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的合并核算探析

2016-10-15 04:12杜艳霞
中国市场 2016年34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

杜艳霞

[摘要]在当代,一家单位有两种核算主体,其对应的执行规章和企业报表存在两份,这种现象是我国国内核算的一大问题,而导致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分立核算模式很长时间被事业单位会计和基建会计利用,二者的分别使用导致了账目的混乱,财务监督工作的不健全,妨碍了财务监督工作的展开。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渐渐得到政府重视,于是如何有效地把两者有机结合,成为了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这篇论文通过对二者核算范围的解析,指出了改变现在会计核算体制的有效路径,为以后的会计核算发展点明了方向。

[关键词]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事业会计;合并核算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4.076

1 绪 论

这些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脚步加快,加速了我国财政管理的变革和改变,在各部门的预算改革连续发展下,事业单位开始采用会计核算,如实地反映本单位的经济情况。但是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把事业和基建两者的收入和支出分别建立账本,分开核算,这种情形的现状无法满足综合预算的发展需要,也无法适应当下财务的管理标准,因此如何把两者有效结合,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的展开是一大问题。

2 基建会计和会计核算的关系

2.1 基建会计是会计核算中的组成部分

因为会计主体的核算界限是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基建会计只是单位支出项目分量较重的一种,所以以财务的角度来说,基建会计包含在会计主体界限中,并占有较重的分量。根据现在的会计制度规定,有关系到基建会计核算的事业单位,要依据规定,不能参照自身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这种情形就无意识地把两者分成不一样的主体,会计核算主体变成了事业核算和基建核算,导致国家对它的投资无法在同一主体上得到优异的反响。

对国家来说,需要确切地知道对事业单位资金投入的真实情形,就必须让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两者合理有效地结合起来。而事业单位两套的财务信息和两套的会计主体信息,全都不可以确切地表现出事业单位具体的经济情况,不能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标准。

2.2 基建资金投入要归属到单位预算部门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的管理上面,依旧是把事业经费收支和基建经费收支两者分别管制,它们两者的财务账目也是相应独立的,核算也是如此,但是这类核算方法不能满足预算编制对于事业单位的根本需求。因此,在市场经济的需求下,部门预算成为我国企业、单位适用的预算编制方法。部门预算是指先根据政府部门的标准有效编制,然后再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核,接着呈报到人大会议上对其再次审议过后,才可以说是正式通过,这类流程可以很好地表现部门财政支出和预算的真实情形。而部门预算也得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自始至终都要依据资金使用功能的不同划分使用部门,同时将这类资金进行整合,统一分派。

所以,想要很好地表现预算编制实行的真实情形,反映综合预算的真正情况,就要使用部门预算作为预算编制方法,统一将全部的资金作为预算对象,不缺少中间的任何一项,把占有重要分量的基建资金放入部分预算中。然而随着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现在的事业单位会计系统既无法满足部门预算的真正需要,还无法反映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形。

3 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二者单独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会计的核算体系不完善

虽然现在运行的预算制度包含了基建预算和平时经费预算,但是由于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互相独立的,作为重要部分的两者之间的账目也是分别依据不一样的会计制度完成的,因此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很深的矛盾。而基建预算的预算使用方法还存在着非常不好的重复和脱节问题,所以这两类独自发展的会计制度不能将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

3.2 两种账目提升了财务风险的系数

在事业单位中,会记账目是单独设账的,它的经济收益,负债情况,真实支出等都使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记录在账本上面,然而,这样的记账方式给部分单位在账目上做假制造了机会,一些虚报本身的财务情况,资金私自转走移用,违法的套取资金等,不仅造成了事业单位中出现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还让账目出现混乱,财务管理上出现漏洞。

3.3 分开决算与相关制度之间的矛盾

在生活中遭到的不同类别的条件制约,造成了事业单位的相关项目建设进度与项目建设完成后,无法及时地向相关的财务部门提交资料,当中精细的费用使用情况、固定资产不产生升值,致使基建投资处于很长时间的挂账情形,事业单位的真实资产量与账务账目上的资产有很大差别。更甚至,在一些部门项目完成后,出现缺失相关的验收环节或验收后不进行汇报等问题。

3.4 分开建账加快了国有资产的流失速度

现阶段,虽然我国开始推行相关的改革计划,这些改革计划也促进了我国财政的决算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大量的流动资金被银行贷款给了基建项目,而财政部门对其的监督力度不高,造成了资金流动的随意性,无法达到良好的目的。

4 对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合并的有效建议

4.1 让两种会计制度统一

在当代,事业会计的要素包括了资产负债表、经济成本收支表等,而构成会计主体要素的又是资产、负债、净资产,而财务会计的公式就是负债加上净资产等于资产,利用这一基本依据,只要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可以进行极好的融合,那么推动两者的合并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4.2 在会计合并以后还要增加相对应的设置

为了更好地进行会计工作,我国财政要对相关的会计项目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把建设中的项目和预付的项目款项等添加到会计资产预算中去,把项目款项支出以及实际拨款也添加到会计项目中,多方面地整合会计核算工作,让它不再账目混乱,减少错账、漏账的可能性,利用起来更方便。

4.3 要把基建预算放到整体预算核算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财政预算的改革也连续地深化,在政府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财政预算依据自己的真实状况不断做出对应的调整,不仅实行收支分类,在体系的道路上也不断扩宽,使它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广,比如,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甚至预算会计核算等内容。还在2012年的时候颁布实行了新会计《规则》,极大地推动了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两者间的融合,更好地为会计预算核算体系奠定了基础。

上面的几种方法和举措,不仅可以极好地解决掉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两者合并之后出现的矛盾,更是对未来的会计事业蓬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5 结 论

财务监督工作分开核算有很多弊端,系统的不完善,会导致延迟企业财务核算进度,从而拖慢效率。总之,为了不影响财务监督工作的展开,为了不受限制,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不能再分开核算,一定要有效地合并起来。这篇文章首先阐述了基建会计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紧接着研究二者单独核算的问题,最后通过对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的合并核算进行解析,从不同的方面对事业单位中运行的会计主体分开核算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探讨,并且提出了有效的提议。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的会计工作在未来一定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也会变得更为健全,更为规范。

参考文献:

[1]桂燕.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合并核算思考[J].财经界,2014(15).

[2]张春艳.关于事业单位基建并账相关问题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

[3]盛彩红.高校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合并核算的研究[J].财经界,2014(6).

[4]赵华.对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建账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人才如何引进来用得好留得住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之我见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事业单位改革与人事档案创新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
做好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