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世平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289-02
进入高中之后,学生们普遍反映物理是一门较难的课程,在新课改实施之后,教师要做好物理教学工作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高效率的今天,课堂教学也追求效率最高。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习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教师的教学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和个人发展。每堂课都追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关注学生,关注学生长远发展,是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1.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在性格、知识和心里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备课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考虑的全面,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其次,上课要关注全体学生。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主要场所。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学困生,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教学中,往往会不自觉的关注优等生偏多,这就造成学困生被忽视,受冷落,最终打击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加大两级分化。因此,在教学整个环节中,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教师都要关注学困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备课时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对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回答,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老师的关爱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问题的设计也要关注优等生,设计难度系数大的问题给优等生,启发优等生思维。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既让学困生吃饱也要让优等生吃好。
2.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只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讲到底,学生听到底。学生一味的顺从教师的言行,教师进行单一式的灌输知识,学生机械的对知识进行记忆。物理涉及的大量实验更多的是教师在黑板上讲实验,而不是做实验。整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都非常疲惫,而且教学效率也不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由重教转变为重学。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的是教师的教,教师主导者整堂课的节奏,学生是考试的机器,机械的记忆教师灌输的知识,自身的能力得不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是需要自我醒悟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本不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因此,传统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理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结构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推理、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而不是只让学生记住这些定律、定理的内容、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做题、练习来掌握。否则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低效的学习!
2.3重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科学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几乎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能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然而确有很多教师主观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来得轻松,更容易应付考试。宁可在黑板上不厌其烦地反复多次地去讲实验,而不是真正引导学生来操作实验。由于缺少亲身动手操作体验,印象不深,学生课上听懂课后就忘了,以致教师还得反复讲。专家认为:对于实验,讲十遍、百遍,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中的实验也越来越灵活多变,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像以往那样没有长期实验探究操作训练是很难应对高考的。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学中,教师一味的教学生闷头学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对积累的知识进行梳理,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很强,学生的归纳和总结就是将课堂上教师传授的零星知识点连接成块,由知识模块构建知识网络,便于学生从整体上对物理知识有一个宏观的把控。
例如,每堂课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课下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每章结束后都要将小节中的内容串联成知识线条;章节测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只有不断的思考和总结,学生才会有不断的进步。
总之,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要重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亲身体验,教会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能够获取多方面的收获。只有学生亲自参与的课堂教学,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