刘 枭,丁智才,杨雨潇
(1.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24;2.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闽南金三角会展都市圈构建策略研究
——基于厦漳泉一体化背景
刘枭1,2,丁智才1,2,杨雨潇2
(1.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24;2.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在分析了闽南金三角会展业的资源优势、发展局限、机遇前景及威胁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会展都市圈构建路径:厦漳泉三地在会展业发展上应保持自身特色优势并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建立区域会展协调机制、共建互联网+服务平台,以及加快专业会展人才协同培养步伐等发展路径为依托,推进该区域会展业转型升级,实现闽南金三角会展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会展业;都市圈;区域一体化;闽南金三角
厦门、漳州和泉州三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地带,是我国除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外的第四大沿海区域经济体,素有“闽南金三角”的美誉。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15)》的数据显示,三市GDP总和占全省总量的47.86%。三市地域相邻、文化背景相似、经济联系紧密、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交通可达性强,会展资源的相似性与互补性兼而有之,在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厦漳泉一体化是以厦漳泉三市城区及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石狮市、龙海市、漳浦市、长泰县等为核心区,以厦漳泉三市全域为目标范围,强调产业间的分工、合作和协调,进一步发挥出厦门经济特区的带动作用和泉州民营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对漳州的辐射吸引能力,加快整个区域的联动发展。三市在农业、制造业[1]、服务业[2]等行业开展了广泛合作和交流,但在会展业鲜见关于三地合作发展的专题研究成果。可见,一体化背景下闽南金三角会展都市圈的构建,不仅能够整合区域内会展资源,充分发挥厦门会展业整体优势,糅合漳泉两地会展特色,形成闽南会展业区域发展战略联盟,还有利于通过展会平台彰显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为进一步弘扬闽南文化拓展实践思路。
本文以厦漳泉一体化为切入点,探讨闽南金三角区域会展业资源优势、局限劣势、机遇前景及威胁挑战,然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闽南金三角会展都市圈构建的具体策略,为会展区域一体化理论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也为闽南地区会展业升级发展及闽南金三角文化软实力提升探索新的路径。
SWOT分析法是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针对研究对象所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进而分析其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的战略分析方法。将该方法运用于分析闽南金三角会展业发展现状,从优势特色、发展局限、机遇前景和威胁挑战四方面展开论述,为闽南金三角会展都市圈的构建路径提供理论依据。
(一)优势特色
1.厦门
厦门是国内最早重视会展业带动作用并着力于推动会展业发展的城市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厦门已具备会展环境优越、会展设施完善、政策扶持有力、政府保障到位等诸多优势,打造出众多知名展会品牌,其中“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和“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连续多年保持全球最大规模同类专业展地位,而“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等专业自办品牌展览会极富对台特色,在闽南金三角地区会展业发展历程中扮演着辐射和拉动周边区域的重要角色。首先,作为东南沿海的重要中心、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厦门素有“海上花园”之美誉,风景秀丽、四周海水环绕、沙滩广阔、气候宜人,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等国家级和世界级城市奖项。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资源形成了厦门独特的旅游特色,为该市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口碑;其次,在政策扶持方面,厦门市于2004年在国内率先设立会展专项资金,出台会展扶持政策,2011年先后修改出台《关于扶持会议展览业发展若干意见》《厦门市会展业发展专项奖金使用管理办法》,2014年出台《厦门市打造千亿产业链(群)升级工作方案》,将旅游会展业列为该市现代服务业五大千亿产业链之首,2015年正式发布《厦门市经贸专业展场地租金补助办法》,又印发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为厦门会展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此外,厦门具有功能完善的会展设施,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大型现代化的展览中心和会议中心的会展城市之一。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拥有10万平方米室内展厅和20多间大中型会议室,可以同时承接大型展览和会议活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与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仅一路之隔,是大型、现代化的综合性会议中心,可以满足各类会议活动的需求。超过30万平方米的海西国际商贸会展中心正在筹建中。从会议接待能力来看,厦门市现有旅游住宿单位1 908家,其中星级酒店82家,五星级酒店19家。能够承接会议的场所104家,会议室644间,会议室总面积13.3万平方米,会议设施配套齐全,引导、培育并形成了以大型会议设施为核心、大中小规模和高中低档次酒店为配套的会议酒店集群[3]。厦门多次荣获“中国十大会展城市”“中国十大魅力会议目的地城市”等荣誉称号。
2.漳州
漳州市是全国著名的花果之乡,也是福建省高新农产品和创汇农业的主要产地,集中了省内大部分花卉、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近年来利用其突出的优势产业、丰富的旅游资源来发展当地会展业。首先,水产、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茶叶、畜禽、林竹已作为漳州市八大特色优势产业予以重点培养推进。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八大特色优势产业产值达到582.86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90.5%[4]。以水果为例,漳州各地均有其代表性水果,如平和琯溪蜜柚、云霄枇杷、长泰芦柑、诏安青梅等。立足自身发达的农业优势,漳州市先后承办了“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以及“海峡论坛’分会场的‘漳台经贸恳谈会’”。福建平和琯溪蜜柚文化节、中国云霄“开漳圣王”文化节暨枇杷节、长泰芦柑节、中国诏安青梅节等一批特色节庆活动应运而生。其次,漳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宗教信仰多样,保留了一定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如海峡两岸保生大帝文化节、东山关帝文化节、南靖土楼文化节、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节、海峡两岸三平祖师文化节等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不胜枚举。借助电影《云水谣》,云水谣古镇已成为漳州旅游必到景点之一,更有田螺坑土楼群、南靖土楼、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三平寺、东山岛、玛琪雅朵花海等极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群。上述资源为漳州节事活动和会议旅游的发展夯实基础。
3.泉州
作为中国著名的侨乡、历史文化名城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泉州市抓住历史机遇,重点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其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势头迅猛,主要得益于该市经济实力雄厚、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会展品牌专业性强等优势。首先,泉州在福建省内经济实力排名前列,GDP逐年攀升,现已形成服装、鞋类、树脂工艺、建材、陶瓷、茶叶等优势产业,在三大产业上均有所建树。根据《泉州统计手册(2015)》,2014年泉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 733.36亿元,连续16年保持福建省首位。其次,泉州古称“刺桐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有“温陵”之称。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特色突出,因各大宗教云集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泉州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7处,其中国家级20处、省级48处。泉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至今还保留着以南戏、南音、南少林、南建筑为代表的文化遗产。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为泉州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 泉州市现已创立“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中国南安建材经贸洽谈会”“全国陶瓷石材(晋江)博览会”“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海峡印刷技术展览会”“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等专业会展品牌,并承办了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泉州旅游文化节、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各类展会活动的品牌效应直接带动着参展商和观众数量及层次、展位数量及规模的不断提升,为泉州市带来累计订货成交额超千亿元的经济效益。
(二)发展局限
依托上述资源优势,闽南金三角会展业持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颁布实施各项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办展面积取得突破,展览综合质量普遍提升,逐步培育了一系列专业品牌展会,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产品的开发。在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闽南金三角会展业内部存在经济发展失衡、缺乏统筹协调、人才培养滞后的发展局限,制约着该区域会展业的长远发展。
表1 厦门、漳州两市办展实力比较Table1 ExhibitionsstrengthbetweenXiamenandZhangzhou城市厦门漳州展览数量/个184 1 展览面积/×104m2160.377.26专业展馆数量/个21专业展馆室内面积/×104m213.657.26展览管理机构/个30UFI会员单位/个10UFI认证项目/个10TOP100展览项目数量/个20TOP3展览项目数量/个50中国城市会展业发展综合指数/分40.891.65中国城市会展业排名1296 注:资料来源于2014年中国会展行业发展报告
1.三地经济发展失衡,办展实力相差悬殊
厦漳泉三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15)》的数据,泉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 733.36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一,接近厦门(3 273.58亿元)和漳州(2 506.36亿元)两市地区生产总值之和;在人均GDP指标上,厦门市以86 832元位列首位,远超过同省其他城市。从《2014年中国会展行业发展报告》中发现,厦门办展实力远超泉州、漳州两市,在中国城市会展业排名中位列12名,漳州市位列96名,而泉州尚未进入排名中。厦门在闽南金三角地区的展览及会议项目数量、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均占有绝对优势(具体数据见表1)。可以发现:厦漳泉办展实力相关数据呈现出的结果与前述优势特色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矛盾之处,尤以泉州最为突出。尽管泉州经济基础扎实,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特色展会品牌影响力广,在会展业“软实力”方面优势突出,但在展览面积、展馆数量、展馆面积等“硬指标”方面几近空白。这也说明了厦漳泉三市在闽南金三角区域会展业发展地位及影响力与其所拥有的资源优势不完全匹配,部分城市(如泉州、漳州)的会展业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会展业发展潜力亟待深入挖掘。
2.行业内部恶性竞争,市场定位趋于静态
根据中国行业会展网收录的展览公司,目前厦漳泉区域内会展主办、承办单位有29家,展览代理公司有54家。从事展会招展招商、展台搭建、展览设计、展会摄像等相关内容的企业厦门有220余家,泉州有40余家,漳州仅有8家。会展行业市场面临着几家龙头公司实力雄厚,中小企业发展困难的境地,行业内恶性竞争严重,僧多粥少的局面造成招展招商水平下降,过分追求展会规模而忽视展商质量,大型展会接近尾声时往往演变成展品促销会等一系列问题。闽南金三角处于同一宏观区域背景下,在会展业的发展条件上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而言相似之处较多,这些共性是会展业在闽南金三角区域集聚的主要原因,也导致了区域内各城市在会展业发展定位时多从现有静态竞争优势出发,缺乏对区域会展竞争力的动态分析:忽略了厦门在闽南金三角会展业影响力和辐射力的考量,未能建立区域会展业有效统筹协调机制,会展业区域发展差距呈增大趋势。
3.会展人才培养滞后,社会资源有待挖掘
近年来,福建省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截止2015年,福建省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或“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本专科高校共有11所,其中分布在厦漳泉三地的本科高校有两所,分别是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泉州),专科高校有三所,分别是厦门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从城市分布来看,厦门市在会展高等教育上占有绝对优势,华侨大学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创办于2014年,在会展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上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而漳州市尚无会展相关高等院校。会展教育资源在闽南金三角区域分布的不均衡,必然会导致部分城市高端会展人才短缺、人才供求矛盾突出等问题。从教育体系建设来看,厦门市已基本建立以高等院校为主体,包含短期培训、职业资格认证教育、专科及本科学历教育在内的多元会展教育体系。泉州和漳州两市亟需整合与挖掘会展咨询公司、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教育资源。闽南金三角会展业产学教研的互动互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机遇前景
厦漳泉同处闽南金三角地区,集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沿海开放区于一体,具有地缘相邻、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通、法缘相循的五缘联系[5],既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最为发达的城镇密集区,也是福建省区域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新兴增长极[6]。在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下,厦门和漳州已打造出多个具有海峡特色的品牌展会。闽南金三角会展业都市圈构建有助于会展业资源整合和区域对接,成为福建省培育高端服务业的重要抓手,为闽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和纽带,也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2015年4月21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福建自贸区涵盖了厦门、福州和平潭三个片区,这三个片区均是台商在大陆投资较为密集的区域。未来福建自贸区有望扩大辐射面积,将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中国制造2025”的延伸和地区性示范的泉州以及同样拥有台商投资区的漳州纳入其范围之内。突出对台优势是福建自贸区有别于上海、天津和广东自贸区的最大特点。从办展角度来看,福建自贸区具有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加工、商品展示等多种功能,而这些功能与会展业有极高的契合度和匹配度。福建自贸区便捷的入境通关制度有助于降低会展主办方和参展方的商务成本,缩短客户订单生产周期,提高物流效率,进而带动闽南金三角会展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从人才角度来看,福建自贸区与人才的“互吸效应”将会逐渐凸显。福建自贸区的发展优势和优厚的人才政策必然吸引到高端会展人才的入驻,尤其是台湾高层次会展专业人才,他们将在税收激励、项目融资、经费支持、医疗保障等方面享受和大陆高层次人才同样的优惠政策。从企业角度来看,福建自贸区发展潜力巨大,贸易往来频繁,人力物力资源丰富,以及关税减免等政府政策扶持,能够吸引更多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和优质展会项目向闽南金三角地区集聚,从而提升闽南金三角会展业的整体实力。
(四)威胁挑战
作为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会展业引领着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主方向,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显著收益。长三角地区经济实力雄厚、资源禀赋优良、交通体系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沿江及沿海城市(包括杭州、宁波、南京、苏州、义乌等)为依托的会展发展格局,借助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由表及里深层次合作,产生了一定的会展经济联动效应,现已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会展都市圈。长三角会展都市圈拥有包括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等享有盛誉的品牌展会[7-8]。珠三角地区会展业发展历史悠久、对外开放程度高、产业规模优势明显、会展市场开发充分,拥有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即深圳高交会)、中国国际航天航空博览会、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中国顺德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等一批知名品牌展会[9]。近年来,该区域会展业发展势头迅猛,发展范围逐步扩展,“泛珠三角会展业”涵盖香港、澳门两大会展业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并将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八省纳入到珠三角会展经济联动的发展环境中。京津冀地区拥有工业基础扎实,科研实力雄厚,交通网络健全,旅游资源丰富等诸多优势。凭借2008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京津冀会展业充分展示出现代会展的魅力。借由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颁布实施,以及2022冬奥会举办资格的获得,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会展都市圈三足鼎立态势渐趋明朗。
推动闽南金三角会展业融合发展,构建闽南金三角会展都市圈的具体路径是:以“各核心城市保持自身特色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为逻辑思维起点,以“成立区域会展产业联盟,推进会展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为主要切入点,以“信息资源共享整合、打破行政信息壁垒”为发展立足点,以“培养专业会展人才队伍、构建梯队式会展人才体系”为关键突破口,加快推进区域内各城市会展业发展水平,实现提升闽南金三角会展业综合实力的根本目的。
(一)以资源优势打造地域特色会展城市
会展业是涉及到“会、展、节、赛、演”等内容的大概念,但并不是所有城市和区域会展业发展都要追求大而全,都适合从“会、展、节、赛、演”五方面进行发展且能取得一定成效。应结合地方发展实际情况(如现有资源、优势、基础条件)做好发展定位,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尤其将所长发挥到极致,才能建立和巩固闽南金三角区域会展业优势。在闽南金三角会展都市圈中,厦门、泉州、漳州三大核心城市各具特色。作为典型的“会议旅游和展览名城”,厦门区位优势独特,城市环境优美舒适,交通网络发达便捷,会展设施功能完善,展会品牌影响力广,会展配套设施完善,奖励政策作用凸显,会展业已成为厦门市重点发展的十大千亿产业之一。厦门应依托其产业基础和口岸优势,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和福建自贸区的历史机遇,汲取国内其他自贸区会展业发展经验,先行先试,加强海峡两岸会展业交流合作,强化专业性会展人才的输送和培养,持续提升会展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继续保持和扩大先发优势,向“中国会展典范城市”和“国际会展名城”的目标迈进;泉州及周边城市(晋江、石狮、南安、惠安)以制造业见长,被中国工程院列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其会展业以制造业专业展会为特色,涉及到鞋业、建材业、水暖业、石材业、陶瓷业、服装业、雕刻业等诸多制造业领域,未来以制造业特色展会为其发展优势及特色,突出强化专业展会品牌效应,以“区域性展览城市”为城市会展业长远发展定位;漳州市立足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了一系列农产品特色节庆活动,此外,漳州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举办了若干以民间信仰和宗教文化为主题的海峡两岸文化艺术活动。未来漳州以“区域性会展旅游城市”为发展定位,依托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重大节庆活动和传统文化活动为发展重点,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
(二)以产业联盟建立区域会展协调机制
整合区域会展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会展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打造会展都市圈,实现区域会展一体化建设,是推进闽南金三角会展产业整体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应建立闽南金三角区域市县间会展业局域利益博弈、整体融合促进的综合协调机制,成立横跨“政、产、学、研”的区域会展产业联盟,构建跨市、跨区、跨县的会展产业联合发展战略体系,通过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融合发展,缩小闽南金三角区域内会展业发展差距,最终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局面。区域会展产业联盟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政府职能,使“看得见的手”发挥规划、主导和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次,尝试实施闽南金三角会展业区级迁移策略,依据区域内核心城市(厦门、漳州、泉州)的会展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实现各类会展资源要素(如能源、原材料、技术、资金及劳动力等)区级迁移和合作互补。如厦门具备承办大型国际会议和展览的丰富经验,在场馆运营、招展策展、旅游接待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可为泉州制造业品牌展会和漳州品牌性文化艺术活动和特色农业节庆活动提供更多宣传推广的机会和平台。总体来看,厦门、泉州、漳州已成为闽南金三角地区重要的会展中心城市,以“厦门-泉州-漳州”为核心的闽南金三角会展都市圈,将成为福建地区乃至华东地区会展发展的“增长极”,而这一增长极的出现必将提升闽南金三角会展业影响力、辐射力和吸引力。
(三)以信息技术搭建“互联网+”服务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会展产业是会展业与现代信息产业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业态,现已成为各地会展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厦门智慧会展产业发展在福建省乃至全国始终保持前列。2015年6月30日,厦门市会展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正式建立并运行,厦门也成为了国内继上海后第二个拥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会展城市。该服务平台是厦门市会展业官网,提供资讯发布查询、网上办事和展示传播等功能。反观闽南金三角区域内其他城市会展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未来可尝试构建“闽南金三角智慧会展综合服务平台”和“闽南金三角智慧会展信息系统”,前者是集会展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展示、营销、运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涵盖区域内各城市会展政策、会展环境、会展项目及会展产业链要素信息,整合同类型主题展会信息及资源,结合具体品牌展会提供展位图导航、现场活动预约报名、餐饮外卖、酒店住宿、乘车路线导航、叫车停车、机票预订等周边服务和公众服务,为参展商、展览组织者和参展观众提供“各取所需”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实现“由线上到线下、由线下到线上”的全方面互动功能。后者则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4G等新兴信息技术,除提供场馆智能化管理、存储参展商、展品及观众基本信息外,还对观众观展路线、关注对象及停留时间、参展商与观众的交易情况等信息实时记录,经过有效的数据挖掘对观众的观展行为及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促进展会后期的贸易匹配,搭建区域性会展企业供需网络。
(四)以专业人才推动区域会展融合发展
闽南金三角区域会展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相比而言,厦门会展教育体系相对完善。厦漳泉一体化发展的核心目的在于解决资源在区域之间分布不均衡的难题。专业人才是推动闽南金三角会展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关键要素。因此,闽南金三角会展都市圈构建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人才的一体化。未来应改变厦漳泉三地在人才引进、使用、培养、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各自为政的局面,消除人才流动、使用、发挥过程中的体制障碍,可尝试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举措,首先共同制定“闽南金三角会展人才协同发展战略”,搭建人才对话与协作交流平台,充分挖掘区域内展览公司、中介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教育资源,建立以厦漳泉会展高校为主体,涵盖短期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专科、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在内的“闽南金三角多元会展教育和培训综合体系”[10];其次,制定“闽南金三角会展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厦漳泉三地轮流召集,建立区域人才协调机制,促进人才信息互联互通,创立闽南金三角会展高端人才发展论坛,举办闽南金三角会展人才与项目合作洽谈会;此外,共建闽南金三角会展人才发展研究基地,实现会展高端人才的柔性引进,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以兼职服务、项目开发、技术咨询等方式灵活流动,充分挖掘会展专业人才的潜在价值。
都市圈是我国未来区域发展空间战略的核心和重点内容,在推动区域间产业协调和联动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1]。在会展产业,我国已基本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及中西部五大会展都市圈[12-13],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会展都市圈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区域会展竞争格局。本文提出构建闽南金三角会展都市圈这一命题,从自身特色优势培育、区域协调机制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及专业人才流动共享等方面提出具体路径,以进一步全面提升闽南金三角区域的会展竞争力和影响力。未来研究可从理论层面来探讨和解决更深层次的研究问题,如:将会展业发展作为“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制度安排,影响和制约区域会展业协同发展的因素,我国会展都市圈发展的演进趋势和一般作用规律,以及加强构建路径的实施等。
[1]张冠鸣.厦漳泉农业与制造业合作的前景展望与可行性分析[J].中国外资,2012(7):216-217.
[2]黄如良.服务业非均衡分布与区域发展:厦漳泉地区的实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7-11.
[3]厦门市会展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发展概况[EB/OL].(2015-07-14)[2016-04-16].http://www.xmce.org/fzgk.asp.
[4]陈岩,蔡三梅.八大特色产业优势凸显[N/OL].闽南日报:数字报,2015-01-22[2016-04-16].http://www.mnrb.net:88/html/2015-01/22/content_333401.htm.
[5]刘明前.闽台融合背景下福建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7):44-47.
[6]林芳.基于同城化背景下的厦漳泉大都市区耦合发展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7):1-4.
[7]刘春济.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业合作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8]孙琴.世博契机下长三角区域会展业一体化发展研究[D].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2008:34.
[9]蔡丽英.海西会展业的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3,26(1):62-64.
[10]刘枭.中外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比较分析与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0):137-139.
[11]刘枭,黄桂英.都市圈研究回顾与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2014(61):77-83.
[12]李蓓蕾.基于GEM模型的会展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13]高耀松,王玲,戴桂麟,等.后世博长三角会展业态发展研究[J].科学发展,2012,5(12):23-34.
(责任编辑宋静)
Strategies Towards a Metropolitan Area with StrongMICE Industry in Minnan Golden Triangle
LIU Xiao1,2,DING Zhicai1,2,YANG Yuxiao2
(1.Social Science Research Base of Fujian Province,Cultural Industries Research Center for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 361024,China; 2.School of Cultural Industries & Tourism,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 361024,China)
SWOT analysis of M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Minnan Golden Triangle was analyzed and paths to a metropolitan area with strong MICE industry proposed.Xiamen,Zhangzhou and Quanzhou should first maintai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ity to develop core competiveness.Mechanism for regional MICE industry coordination should be then constructed,Internet+ service platform built and joint MICE talents cultivation step up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regional MICE industry and achieve the sustained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the MICE industry in Minnan Golden Triangle.
MICE;metropolitan area;regional integration;Minnan golden triangle
2016-05-10
2016-06-24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C115);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0410);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2016R0095);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厦社科研[2016]D04号)
刘枭(1982-),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会展区域规划。E-mail:2011110401@xmut.edu.cn
F713.83
A
1673-4432(2016)04-00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