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弱势群体压力研究

2016-10-15 10:20张盛秋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

张盛秋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弱势群体压力研究

张盛秋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以社会性别为视角,首先介绍了弱势群体的基本涵义,其次阐述了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接着重点叙述了现阶段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生活和学习现状,然后分析了女大学生弱势群体压力的成因,最后针对女大学生弱势群体压力的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性别视角;女大学生;弱势群体;压力研究

一、弱势群体相关概念及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

(一)弱势群体的基本涵义

自2002年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以来,弱势群体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用语,一度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和研究角度,对“弱势群体”的理解和界定也会有所不同。综合地说,弱势群体主要是指一群由于其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状态低下而难以正常地去化解当今社会造成的压力的人群,而且这类群体是需要社会给予帮助和支持的群体[1]。

(二)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

在社会学角度下,女大学生弱势群体主要指高校女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以及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在自我认同、就业等方面处于不利的局面,从中可以看出女大学生的弱势群体是相对于男大学生而言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特征总结如下:一是具有普遍性。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普遍性主要指绝大多数女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不利情况,因此这些不利情况成为了女大学生弱势群体重要的特征;二是具有相对性。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相对性主要指评价女大学生弱势方面是相对而言的,有些方面女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女大学生又会具有一定的劣势,因此女大学生的弱势是具有相对性的;三是具有多面性。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多面性主要指女大学生在弱势方面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个方面处于劣势,其主要原因是很多弱势方面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四是具有可转变性。女大学生弱势方面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弥补弱势方面甚至可以转变为优势。针对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特征,我们可以弥补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劣势,发扬女大学生的优势,并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女大学生,还要重视女大学生劣势方面的转变,使其劣势方面转变为一般水平甚至优势水平[2]。

二、女大学生弱势群体学习、生活和就业的现状

为了更加真实可靠地了解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现状,本文针对某高校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利用调查研究结果真实地反映出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本调查报告分别选取了800名理科女生和200名文科女生,总共1000名女生,同时为了对比结果专门选取了100名理科男生和100名文科男生。本文分别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专门的个人访谈等方式,因为选取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其调查报告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典型性。本文针对调查报告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弱势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才动力小

简单来说,成才动力小就是指个人认为有价值的重要的学习和工作不主动去做,但是却想拥有能力之外的待遇。现今女大学生弱势群体成才动力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女大学生对于自身的成才期望值较低,缺乏竞争意识。如在表1的调查报告得出,女大学生认同“竞争意识”的人数比例为15.1%,男大学生占30%;而女大学生认同“冒险”的人数比例为6.6%,男大学生占35%。(见表1)

表1 人的品质调查评估

由表1可见,女大学生对于“竞争意识”与“冒险”不是特别重视,主要因为“竞争意识”和“冒险”并不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女性品质相符,明显地不受女大学生的重视。如下表2所示,女大学生认同“个人价值”比例为6.6%,男大学生比例为36%,从中可以看出男生对于女生更加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2)女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对缺乏,思想比较保守,如表2所示,女大学生认同“被人理解”的比例明显较大,而认同“个人需要”的比例较小。

根据表2调查报告可知,女大学生成才动力小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有很多女大学生认为,女大学生的压力比男大学生小,对于自身事业的要求较低,而且很多女大学生往往把如何成为贤妻良母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这势必会导致女大学生群体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成才动力小的现象必然会导致女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并间接地促使女大学生缺乏自信和竞争力。

表2 对于人生价值的认同

(二)自身心理素质较差

根据本研究的调查报告可知,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其直接影响了女大学生健康发展,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自信。缺乏自信的心理普遍存在于女大学生当中,有很多女大学生只看到自身的短处,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如男生,因此会自甘堕落和不求上进。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女大学生在缺乏自信的问题上会更加突出。

2.依赖心理强。女大学生总喜欢把自己塑造为需要保护的对象,并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女孩子就应该更加听话、懂规矩,这也使得一些女大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并在事业上不求上进,只想依靠男人。

3.容易受到挫败打击。一般来说,女大学生在生活当中备受老师和家人的照顾,这种环境容易使女大学生不易处理挫折和失败,并很难较快地走出失败的阴影。

4.抗干扰能力较差。比较而言,女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更容易受到干扰,太过于情绪化,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情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情绪,从而使自己的成才动力减弱,缺乏持久性和执着精神[3]。

(三)就业压力较大

不可否认,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相对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其主要原因如下:

1.用人单位存在歧视女大学生的现象

据调查报告了解,很多用人单位都在招聘会上打出“男士优先”的标语,还有些用人单位虽然在招聘会上没有明确的表示,但是在招聘过程中往往以各种理由拒绝女大学生。

2.用人单位录用条件相对严苛

用人单位在招聘女大学生的条件也比较严苛,不只要求女大学生的形象气质上佳,还要个人能力出众,使得很多女大学生对于企业招聘信心不足,也间接地影响到个人的发挥,致使招聘结果不理想。

3.女大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现实中,女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类的女大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主要因为女大学生很难满足理工类企业的加班要求,致使很多理工类企业不想用女大学生。女大学生不仅需要纠正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而且需要弥补现实社会造成的不利因素,才能为其理想开创有力局面。

三、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弱势群体压力的成因

本研究分析女大学生弱势群体压力的成因时,发现造成女大学生弱势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现实以及女性自身的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现将造成女大学生弱势群体压力的成因分析如下:

(一)社会现实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这也使得一部分女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女不如男,害怕相互竞争,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追求个人价值的动力不足,甚至还有一部分女大学生觉得学历越高生活越不会如意。

在我国传统性别角色中,男性的形象表现为独立、有雄心斗志、理智等;而女性的形象表现为保守、依赖、善解人意等。女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地根据社会性别形象的特点修正自身的行为,从而使女大学生慢慢地放弃自我价值的实现。虽然我国法律对于女性的就业已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企业具有绝对的劳动力的使用权和选择权。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很多企业为节省开支,提高利润会着重招收男大学生,从而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二)教育环境因素

据调查,大部分女生在选择专业时会偏向语言、财会、行政服务类专业,但是现阶段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类型主要为高科技人才以及多学科复合型人才,而招收女大学生所偏向的财会、语言类的行业人才数较少,由此造成大部分女大学生就业求职困难。完美的大学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自己以后将要担当的社会责任和角色,并对社会认可的价值观有较深的认识。在这方面男大学生在报考专业以及后续的学习中都对以后所要担当的社会责任有很深的认识,但是女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社会角色则会出现担忧和苦恼。大学提供的无性别差异的教育方式不能较为针对地解决女性所遇到的特殊问题,因此在大学的学习阶段,很多女大学生会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学习没有针对性[5]。

(三)女大学生自身因素

自我意识是建立独立人格的首要因素,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也是人们建立自信心的关键。但是据调查,相对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依赖父母的情况较多,一旦脱离父母的管束和帮助,这部分女大学生就会出现学习毫无目的、浑浑噩噩和学习动力差等问题,这也间接促使女大学生出现就业危机。在大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把上大学当成自己人生的顶点,缺乏自我价值实现的动力,安于现状,荒废学业。在憧憬未来时,女大学生不会把社会建设的重任放到自己的肩上,而仅仅局限于以后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种优越的生活就足够了。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在女大学生担心的并不是自己的学业,能力不如人,而是担心自己没有女人的魅力。而在实习的过程中,女大学生碍于面子,做事情畏首畏尾,从而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这也使女大学生在求职时处于劣势。

四、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弱势群体压力解决对策

(一)强化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确立人生目标

建立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就是要让女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可以自由地学习和锻炼。现今,社会已经由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发展模式向脑力劳动发展模式转变,女大学生并不是处于劣势,这在另一个层面为建立和强化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提供了基础,只要女大学生能够建立自我意识,敢于竞争,也能实现个人的价值[6]。女大学生的人生定位包括生活定位和社会定位,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作为新一代的女大学生一定要正视自己的定位,女大学生只有克服了自卑、自弱以及依赖性等性格弱点,努力开拓自己的事业才能得到别人认可的社会定位;女大学生也要认识到如果始终坚持“男强女弱”的原则则会对家庭和睦造成不利影响。

现在社会的竞争越加激烈,学校和家庭更应加强对于女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咨询,使她们勇于承担自身责任,发挥自己的能力,敢于面对挑战。此外还应引导女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其主动和别人交流,帮助、关爱和信任别人,良好的人际关系会有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交际水平,从而进一步减弱女大学生的弱势群体压力。

(二)培养女大学生的独特品质,建立良好的教育体系

培养女大学生的独特品质(包括自信、自强、自爱、自立等)是帮助女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自爱是实现女大学生价值的重要动机,自信是实现女大学生价值的原始动力,而自立是实现女大学生价值的必要环节,最后自强是实现女大学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女大学生只有认识到这些宝贵品质并坚持下去,才能在社会和家庭中实现个人价值。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学校应该注重个性化和性别化教育,让每个学生在校园里都能够得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尤其是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女大学生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认清自我,建立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7]。

(三)加大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认清就业形势

学校应该针对女大学生弱势群体专门进行就业指导,使其认清就业形势,这也有助于女大学生树立明确的努力方向,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规模和就业层次。具体来说,学校首先应帮助女大学生寻觅相关职业、实施科学的求职策略引导她们主动思考和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然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求职策略培训,让女大学生从容地面对求职。

综上所述,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研究在社会性别视角下根据现阶段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和困境,分析女大学生弱势群体压力的成因,并根据其成因制定了相应对策如建立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加大就业宣传力度等,让女大学生能够明确人生目标,建立自信心,培养自身素质,认清就业形势,更好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本研究为以后进一步探讨女大学生弱势群体压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陈小环.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探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0-132.

[2]王文余,胡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及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103-107.

[3]杨杏.中国女性教育的心理阻碍及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152-159.

[4]戴明清,王克黎.大学生就业的性别差异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89-91.

[5]童路明.女性主义、性别视角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J].河南社会科学,2010,(6):131-133.

[6]赵银侠.制约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结构性因素探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3,(11):76-80.

[7]谭花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32-34.

(责任编辑:魏登云)

A Study of the Pressure of the Underprivileged Female Undergradu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ZHANG Sheng-qi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City College,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600,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this paper,firstly,introduces the basic connotations of the underprivileged,then stresses the life and study of the underprivileged female undergraduates nowadays,and then analyzes the cause of their pressure,and finally,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pressure.

perspective of gender;female undergraduates;the underprivileged;the study of pressure

C913

A

1009-3583(2016)-0134-04

2015-12-14

张盛秋,女(满族),辽宁普兰店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际大学生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