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2016-10-18 06:29蔡晓盛潘景业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9期
关键词:心电图心绞痛血脂

蔡晓盛潘景业

(1.温州医科大学定理临床学院,浙江 温州325000;2.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温州325000;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温州325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蔡晓盛1,2潘景业3△

(1.温州医科大学定理临床学院,浙江温州325000;2.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浙江温州325000;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温州325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118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9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对比分析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水平和血脂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93.22%、心电图总有效率86.4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6.27%、69.49%(均P<0.05)。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TG、TC、LDL-C水平差异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TG、TC、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不大(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同时还能够降低血脂水平。

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中西医结合血液流变学血脂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范畴,该病主要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后48 h至1个月内病发的心绞痛[1]。临床上若不能采取及时治疗,预后可能极差。目前,临床上主要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或者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但其疗效并不十分理想[2]。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3-4]。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疗效分析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所选病例均依据《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5]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相关标准。1)纳入标准:均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者;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内;年龄30~8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标准者;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以及精神疾病者。

1.2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入118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43例;年龄30~80岁,平均(56.30±9.42)岁;病程1~48 h,平均病程(19.48±5.47)h。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9例。治疗组男性39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5.47±10.03)岁;平均病程(19.16±5.61)h。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6.87±9.13)岁;平均病程(19.97±5.26)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消心痛等药物,且给予硝酸磷酯类药物,按照患者心功能情况,提高β受体阻滞剂用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桃仁30 g,红花20 g,生地黄20 g,当归20 g,赤芍15 g,桔梗15 g,川芎15 g,枳壳15 g,柴胡10 g,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取汁350mL。两组疗程均为2周。

1.4疗效标准[7]1)心绞痛症状疗效标准。显效:心绞痛不发作或者基本不发作,疼痛消失。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50%~80%,并且疼痛明显缓解。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疼痛无改善。2)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心电图ST段T波倒置基本恢复。有效:心电图ST段回升0.05mV,并且倒置T波变浅50%或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心电图无改善。

1.5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及无效例数;观察两组心电图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及无效例数;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包括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黏度;观察两组血脂水平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外周静脉血3mL,离心,分离血浆,于-20℃下保存待测,操作严格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n)

2.2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n)

2.3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见表3。结果示,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均P<0.05)。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μmol/L,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μmol/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时间 血浆黏度全血黏度 纤维蛋白原治疗组 治疗前2.53±0.25(n=59) 治疗后1.83±0.29*△对照组 治疗前2.49±0.28 6.39±0.73 3.82±0.35 5.49±0.56*△3.21±0.31*△6.58±0.68 3.90±0.38(n=59) 治疗后2.43±0.17 6.47±0.64 3.78±0.34

2.4两组血脂水平比较见表4。结果示,两组治疗前TG、TC、LDL-C水平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TG、TC、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优于对照组(均P<0.05)。

表4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mmol/L,

表4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mmol/L,

组别时间LDL-C TG TC治疗组 治疗前3.74±0.45(n=59) 治疗后3.09±0.38*△对照组 治疗前3.70±0.51 2.34±0.48 6.17±0.85 1.89±0.34*△5.26±0.59*△2.38±0.53 6.27±0.78(n=59) 治疗后3.31±0.49*2.10±0.49*5.80±0.73*

2.5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见表5。结果示,两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

表5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

组 别 时间 发作次数(次) 持续时间(min/次)治疗组 治疗前2.58±0.52 8.49±1.24(n=59) 治疗后0.68±0.21*△2.95±0.79*△对照组 治疗前2.63±0.57 8.61±1.30(n=59) 治疗后1.23±0.34*4.72±1.18*

2.6不良反应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引起。而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为再梗死或者梗死后延展前兆。中医学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后主要是由于瘀血内阻胸部以及气机郁滞引起。胸中为血之所聚,气之所宗。血瘀胸中,气机阻滞,清阳郁遏不升而发病,故而临床应以活血化瘀为主[8-10]。本研究采用中药方剂治疗,方中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红花活血散瘀止痛;生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当归活血止痛,补血;赤芍散瘀止痛,清热凉血;桔梗清热解毒、宣肺祛痰;川芎活血止痛行气;枳壳破气行痰,消积;柴胡疏肝解郁;甘草调和诸药[11-12]。诸药合用,可奏活血化瘀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具由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功效,并且还可改善微循环;红花能够轻度兴奋心脏与增加冠脉流量,同时还能够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对血流阻滞行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川芎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功效[13-15]。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心电图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TG、TC、LDL-C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疗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同时还能够降低血脂水平。

[1]吴宁.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临床病理及治疗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3):126.

[2]董海丽.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8,29(11):935-936.

[3]于长金,李存洲.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绞痛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9):579-580.

[4]徐群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4):484-485.

[5]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4.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2):1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8]郭玉凡.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3(18):56-57.

[9]肖进.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45例[J].河南中医,2015,35(6):1245-1247.

[10]熊永泉,覃晓岚,邹淑开.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2):36-37.

[11]陈颖,邓悦,崔英子,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评价[J].吉林中医药,2013,33(8):797-798.

[12]邓悦,吴宗贵,陈颖,等.痰瘀伏络是心血管疾病链的主要机制[J].中医杂志,2011,52(20):1733-1735.

[13]赵磊.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8):1415-1416.

[14]万志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8例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8):181-182.

[15]徐群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4):484-485.

R542.2+2

B

1004-745X(2016)09-1811-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09.057

2015-08-13)

(电子邮箱:pangjingye@wzhospital.cn)

猜你喜欢
心电图心绞痛血脂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