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266-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恰、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建轻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心理感到安全无需防御时,他们的创新思维才会充分的表现出来。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师生平等合作"的思想,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实践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双向作用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教学中要敢于"放",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表述;学生能得出的结论,尽量让学生综合归纳。如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习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尤其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看谁的方法好。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成绩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只要是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很少甚至不考虑教学方法、手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便形成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发展机会,赋予他们自己的权利。通过合理的启发和诱导,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去获取知识,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引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求知欲和创新欲是指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是人们求知创新的强大动力。在新课引入时,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讲勾股定理时这样开场:"同学们,你们有谁能不用量角器只用刻度尺就测出你的课桌面每个角是不是直角吗?今天这节课我将教给你们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这样一下子就将学生成功地吸引住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它的突出表现是质疑问难。鼓励学生的好奇心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其次,提供质疑问难的条件,教师不独占课堂,让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间以及对学生多启发、多诱导等;再次,注重质疑问难的效果。应抓住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不能什么问题都问,不要仅仅满足于所提问题的数量,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不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提问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学习。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实验验证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常用的策略有二:一是提供相应信息引发创造需要,通过课堂和其他活动形式,向学生提供人类亟需哪些方面的科学发明的信息,有关科学家或青少年创造发明使社会进步的例子,以及有的青少年克服重重困难攻克科学难关取得成就的信息等,使学生由感动到羡慕再萌出需要。别人可为,己亦可为,进而形成合理前提下的"为别人所不为"的愿望,二是组织竞争活动,激活创新动机。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抓住时机,适当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优良品格。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学习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会思维,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曾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而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索,自己去动手。"传授知识是我们教学重要目的之一,但不能算最重要的目的,我们的任务应该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直是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自我再学习、应用和创造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应特别重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不是一个模式,一个标准,而是培养学生丰富、独到的良好思维品质,教师的思维必须善于发散求异,使教学由传授知识向开发思维引伸,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有独到见解的创新意识。一个良好的习惯能使人终生受益,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青年学生的成才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中诸如观察的细致性,思维的严谨性,作图的精美性,书写的规范性等品质主要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新课教学中教师要舍得花工夫进行这方面的示范,并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进行训练。
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个性
创造过程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那些具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的伟大发明和发现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操,有着为推进人类文明进化而选择的崇高性。
除创新情感外,个性在创新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创新成就的大小。创新个性一般来说包括勇敢、富有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以及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可以说,学生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数学课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