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红
随着幼儿音乐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对于幼儿的音乐体验也越来越关注。体验学习,源于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经验学习”,可以概括为“在做中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具有体验性特质,他们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主游戏来获得经验,这种体验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创造性和社会性。在音乐体验学习中,幼儿能够在身体感知层面、情感知觉层面和创造活动体验层面都产生审美体验。教师要善于利用体验学习,让幼儿充分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在交流体验中感受美
奥尔夫曾经说过,原始的音乐并不单纯就是音乐,而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等融合在一起的。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音乐体验学习的时候,要注重对幼儿的整体关怀,让幼儿在交流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欣赏音乐,体会到音乐的律动之美。
教师可以将一些旋律不同的音乐组合在一起,让幼儿倾听,引导幼儿在感觉音乐变化的时候通过拍拍手、跺跺脚等方式表达出来。一首曲子要让幼儿听三遍。听第一遍主要考验幼儿是否能够掌握到不同音乐的连接点。听第二遍的时候,让幼儿思考自己听到了什么内容,尝试让自己的身体有节奏地律动起来,用动作来表现听到的内容。听第三遍则是让幼儿深入地感受音乐的内涵,尝试组织语言,说说自己听到了一些什么内容。
在幼儿听完了音乐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将自己听到的音乐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笔者曾经给幼儿连续播放三段音乐,第一段较为欢快,第二段较为低沉,而第三段旋律顺畅平和。倾听了这三段音乐后,有的幼儿这样说:“我觉得好像听到了一个森林里的故事,一开始的时候有很多小动物在一起玩耍,后来大灰狼来了,要将小动物都吃掉,最后狮子王来了,将大灰狼赶走,带着小动物们一起幸福地生活着。”在表达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自己在倾听音乐时候的感受,还通过与伙伴、老师的交流提高了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在交流体验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感官系统,尝试表达音乐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的律动美。
二、在游戏体验中认识美
要让幼儿更好地进行音乐体验学习,就要促进幼儿的肢体活动,让幼儿身体得到运动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韵味所在。适当地在幼儿倾听音乐的时候融入游戏,可以让幼儿直观形象地感受乐曲,在合作中体验音乐各种要素的变化。
笔者曾经组织幼儿开展音乐游戏“爬啊爬”,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协作带来的乐趣。首先进行分组,让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闭上眼睛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旋律指出爬的方向。音乐旋律若是上行,则发出向上爬行的指令;音乐旋律若是下行,则发出向下爬行的指令。而另一个幼儿则要根据对方的指令,做出与指令相符的动作。通过这个游戏,幼儿感受到了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在相互协调配合的过程中增强了对音乐旋律的感知。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幼儿合作完成一些角色扮演类的音乐游戏,如将歌曲《小小粉刷匠》改编成小品。有的幼儿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自己扮演房子的主人,想要粉刷墙壁,于是请来了粉刷匠。粉刷匠和主人一起粉刷墙壁,之后大家在粉刷一新的屋子里翩翩起舞。角色类的音乐游戏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使之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在合作中感知音乐的旋律变化。同时,深化幼儿对自己身体协调性的控制,更好地感知音乐之美。
三、在歌舞体验中表现美
歌舞体验的方式,有助于幼儿品味音乐作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进而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美。幼儿通过歌舞体验,展示出不同的音乐情绪,有效提高了音乐表现力。
教师可以给幼儿播放一些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的旋律来自编舞蹈。例如笔者在教学《小白兔跳跳跳》这首乐曲时,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自编舞蹈。在幼儿自编舞蹈的过程中,笔者围绕音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作品的基本结构:这首乐曲的最开始部分有引子,最后的部分有尾声,而这两部分的音乐旋律是相同的,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第二部分和开始、结尾两部分的旋律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创编舞蹈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幼儿将音乐的结构因素考虑进去,给音乐的引子、尾声部分安排彼此呼应的舞蹈内容,而音乐的主体部分则是不同的舞蹈内容。幼儿经过讨论,给出了如下编排方案:在引子的部分表现小兔子在睡觉的场景,随着音乐的进行小兔子渐渐苏醒过来;在主体部分则通过蹦跳等动作来展现小兔子的活泼;最后又渐渐地归于平静,表现小兔子玩耍后的疲累感和再次进入睡眠的状态。舞蹈很好地体现了幼儿对于音乐的感悟,幼儿在欣赏和展示的过程中,逐渐掌握音色和音乐情感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在歌舞体验的过程中,幼儿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旋律节奏,体会到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表达出的不同音乐情绪,进而主动将这些感悟运用到以后的音乐学习中,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