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症行护理干预效果观察与应用价值评价

2016-10-16 11:55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529100王红丽刘春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附表康复研究组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529100)王红丽 刘春香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脑血管疾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且属于继发性抑郁症[1]。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悲观厌世、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语言减少、心理障碍、记忆减退、不能配合治疗和康复锻炼,重症患者还会出现早醒、幻想、幻觉、绝望、自杀及紧张等症状[2]。这些不良症状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影响患者相关的治疗,不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79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脑卒中抑郁症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应用价值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9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9例,研究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脑卒中病史类型等)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附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六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3],并经MRI或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4];③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4分为痴呆,同时除外脑卒中后意识障碍、失语和有精神障碍或家族史的患者;④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排除有意识障碍、严重智能障碍、失认、失语及过去有抑郁、精神病史患者。②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或者中途放弃治疗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给予神经内科治疗和常规护理,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额外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同时,在护理前后分别采用BI、FMA、NIHSS、HAMD量表行疗效评定。

附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附表2 两组患者愈显率比较[n(%)]

1.3.1 心理护理 本研究中大多数患者均为老年人患者,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与患者沟通交流,并向患者讲解脑卒中的特点以及病情变化,让其对该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教会一些心理调适的技巧,让其克服疾病初期的恐惧心理。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日常生活要多关心、多体贴,并给予开导、鼓励,安慰和同情,使其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③疏导患者心理,医护人员应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并给予患者书籍和音乐,使其在住院期间感觉舒适、充实。

1.3.2 康复护理 ①被动训练。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行瘫痪肢体的被动康复训练。训练顺序应从健侧到患侧,由小关节到大关节。②主动运动训练。鼓励患者早期行患肢的主动运动,其顺序为床上训练—床边训练—离床训练。③日常生活训练。强调自我护理,把患者每天行刷牙、更衣、吃饭、洗脸等日常生活用于康复当中。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按α=0.05的检验水准,并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愈显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愈15例,显效16例,愈显率为79.49%;研究组患者治愈18例,显效20例,愈显率为95.00%,两组愈显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附表2。

2.2 两组患者BI、FMA、NIHSS、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I、FMA、NIHSS、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I、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NIHSS、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BI、FM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详见附表3。

附表3 两组患者BI、FMA、NIHSS、HAMD评分比较(±s,分)

附表3 两组患者BI、FMA、NIHSS、HAMD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aP<0.05;与对照组比,bP<0.05。

组别 例数BI FMA NIHSS HAM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9 23.5±3.1 40.5±3.4ab 16.2±2.5 40.1±2.4ab 23.7±2.2 14.4±1.6ab 19.3±5.6 16.1±4.5ab研究组 40 24.2±3.8 59.4±4.2b 16.7±2.8 48.7±3.0b 24.6±2.5 9.6±1.3b 19.6±3.3 4.2±1.4b t 0.90 21.95 0.84 14.05 1.70 14.65 0.29 15.95 P 0.373 0.000 0.406 0.000 0.094 0.000 0.772 0.000

3 讨论

近几年,患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亦在逐渐增加。脑卒中后抑郁症不仅加重患者身体症状,而且还加重脑卒中患者精神痛苦,对其康复造成严重影响,致使其生存质量显著下降[5]。因此,及早治疗与护理,有助于患者解除抑郁症,使其早日康复。

据大量研究实验发现,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症主要有两方面:①神经生理学机制脑卒中后患者的神经系统受损而引起神经内分泌发生改变,尤其是5-羟色胺(5-HT)或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神经元的损害,导致NE和5-HT等神经递质释放减少;②社会心理学机制,脑卒中患者多数都存在肢体功能等障碍,自身心理问题以及各种应激生活事件,导致患者心理压力显著增高。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除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外,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给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充分调动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积极性,进而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及心理状态,有利于将其身体康复和心理康复融为一体,以适应角色转变,并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恢复,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愈15例,显效16例,愈显率为79.49%;研究组患者治愈18例,显效20例,愈显率为95.00%,两组愈显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I评分(59.4±4.2)、FMA评分(48.7±3.0)明显高于对照组[(4 0.5±3.4)、(40.1±2.4)],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9.6±1.3)、HAMD评分(4.2±1.4)明显低于对照组[(14.4±1.6)、(16.1±4.5)],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各种不良症状。

两组患者治疗后BI、FM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采用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便于早日康复。其结果与高寒梅等学者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各种症状,提高其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附表康复研究组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