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10080)黄培华 黄华 桓文穆 林紫云 郭泽慧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大多采用透析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案[1-4]。常规血液透析对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清除的效果不佳,容易出现瘙痒、营养不良、心衰、胸腔积液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高通量血液透析因其具有弥散、对流、吸附的作用,可以同时清除大、中、小分子溶质,弥补常规透析不能清除大、中分子有害物质的不足,正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毒素的清除效果,以及能否改善营养、能否改善心衰等并发症,本研究将对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以期在临床上对该疾病透析方式的选择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透析治疗的65例严重肾衰竭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为29~71岁,平均年龄为52.6±13.4岁。所有患者的基础疾病类型包括:慢性肾炎23例、高血压肾病21例、糖尿病肾病17例和高尿酸肾病1例,多囊肾3例。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高通量透析组26例、常规透析组20例和血液灌流组19例,三组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高通量血液透析采用德国贝朗公司HI PS型高通透性透析器,其中透析液流量维持在500ml/min,血流量维持在200~250ml/min,4小时一次,每周透析3次,治疗6个月;常规血液透析采用德国金宝公司生产的130G醋酸纤维膜透析器,常规血液透析的透析液流量、血流量以及透析次数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相同;血液灌流组患者采用健帆HA130型血液灌流器和130G醋酸纤维膜透析器进行联合治疗,在常规血液透析的基础上,每2周进行血液灌流1次,每次治疗2小时,在血透开始的同时进行灌流。治疗前后详细观察和记录病情变化情况,并检测透析前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血清磷(PO4-3)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
附表1 三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
附表2 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2.1 三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 由附表1可以看出,高通量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治疗后β2-MG、iPTH、BUN、Scr、Hb、TP、和ALB指标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心率失常、低血压和高血压并发症均有1例,而常规透析组和血液灌流组均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且总并发症例数均为6例,远远高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其总并发症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2。
临床上,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多数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现象,同时机体内有大量有毒物质积聚。目前,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多采用血液透析来清除机体内的有害物质,降低其对机体的损伤作用,维持生命。但是,一般常规的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对有害物质不能进行有效的清除。随着有害物质的积累,长久下来对机体造成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5]。近年来得到推广的高通量血液透析采用高分子聚合物的滤膜,具有更高的扩散性能和水力学通透性,其滤过效应较常规血液透析显著提升,可以将血液中各种大、中分子有害物质滤过,达到有效的排毒作用。已有的研究显示,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其炎症反应降低,机体营养改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6][7]。
本次研究中,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液中β2-MG、iPTH、Hb、TP、PO4-3和ALB等生化指标均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和血液灌流组,表明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为患者血液清除更多的有害物质,维持了血液微环境的良好稳态环境,在改善尿毒症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β2-MG清除方面效果优于常规透析,同时患者营养状况有所改善。此外,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心力衰竭、心率失常和血压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常规血液透析组和血液灌流组,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有害物质清除、代谢紊乱纠正、营养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常规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并且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对患者的血液内有害物质的清除能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控制较常规透析有明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