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体质调节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2016-10-16 11:53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510405黄晴龚东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附表盆腔炎血瘀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510405)黄晴 龚东方

1 资料及方法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主要病因以热、湿、淤、寒以及毒等,导致人体肾虚脉损,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为主[1]。本文即是对针刺结合体质调节治疗慢性盆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选出的6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中患者年龄从23岁至4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3.71±1.13)岁,患者的病程从0.5年至5年不等,平均病程为(3.16±0.32)年,其中湿热体质患者共16例,血瘀体质患者共14例。治疗组患者年龄从25岁至46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2.85±1.17)岁,患者的病程从0.5年至4.5年不等,平均病程为(3.07±0.28)年,其中湿热体质患者共17例,血瘀体质患者共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者具有急性盆腔炎病史,符合我国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之《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的“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年龄在20岁到55岁之间,中医体质诊断中为湿热体质和血瘀体质的患者(中医体质诊断标准:参照王琦等在《中医体质学说》[2]中体质评分标准为依据),同时为自愿参与本次医疗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或在治疗期间具有生育计划的女性,患有盆腔内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等病症患者,在治疗前具有盆腔外科手术病史,具有多种严重性脏器并发症,具有晕针反应的患者,满足以上条件则应予以排除[3]。

1.3 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30例。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治疗,作为对照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常规针刺穴位加用调体针刺穴位治疗,作为治疗组。

1.3.1 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有关慢性盆腔炎的针刺治疗穴位,其中主穴包括带脉、中极、次髎、三阴交。随证取穴:湿热下注加蠡沟、阴陵泉;气滞血瘀加太冲、膈俞。

在治疗时患者应先将膀胱排空,采取平卧或侧卧位,选择规格为1.5寸的毫针采用泻法进行治疗,每次施针后要进行捻动,直到患者穴位具有酸麻重胀感,然后利用电针仪连续治疗20min,电疗强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1.3.2 治疗组(调体针刺组):施针方法和对照组相同,所采取的毫针规格也相同。但在主穴选择上要根据患者的实际体质进行相应的增加,其中具有湿热体质的患者主穴包括:带脉、中极、三阴交、曲池、足三里;而血瘀体质患者的主穴则包括:带脉、中极、次髎、三阴交、血海、肝俞。随证取穴的选择与对照组相同。

两组患者每天均进行1次治疗,连续治疗5d之后间隔两天,15次为一疗程,共进行为期三个疗程的治疗。需要注意的是,经期暂停治疗,在患者经期后要暂停3d,然后继续治疗。

1.4 症状、体质和疗效判断标准

1.4.1 症状积分判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慢性盆腔炎症状评分标准》:①子宫活动受限、压痛5分,输卵管条索状增粗、压痛5分;②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压痛5分;下腹部、腰骶部酸痛坠胀3分;③带下增多1分;低热1分;经期腹痛1分;④病程每增加一年加0.5分;舌苔、脉象有异常各加0.5分;⑤积分≥15分为重度,10~14分为中度,5~9分为轻度。

1.4.2 体质积分判断标准 根据中医体质分类评分标准,其中各偏颇体质转化分值大于40分的记为该偏颇体质。

1.4.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显著:患者症状评分和中医体质评分恢复正常;治疗有效:患者症状评分下降超过2/3,体质评分下降超过2/3,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无效:患者病症无任何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单样本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与总体均数比较采用单样本的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治疗数据进行整理,详见附表1~3。从上述三表中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症状评分和体质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对比表(±s)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对比表(±s)

小组名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6.18±3.32 9.27±2.63对照组 25.71±2.58 15.32±1.63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评分变化对比表(±s)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评分变化对比表(±s)

小组名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5.88±8.26 29.98±11.36对照组 44.97±7.91 41.29±9.33

附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表[n(%)]

3 讨论

根据中医理论,其将慢性盆腔炎划分到“带下病”、“崩漏”等范畴之内,主要以肾虚、经脉损耗为主要表征,属于本虚标实的病症之一。个体不良体质是产生慢性盆腔炎的内在条件,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变化转归,因而在治疗中,除了传统的疾病证候辨治以外,还要结合体质辨治。调体治疗越来越成为当今个性化诊疗的重要方向。本研究选取湿热质和瘀血质作为代表的原因,是有研究表明这两种体质在慢性盆腔炎里比例最高,具有良好代表性。湿热质调体穴选曲池与足三里,因为曲池为全身清热要穴之一,疏风清热和营,可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足三里可和胃健脾,燥化脾湿,扶正祛邪。血瘀质调体穴选血海与肝俞,因为血海穴为治疗血症的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的作用;而肝俞有活血养血、疏肝理气的作用。同时利用现代电针治疗方法,通过电流刺激加快人体经脉和血管的活化,进而促进盆腔内淤血的流通,疏导因淤积而产生的湿邪病症,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猜你喜欢
附表盆腔炎血瘀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