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 应
怎样推行轮作休耕绿色修复?
□ 滕 应
轮作休耕是耕作制度的一种类型或模式,是有效利用耕地资源、提升耕地综合产能的有力措施。当前,急需在全国一些重点地区推行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从而实现污染耕地的绿色修复。
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耕地资源环境面临多重挑战。耕地被高强度利用、长期高负荷运转,得不到休养生息,因此耕地地力严重透支,耕地质量退化、耕地污染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推进污染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加强污染耕地生态修复,探索藏粮于地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和耕地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十分零星,尚未在全国展开。据了解,近年来吉林省大力推广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高产栽培技术,通过调整垄向、增加株数、株数加密等栽培方式提高粮食产量,休耕轮作对黑土地的保护意义也非常重大。
江苏省句容市是全国闻名的“草莓之乡”,大棚草莓规模化生产带动了全市草莓种植产业的发展。但是,在生产过程中草莓种植土壤连作障碍现象十分严重。为了缓解土壤连作病害威胁,句容市探索出了“水稻+草莓”的高效种植模式,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近年来研发了基于豆科植物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系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这一技术体系已入选《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在浙江台州电子垃圾污染区、湖南石门重金属污染区等地开展了污染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示范工作,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
对于污染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查明我国适于轮作休耕的污染耕地资源现状。根据全国农业产区耕地环境质量状况,深入分析重点关注区域(如重金属污染区、有机污染区、连作障碍区)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矛盾,研究区域耕地资源及粮食产能发展的限制因子,明确适于轮作休耕的耕地资源数量(如面积、范围、规模)和质量(如生产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开展适于区域轮作休耕的耕地资源区划。
其次,探索污染区域耕地实施轮作休耕的技术方案。轮作休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分类型推进。根据重点污染关注区域导致耕地环境质量退化的主要成因,通过轮作、休耕、退耕、替代种植(如修复植物)等多种方式,严格管理土水肥药的合理使用,提出有针对性的耕地轮作休耕技术方案,并开展污染耕地综合治理示范。以农业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综合分析耕地轮作休耕的综合效益。
第三,建立推行污染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体制机制。研究重点污染区域实施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相关政策,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和管理机制;构建实施污染耕地轮作休耕的差别化补偿标准体系;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补贴补偿制度和投入机制、行政问责制度等;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立有效的耕地环境监测与修复网络;培育生态环保的市场经济机制,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