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慧
【摘 要】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近几年的迅猛增长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融资租赁作为集融资与融物为一体的新兴产业,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经济贡献度也越来越高,但是租赁公司家数的增加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随着市场的不断饱和,租赁行业爆发增长的势头不可能一直持续,必定会出现公司家数增长萎缩,并且行业分化与分层现象。因此,研究融资租赁行业在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环境下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托行业的发展在经历五次整顿之后已经进入调整期,信托业的发展轨迹对于租赁业的发展路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将以信托业的发展为例与租赁行业的发展做类比,并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路径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融资租赁;发展路径;拐点;转型发展。
一、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近况
融资租赁作为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新兴产业,集融资和融物为一体。我国的融资租赁业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自1981年中国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东方租赁有限公司成立至今,融资租赁业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经历初创、迅猛发展、清理整顿、发展与问题并存等四个阶段后,融资租赁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尤其我国加入WTO之后,商务部会同银监会,税务局等开展融资租赁试点,并从政策上予以支持,使得融资租赁在规模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2006年到2014年,我国租赁余额增长了近400倍,复合增速达95%,2014年末国内租赁公司的租赁余额合计3.2万亿元,比2013年底的2.1万亿元增长了1.1万亿元,增幅52.4%,约占GDP的5%,行业的贡献力与社会价值逐渐显现。截止2015年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为4508家,比上年底的2202家增加了2306家,其中,金融资租赁企业49家,非金融租赁企业4459家。进一步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注册在运营的融资租赁公司约1350家,其中,金融资租赁公司25家,内资试点租赁公司123家,外商投资租赁公司1202家,注册资本金合计超过1022亿元。融资租赁公司家数迅猛增长,从2013年的746家到2015年年底的4508家,增长了5倍多。租赁行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经济贡献度越来越高,处于快速膨胀阶段。但是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国融资租赁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发达国家融资租赁渗透率达到9%~40%,而我国目前仍处于3.1%的较低水平。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一方面新设租赁公司正在加速,从去年的日均2-3家增长到日均5-6家;另一方面业务规模增速远低于公司数量增速。更多的新进入者在争抢增速相对慢一点的市场份额,导致每家公司的平均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在这样一种形势下,租赁行业爆发增长的势头不可能一直持续,而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分化与市场的不断饱和,必定会出现公司家数增长萎缩,并且行业分化与分层现象。在政策背景不断利好的背景下,融资租赁行业更要冷静思考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研究融资行业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时候会出现行业拐点,什么时候会进入行业调整期,以及进入调整期之后该如何实现战略调整是摆在现有融资租赁企业与新进租赁企业的共同问题。
而信托行业的发展在经历五次整顿之后已经进入调整期,作为金融领域同样重要的行业,信托业的发展轨迹对于租赁业的发展路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将以信托业的发展为例与租赁行业的发展做类比,并给出相应结论。
二、信托行业近年来发展路径探析
信托行业的发展自改革开放至今已经30多年,期间经历了5次大起大落,在不断调整中发展。信托行业的发展在经历定位模糊盲目发展的20年之后,之后才走上正常发展的轨迹。2002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等一系列监管法律出台之后,信托公司数量由230余家锐减到59家,已有的信托公司也需重新完成登记。经过这次的大幅调整与重整之后,信托业渐渐走上正轨,在“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功能定位下,真正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但这一时期的信托业务有70%都是集合资金信托业务,而投资领域也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房地产、工商企业和银行信贷资产等传统领域,其中银行信贷占了70%,这就为信托业务风险埋下了隐患。一旦贷款端资金链中断,直接影响信托产品收益率,带来一系列风险。对信贷业务的严重依赖导致创新业务没有发挥作用,信托行业的主导盈利模式失去应有的平衡。2007年,中国银监会对《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进行修订,此次修订针对信托业发展制定了明确的方向,同时也鼓励产品结构的升级。在此利好政策的影响下,信托业开启了高速扩张的发展历程。两年内信托资产规模从2006年的3617亿元增长到超过2万亿元,并且信托公司的业务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从集合信托的一枝独秀到私募股权信托、银信合作、政信合作、房地产信托、受托境外理财等多点开花,信托行业实现了飞速发展。2010年,银监会下发《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鼓励主动管理型信托业发展,鞭策信托业务再次转型。这一政策的出台将信托业的发展推向新高度。2012年信托业的总资产规模接近7.5万亿元,资产规模增速达55.30%,就当年的同业数据比较来看,信托业的资产规模已然超过了保险、基金和证券业,成为继银行之后排行第二的金融支柱。好景不长,从2013年開始,尽管总规模到达10.9万亿元,信托业的资产规模增速开始出现下滑。根据当年52家信托公司公开发布的2013年报数据,不良资产合计24.51亿元,和2012年14.94亿元相比,新增9.57亿元;平均不良资产率1.63%。2014年4月银监会颁布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信托业转型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虽然信托业在2014年末总体实现了平稳增长,但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和经营业绩(收入总额、利润总额和人均利润)增幅均有较大幅度回落,资产余额增长从46%下滑到28%。信托行业步入调整期,2012年成为信托行业发展的拐点。经过为期一年多的调整,信托行业转型发展初见成效,资产规模增速与利润总额有一定回升。2015年上半年55家公司净利润291亿元,增幅40%,远远高于去年13%的业绩增速。另外,信托行业在高速发展时期与转型期已经出现明显的业绩分化现象,即盈利增幅首尾竟然相差约7.5倍。
三、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路径初探
融资租赁行业目前的发展趋势与信托业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信托业的发展路径对于研究租赁行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下文将从周期拐点与发展战略两个方面分析融资租赁行业。
2006年到2014年,融资租赁行业合同余额增长几乎都保持在50%以上,整个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2007年到2008年,合同余额增长了5倍多,上升了一个数量级。这与信托行业在2002年到2007年的发展情况类似,受国家政策利好的影响,行业开启了快速发展模式。2007年,《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批准银行重新进入融资租赁市场以支撑如飞机,船舶,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及铁路和发电厂等大型租赁业务。随后,租赁行业迎来飞速发展时期,合同余额井喷式增长。紧接着,2011年商务部出台的《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五年的努力,使融资租赁行业的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不断提升融资租赁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011年到2012年,融资租赁行业又迎来新高,租赁合同余额翻了一番。2014年4月国务院办公室出台《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组建服务三农领域的金融租赁公司。另外,各地方政府或者特定行业主管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应的融资租赁鼓励政策支持当地或本行业融资租赁的发展。政策的步步利好使得租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是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期间我国融资租赁发展迅猛,租赁合同余额增长率达到52%以上。截至2015年6月底,融资租赁比上年底增长14%,同比增速有所下滑。图1为融资租賃行业合同余额及其增速图。
2015年8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措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该会议已经为融资租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融资租赁的发展反过来也可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拉动企业设备投资,带动产业升级。此次政策的出台将为融资租赁与金融租赁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契机,在此之前,租赁行业已经有了量的增长,行业内企业家数突破3000家,合同规模即将突四万亿,但光有量不够,应该注重质的提升。因此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将成为我国融资租赁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成为融资租赁业转型发展、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的重要转折点。
与此相类似的是,2007年银监会对《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进行修订,此次修订对信托业发展制定了明确的方向。在接下来的5年,信托规模开始爆发式增长,直至2012年总资产规模突破7.5万亿元。2015年的国务院会议同样对租赁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放宽政策环境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如果借鉴信托行业的发展趋势,那么在接下来的四到五年,融资租赁行业还会有大的规模增长,总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目前已经有机构调研认为,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实际上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12万亿元。然而,信托业在经历2013年增速下滑之后,由2014年正式进入调整期,并且受2015年上半年资本市场的影响,调整效果初见成效。2013年信托业的增速下滑,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大环境步入新常态的影响;另一方面,信托业在此前的高速发展时期已经形成了业绩两极分化的格局,排名靠前的公司依然是规模比较大的几家,而个别信托公司逐渐出现不良资产率上升的情况,甚至达到10%。所以整个行业需要转型发展,进行产品升级,重新回归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金融行业的发展往往是相似的。借鉴信托行业转型发展的路径,笔者预计租赁行业将会在2019或者2020年到达行业周期的拐点。如图2所示,2013年为信托行业的拐点,预计2020年为租赁行业的拐点。一方面政策比如地方财政等的支持有一定的递延,另一方面租赁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也必定会形成业绩的两级分化,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逐渐完善,整个行业将会在拐点期形成新的格局。而行业经过拐点之后步入调整期,转型发展之后开启新一轮的增长。作为融资租赁公司,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在高速发展时期生存发展的问题,尽管政策倾向不断利好,但也要做好事先布局,沉着应对。
四、对融资租赁公司转型发展的建议
对于行业内已经存在的租赁公司来说,面对新进入者对市场份额的瓜分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最重要的是要拓宽融资渠道,做好风险控制。目前我国租赁行业无论是融资租赁还是金融租赁,融资来源都比较单一,绝大部分还是依靠银行贷款。如同信托业一样,过度依赖银行委托贷款,一旦出现诸如充当银行通道、“影子银行”之类的负面舆论解读和限制性的监管干预,信托行业的风险就会上升,致使整个行业陷入萧条。而租赁公司筹资的资金难度大成本高,尤其是长期资金的筹集,成本问题成为制约租赁公司发展的主要瓶颈,只能依靠银行贷款这一渠道,制约了行业发展。而资金链一旦间断,随着整个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不良资产率的略微上升就会给租赁公司的持续影响带来负面影响。如果银行贷款提高成本或者政策转向,将直接导致租赁行业的经营困境,带来行业风险。所以,作为已有的租赁公司来说,随着政策对融资面的扩宽,可通过银行之外的多条渠道获取资金,并且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而互联网平台也将提供融资帮助。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完善风控机制,严格筛选项目,保证资金的成功回收。
对于新进入融资租赁行业的公司来说,要全面分析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包括市场份额,竞争对手,发展空间等,跟随政策导向,做好风险提示。租赁行业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格局,也形成一定的市场份额分割,大型租赁公司已经在某些领域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所以新进入者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主要从事的租赁领域,完善融资渠道,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风险控制,保证资金回收能够与后续业务衔接起来。
我国经济已经全面步入新常态,国家政策的出台为租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租赁行业在全面开展业务的同时,要以促进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发展以及加速中国制造“做出去”为己任,走专业化道路,结合自身的特点,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与业务模式与盈利模式,跨越融资障碍,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中国融资租赁行业2014年度报告[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2] 王璐宁.我国融资租赁物公示制度探析[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12)
[3]苗绘,李海中.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金融,2011,(05).
[4] 吕振艳,杜国臣.国际融资租赁市场的新发展与启示[J]. 经济纵横.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