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豪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深入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开展素质化教育,培养满足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高中是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为了响应新课程理念的倡导,高中数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向更加具有独立性、创造性的新型教学方法转变。本论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改进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传统教学;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380-02
引言:新课程的改革已经日渐成熟,在整个大环境的影响推动之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必然要进行改进,才能适应新环境、新要求。培根曾说过"数学使人周密",它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能有效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而高中又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能力已经相对成熟,所以高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会抑制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要采用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
1.新课程理念的认知
新课程是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行改革的新型课程标准。新课程体现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1]。在整个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合作观念、实践观念、自主探究观念等新型的教学观念。可以说,推行新课程标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2.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往往会灌输给学生超过其能力范围之外的新知识,然后,用考试的方式迫使学生记住,这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短期内看似好像学习进度很快,但是并不能将这些新知识转变为自己所有,这些知识的遗忘周期会更短。而且这种停留于书本的教学观念已经不再适用了,新的教学观念应该是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例如,学习到概率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计算福利彩票的中奖率、地区降雨率等问题,然后,相互之间进行讨论。这种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2.2突出教学重点,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以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能会用"划重点"的方式来教,重点教授甚至于只教授考试范围内的知识。这种以考试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完全打压了学生进行钻研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一味地追求高分和升学率,让学生只能进行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便脱离了社会的需要,真正地验证了"百无一用是书生"[2]。所以,除了满足考试要求之外,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比如说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调查分析,例如调查车流量情况,从而了解道路拥挤情况。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改变教学模式,将课堂主体由老师转为学生。"教学"的真正意义应该是"学"为主,"教"为辅。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体,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但是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的差异性,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比如说,在学习三角函数时,设定问题:2a为第二象限角,比较sin、tan、cos、cot函数的大小。再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这样他们就能分享学习如作差法、单位圆、特殊值等多种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能带动他们的积极性。
2.4丰富教学形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写、学生记,整个课堂学习过程都在一块黑板上完成,但是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乏味,长时间下来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我们应该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的求知欲。现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信息技术来代替一些传统的板书。比如说,求解圆x2/4-y2/2=0与直线y=kx+b相交问题时,让同学说出一组k和b的值,使圆与直线相交,当学生说出答案时,就可以用信息技术来动态展示在这组答案之下圆与直线是否能相交,这样既能直观地观察到结果,也能看到不同答案下图形的变化过程,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既能带动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结语: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老师作为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本文从教学观念、教学重点、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四个方面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提出了建议,以便让高中数学教学更加适应当代要求,适应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培养全方面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德先.基于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2]夏秋.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分析[J].求知导刊.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