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开设慢性病管理学选修课的实践

2016-10-15 08:10王少清陈利佳夏保京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管理学慢性病论文

王少清,汪 力,毛 楠,陈利佳,夏保京

(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医学院校开设慢性病管理学选修课的实践

王少清,汪力,毛楠,陈利佳,夏保京*

(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500)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开设慢性病管理学选修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综合运用理论讲授、访谈节目视频、课堂讨论、发言、第二课堂和写论文等多种方法实施课程教学。结果 学生出勤率达95%以上,95%以上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课中调查,并递交课终论文,85%的学生考核成绩为80分以上,该课程评分结果优良。结论 开设该选修课程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值得进一步发展完善。

医学院校;慢性病管理学;选修课

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NCD)的简称,是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并且几乎不能被治愈的一类疾病。在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它们具有发病率高、知晓率低和控制率低的共同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报告证实:慢性病可防可控,80%的心脏病、脑中风和2型糖尿病和40%的肿瘤是可以防治的。我国台湾地区的高雄医科大学开设了肾脏照护学专业课程,培养大专和本科层次的专业人才。中国台湾肾脏病医学会近年来通过致力于慢性肾脏病的有效管理,细化了医师、护士、营养师等多种角色,形成了系统化、网络化的慢性肾脏病防治照护体系,甚至说服政府部门和社保机构每年拨付一定经费用于慢性肾脏病照护。通过10年的努力,台湾地区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亡率降低、生活质量提高、医疗费用减少、病情恶化速度减慢,极大地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1-3]。

然而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慢性病管理人员仍以接受传统医学教育的临床医生为主,对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之甚少,相关技能缺乏。慢性病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形式仍为在职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不成体系,相关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无明确的准入标准和系统规范的考核机制,难以适应当前慢性病防控需求。我院在多年慢性病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面向在校医学生开设慢性病管理学选修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慢性病管理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向学生介绍慢性病管理的理念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参与部分慢性病管理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授课对象

入学第三年至第五年的学生均可选修。

1.2课程实施方法

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包括慢性病管理学总论和各论。总论将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慢性病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营养、康复和心理等)系统地加以阐述,提出了从事慢性病管理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理论要求;各论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常见慢性病为例,向读者介绍了将临床医学与管理学结合的具体做法。参考教材为自编教材《慢性病管理学》,由夏保京、王少清主编,于2014年5月由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

课程共12次课,36学时(不包含考试时间)。教学中注意使用多种授课方法,包括理论讲授、访谈节目视频教学、案例分析以及学生授课和课堂讨论、发言、辩论等。考核方式为课堂提问、发言、讲课、课中写小结、课后写论文相结合。此外,结合课程特点,我们还安排延伸性的课外教学实践,如大学生实验室开放项目、创新性实验项目等,供学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

1.3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通过以下方面进行评价。(1)出勤率:本课在开课之初即宣布以写作论文综述为主要考核方式,每次课要考勤,但不纳入考核成绩,以排除学生非自愿参加课程学习的因素。(2)课堂发言情况:每次课请两名学生上台讲授。(3)课中小结情况:课程学时过半时让学生通过小字条和小论文的形式,随堂写出课中小结,包括对本门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4)课后论文撰写情况:论文题材不限,内容围绕慢性病管理的相关问题展开,要求1 000字以上,允许学生网上下载,但要求言之有物,不能文不对题。

1.4课程评价指标及评分

该课程通过成都医学院选修课申报评审,课程实施后按成都医学院课程评价指标进行评分。评价指标如下:师资队伍(包括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中青年教师培养,共18分)、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实践教学,共18分)、教学条件(包括教材及相关资料、实践教学条件、网络教学环境,共16分)、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共14分)、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同行及学生评价,共14分)、课程特色(20分)。总评分86~100分为优、71~85分为良、60~70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

2 结果

2.1参加选修课的人数和出勤率

2011—2013年共4学期选修本课程学生364人,平均每学期91人。其中男生162人,女生202人。包括临床专业196人,护理专业21人,应用心理学专业28人,药学专业3人,检验专业66人,公共卫生与事业管理学专业8人,放射与影像诊断学专业18人,预防医学专业7人,康复治疗专业4人,食品营养专业9人,信息管理专业3人以及生物技术专业1人。

通过不定期点名发现,每学期平均实到人数占应到人数的95%以上,即出勤率为95%以上。

2.2课堂发言及课后提问

慢性病发病率高,学生的家人和亲戚朋友中不乏相关病例,慢性病需要管理的理念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因此学生听课兴趣浓厚,经常有学生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和亲身经历的事情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学生课堂发言、课后提问积极,部分学生备课充足,课前查阅文献写好教案,有的还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课件等。

2.3课中调查

约95%以上的学生上交课中调查。所交课中小结内容长短不同,有的内容丰富,有的仅有一两句话。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本课的必要性认识。所有学生都谈到选修本门课程的初衷是对冠心病、糖尿病等耳熟能详的疾病,想了解这些疾病到底是怎么管理的。以最近一学期为例,在必须修够学分的前提下,有约1/2的学生主动选修本课,有约1/3的学生从上学期选修过本课的学生中了解到本课并主动报名。(2)对实施方法的肯定。所有学生都肯定视频教学、讲授和讨论发言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认为该方式使学习气氛轻松愉快。约1/3的学生认为时机成熟时应增加临床见习。(3)对授课内容的意见。主要针对某次课程中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举例,部分学生反映个别教师授课内容过多,难度较大,应适当调整。

2.4课终考试及第二课堂

课程结束后学生递交考核论文,85%的学生成绩在80分以上。论文选题广泛,内容丰富,有的针对自己的经历展开分析;有的谈到了对教师授课方式的喜爱,要求增加学时及内容,甚至要求将此门课程改为必修课;还有学生谈到了这门课程对自己和家人的影响。部分学生还参加了我们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慢性病患者营养调查、慢性病健康宣教和慢性病社区教育等,将临床实践中的感想体会和调查结论写作论文。

2.5课程评价

4个学期该课程评分结果分别为:优、良、优、优,具体见表1。总体情况如下:(1)师资队伍。课程负责人为副教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教学特色鲜明;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均为讲师以上职称,责任感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2)教学内容。该课程内容较新颖,具有探索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基本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教书育人效果较明显,实践活动(如课堂模拟访谈节目等)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3)教学条件。我们自编了讲义《慢性病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两年多不断修订,更名为《慢性病管理学》,于2014年5月由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4)教学方法和手段。该课程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绩呈正态分布,合格率达99%以上,教师同行和学生评价良好,如学生对本课程及授课教师的满意度达98%以上。(6)课程特色。教师对待学生和蔼可亲,教学设计接近生活,与学生实际相符,教学方法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表1 4个学期课程的评分情况(分)

3 讨论

3.1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众多,但慢性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国内许多医院尝试了多种管理方法,如进行健康登记、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提供健康咨询,在社区内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举办相关预防保健常识讲座[4],医护人员以“团队”形式上门服务,实行“片医负责制”[5]等都取得了一些效果。此外,发达国家还有两种管理模式极具代表性,分别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式医疗(Patient-Centered Medical Home,PCMH)[6]和慢性病自我管理(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CDSM)[7],国内已有同行开始尝试。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医学生接受慢性病需要管理的理念,通过讲授和实践教学让他们掌握初步的慢性病管理技巧,了解国内外相关进展。在课程开始,向学生讲授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慢性病流行防控形势的介绍及学生身边案例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意识到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掌握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慢性病相关管理学、心理学、营养学和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特别是社区常见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相关问题的处理。

3.2课程实施效果分析

3.2.1出勤率 日常教学虽进行考勤,但不与考试成绩挂钩。从考勤结果来看,学生完全是出于兴趣和需求来上课,不是迫于学分压力。

3.2.2课堂发言 学生课堂积极发言,主动提问,说明教与学关系融洽,教师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例如,本课在每学期之初都会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调整,近两年来逐步增加了营养管理、心理管理和社会实践等内容,其灵感均是来自于学生的课堂发言;此外,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纯灌输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每节课均请大约两名学生进行5分钟小讲课,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给大家展示和讲解,讲解完毕后大家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形式有效地增强了学生文献检索、听说读写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2.3课中小结 学生对教学实施方法满意,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互动讲座以及课程相关第二课堂活动等。学生的选课初衷,从拿学分到听听看,最后变成了积极主动参与。

3.2.4课后论文 课后论文的写作有积极意义。首先,学生需要查阅相关文献,经过思考、整理和撰写,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其次,较多学生就某一个慢性病管理问题展开讨论并举例,例子常常来源于本人、同学、亲戚或朋友,说明他们开始学会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辨别周围的事物,具备了一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对于医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再次,本课程在全国医学院校是首次开设,课程知识体系还需不断调整完善。因此,论文题目要求学生可以就课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从论文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认可本课开设的意义,学生了解到慢性病发病形势严峻,但如何有效降低发病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促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是学生一直以来的困惑。有效的慢性病管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课的开设实际上是“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由此可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综合发展,注意根据周边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的学习需求,以适应不断更新发展的社会,为今后临床科研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3.3课程评价

本课程评价结果令人满意。但从课程评价中也可以看出,该课程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例如,个别教师仍存在“满堂灌”现象,与学生互动偏少;个别教师教学内容与大纲不完全一致,有些教学内容偏难,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今后应增加临床实践,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该课程自编教材仍需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学内容信息量不够大,理论性仍待加强。课程评价和成绩分析应引入更客观的评定办法。

综上所述,通过4学期的课程实践,结果显示,慢性病管理学选修课的开设有重要意义,可行性强,值得进一步实践和研究完善。

[1]Chen S C,Chang J M,Chou M C,et al.Slowing renal function decline in chronic kidneydisease patients after nephrology referral[J].Nephrology(Carlton),2008,13(8):730-736.

[2]Wu I W,Wang S Y,Hsu K H,et al.Multidisciplinary predialysis education de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dialysis and reduces mortality-a controlled cohort study based on the NKF/DOQI guideline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9,24(11):3426-3433.

[3]Wei S Y,Chang Y Y,Mau L W,et al.Chronic kidney disease care program improves quality of preendstage renal disease care and reduces medicalcosts[J].Nephrology(Carlton),2010,15(1):108-115.

[4]马国善.慢性病社区化管理的济宁经验[J].中国社会保障,2009(5):86-87.

[5]顾建钦,马振萍,李卫华,等.郑州市“片医负责制”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5):1151-1154.

[6]李英丽.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之家——美国家庭医学的可借鉴之处[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69-72.

[7]Lorig K,GonzalezV M,Ritter P.Community-based Spanish language arthritis education program:a randomized trial[J].Med Care,1999(37):957-966.

(*通讯作者:夏保京)

G526.5

B

1671-1246(2016)18-0121-03

成都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221,JG201415)

猜你喜欢
管理学慢性病论文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