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保碧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391-01
什么是积极心态?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情绪表现为两种心态:一种是积极的,当人的情绪处于这种心态时,人的各方面机能就会处于兴奋状态;另一种是消极的,当人的情绪处于这种心态时,人的各方面机能就会处于抑制状态,此刻不利于接受新事物,接受学习的进行。"构建学生的积极心态"正是基于这一心理学原理而提出的。
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消极的心态,主要原因是有的思品课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面孔冷冰冰——无情;教学内容干巴巴——无味;教学方法孤单单——无趣;教学理论脱离实际——无信,进而导致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教育教学质量自然无法保证。
政治课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政治课教师应如何培养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呢?
1.切实更新教学观念是构建学生积极心态的前提条件
构建学生的积极心态,其实质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学生的内驱力,搭建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的学习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构建学生积极的心态,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挖掘其潜能,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因此,教师应特别克服:无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表演不给学生机会;不要以学生记忆多少,做得起多少来定性评价学生素质,重点应挖掘其潜能,个性得以张扬;特别不能无视学生的差异性,不要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和要求学生,这样会制约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
其次是树立教学中平等的师生交流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生生间多边活动的互动过程。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抛弃主宰教学过程一切的观念,树立起平等的师生交流观。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容纳、相信学生,努力创设平等、积极、和谐、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心里以支持,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探索规律,使学生能承认自己的过失或错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可挖苦、讽刺、歧视学生,更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优化课堂教学是建构学生积极心态的主渠道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内在动力,能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强烈愿望。直观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更灵活、更广泛地进行直观教学,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授七年级政治"承受挫折,战胜逆境"时,我先播放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再配以旁白,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振奋学生的情绪,引起大家对教学内容的强烈兴趣。又如在讲"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时,考虑到学生受年龄限制,对党的知识了解比较少,如果直接讲授教学内容,学生会有空洞虚假的感觉,教学效果就差。于是,在讲课前,先播放了一段1998年夏天长江大堤军民抗洪抢险、战胜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的录像,录像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抗洪前线的镜头;有共产党人不顾小家顾大家,忘我冲锋在前的动人场面,看完录像,毋需教师多言,学生就能体会出党的光荣与伟大,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其次,运用幽默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进而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趣"与"活"是统一的,无"趣"则不"活",不"活"则无"趣"。其次,课首导入生活化,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办法之一。
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它的主要环节有课首导入、课中展开、课尾处理。罗曼、罗兰说过:"唯有健康快乐的生灵才是真正的生灵。"教学过程,应是适宜生命成长、生态和谐的育人过程。因此导入课程生活化尤为显得重要,应一堂课的开始就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方法十分丰富,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均须围绕兴趣展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趣"与"活"是统一的,无"趣"则不"活",不"活"则无"趣"。
3.个性化教学艺术是构建学生积极心态的重要方式
3.1恰到好处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之重要性。要使教学发挥出学生的积极心态,设置疑问是极为有效的方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这样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在设置疑问上下一番工夫。首先,要善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急于去究源探底;其次,要多角度设问,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第三,提问要新奇。追求新奇是人们的共同心理,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因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的新局面;第四,提问要选准切入点。教师忌张口就问,而应仔细推敲琢磨,切入点选得准,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提问要适度。课堂设问要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知识实际、能力实际,使学生可望又可及,切不可拔高,也不可太低,这样才会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出积极的心态。
3.2问题设置要精妙,要有教学品位。问题设计精妙有价值,如投石激水,对活跃气氛、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心态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高度又有坡度。问题精妙能很快地使学生兴奋起来,激活思维;而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又可激发思考,引发争鸣。这样的提问,既紧扣学生的心弦,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构建学生的积极心态。
以上几方面的教学策略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我们只有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教学艺术探讨,进而为构建学生的积极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最终为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