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多区管理模式下高校校园文化构建分析

2016-10-14 11:40陈少典
求知导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构建

陈少典

摘 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原(主)校区发展空间有限,不少高校已经形成了一校多区的格局,在此格局下,为有效助推学生成长成才,构建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分析当前高校一校多区管理模式下校园文化构建中存在的难题,提出构建一校多区校园文化的对策。

关键词:一校多区;东莞理工学院;校园文化;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6-04-20

当前,大学一校多区现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一个普遍的事实,高校纷纷在异地增设新(分)校区,形成了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如何在一校多区管理模式下做好校园文化构建已经成为高校管理者要面对的现实和艰难的课题。社会需要文化,校园也不例外。校园文化作为大学历史传统沉淀和文化底蕴积累的精神体系,体现大学的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气质,有其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氛围,它使校园内的师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对既定文化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当前,一校多区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校区校园文化总体上存在缺乏长远规划、缺乏系统性、缺乏核心价值、基础薄弱、管理困难等问题,导致学校频繁变换管理模式、教育方式,而身处不同校区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则要不断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当下的校园文化,这大大削弱了校园文化在实现一校多区大学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新(分)校区校园文化氛围的缺乏已成为学校管理的突出问题。

一、一校多区管理模式下校园文化构建存在的难题

1.校园文化构建缺乏系统性、缺乏长远规划

“一个大学”的理念是多校区校园文化构建的基础,很多高校在一校多区管理模式下,往往忽视校区文化的系统规划,未及时对校园文化进行重组和融 合,出现重主(原)校区文化、轻新(分)校区文化现象。比如,东莞理工学院校部机关留在松山湖校区,莞城校区被定位为分校区,只设立相对比较简单的管理架构(莞城校区管委会),对大一年级的学生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这一方面使得莞城校区有非主体化的倾向,极易受当地外部环境的影响,发展出多个异于原校园文化的组织文化,减弱了大学整体的文化特征,减弱原有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原校区的校园文化没有得到有效、完整的利用和传承,导致校园文化辐射力大大减弱,而新(分)校区则从一穷二白开始摸索,有些措施缺乏长远规划。

2.新老校区的地域间隔容易阻碍学校文化的融合

一方面,新(分)校区学生缺少历史文化积淀,缺乏人文思想的熏陶。如东莞理工学院莞城校区距离松山湖主校区有几十公里,大部分教师居住在松山湖校区,而莞城校区党政管理人员少,师生员工少,基础设施少。教师上完课就离开课堂赶班车,学生与教职工之间缺少充分的交流与联系,很多专业教师,只能在短短的45分钟课堂上进行传道授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的熏陶。

另一方面,新(分)校区缺乏文化归属感。由于校区地域间隔、校园文化的交流不够充分、信息沟通滞后等多方面原因,多校区大学面临一个非常重大而又不易解决的融合问题,特别是校园文化的融合,校园文化没有融合,当然也就没有文化归属感。具体表现在新(分)校区的学生对主校区认同度不高,各个年级间的传承出现断裂等。

3.新(分)校区校园文化构建缺乏核心价值

有些高校新(分)校区的校园文化明显缺乏核心价值,或者价值定位不清。一方面,有些学校虽然建得很漂亮, 甚至说得上是大气豪华,但漂亮的物质设施仅仅体现了一种表面的华美或者昂贵的造价,其实严重缺乏或忽视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只停留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只局限在大楼的建设上,而没能全面地阐释校园文化的深刻内涵。因而,确立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则更为重要。另一方面,有些校区(比如东莞理工学院莞城校区)靠近繁华的市中心,商业气息浓厚,各种思潮、商业行为对校园师生形成诱惑,甚至冲击,而原校区的校园文化缺乏辐射力,导致新(分)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模糊不清,没能构筑起具有自己“灵魂”的校园文化,缺乏特色,容易随波逐流。

4.新(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薄弱、管理困难

对于大学来讲,校园文化的形成往往需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因此,在新建多校区高校中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管理困难的问题。从物质基础角度看, 新校区普遍存在办学资源不足、办学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如,东莞理工学院莞城校区图书资源短缺、实验室数量不够、实践教育基地缺乏等,办学资源的短缺对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造成不小的障碍,再加上新校区缺乏传统的校园氛围的熏陶,更加大了新校区校园文化构建的难度。同时,由于新(分)校区的校园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构建,因此产生的多头指挥、朝令夕改等乱象将给新(分)校区校园文化的管理带来困难。

二、一校多区管理模式下校园文化构建的分析与对策

1.长远考虑,系统地、科学地规划新(分)校园文化体系

统一的、系统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各校区师生的组织认同感、确立共同的组织发展目标和凝聚多校区大学全体师生的思想、行为和意志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很多一校多区的校园文化在客观上存在着“散”“全”“杂”的情况,多校区办学必须统筹考虑,立足长远发展,系统部署,用文化的手段、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力量去促进学校各个校区整体素质、管理水平的提高。

(1)全局规划,明确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要加强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各级领导必须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多校区大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舍得投入,加强对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宏观战略研究,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多校区大学发展的总体规划,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真正成为一校多区大学办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为了确保校园文化的统一性和传承性,体校大学独特的价值取向,必须在一校多区校园文化建设之初就首先明确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找到主方向、确立主心骨,才能实现构建优良的校园文化的大局。如东莞理工学院的校训——“学而知不足”不能只雕刻在碑石上,而应该有意识利用不同的教育平台(网络)、活动形式在各个校区进行系统的意义讨论和体验学习,使得这个体现校园文化核心价值的校训能够得到广泛宣传,深入人心。

(2)科学整合、优化利用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建设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学校应统筹兼顾,充分整合多校区软硬件资源,努力实现校园文化的融合、传承,体现同是一所高校的共性特征。各校区人财物资源的配置,都必须从有利于全校整体发展、有利于提高整体效益、有利于绝大多数师生利益出发,统一协调,统一规划。如东莞理工学院在硬件上两个校区环境不同,条件不同,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因此,学校应统筹规划,使得学生在大学的四年里能够分阶段地、有效地利用学校的硬件资源;在软件上,应打造多校区网络共享平台,在所有校区充分共享品牌活动(如挑战杯竞赛作品)、精品课程等教育资源,使之扩大影响范围,提高教育效用,营造统一的、融洽的校园氛围,实现校区文化的共融。

(3)发挥网络作用,减少因地域间隔所造成的学校文化断裂。当前,信息网络技术的高效应用在多校区管理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新兴媒体,它作为大学生青睐的对象,是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把新兴媒体作为构建校园文化的新阵地、新渠道、新形式和新载体,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使各校区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实现校区间文化交融,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管理成本。比如,东莞理工学院可以建立两校区共用的办公平台,开拓学生活动网络平台等。可以由学校统一打造网络平台——“东莞理工学院名师大课堂”,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发表教学内容和探索性文章,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想认识,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师还可以利用微博的形式努力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地对人文知识和意识进行探讨。这些举措都能对多校区的校园文化构建起到很大的作用。

2.统筹发展,实现校园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创新

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承和创新的累积,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发挥校区特色,取长补短,去伪存真。对于新(分)校区而言,应坚持统一性和创新性的结合,要对校园文化构建方案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工作任务、主要措施进行认真探索,建立一套能够兼顾新老校区的生源素质、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实施方案,实现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一方面,要传承与发扬学校独有的大学精神,比如校训、校风、道德规范等。在开展学生活动时或重大场合应注重对主校区校训、规章制度的宣传,使用规范的、富有学校特色的各类标识,不失时机地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学校的文化标识。

另一方面,创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在继承中求发展、谋创新,形成具有自我灵魂的校园文化特色,升华学校精神。比如,可以把校园中发生的某些事戏剧化和形象化,来生动地宣传和体现学校的价值观,使学生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来领会校园文化的内涵,使校园文化寓教于乐。东莞理工学院莞城校区靠近繁华的市区,有足够的便利条件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各种形式丰富、生动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让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效应注入到校园文化中,形成特色。

3.注入基层元素,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构建是教师和学生等基层个体长期互动的结果。师生个体的精神面貌、特质、素养和对校园文化的行为努力都将影响校园文化的构建。一方面,学校的校园文化主要是由教师创造和营造的,要不断强化教师培育校园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人才观,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以身立教,以德育人,形成优良的教风,为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厚重的大学精神,这一点对东莞理工学院这样的地方性高校尤其重要。另一方面,学生是校园文化构建的参与者,特别是学生干部,他们通过充满生机的行动和丰富的活动平台,将在校园文化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一定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多校区校园文化构建中发挥强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伟利.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0(17).

[2]沈 红,陈运超,廖湘阳,等.多校区大学管理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6).

[3]谭 君,杨卫军.试论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J].理论导报,2005(10).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构建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我区高校8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国家级奖励
浅析绩效管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