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善江
摘要:语文是其他学科的语言基础,教好语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然而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不佳的现象,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基础;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136-01
1.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语文课上倡导教学民主,推崇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对学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诞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我的课堂总是洋溢着浓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息。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标新立异,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流淌的舞台,语文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
如我在讲完了《伯牙绝弦》这一课时,在班上开展了以"伯牙为什么绝弦"为主题的辩论会,在论辩过程中,正反双方唇枪舌战,谁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着自己个性风采。通过辩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还让学生爱上了语文学科,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而我也由以往的课堂"独裁者",退居为课堂中普通的一员,为和谐平等教学氛围服务,和学生享受着一起辩论的乐趣。
2.注重积累基础知识
汉字是语文的根。虽然学生自上学以来就没少写字,可以说是识字颇多,可是现在的初中生所面临的一大弊端是写字很潦草,且读音不准。要想改变这种形式,就得天天抓,实实抓。比如,每天一小练,就练写字;每天一听写,就挑课内的;字典不离手,不确定就要查。
文学是语文的枝。要想提高自身的素养,先得汲取先人的优秀文化。依据课改的要求,为学生列出需要背诵的优秀诗文,并予以辅助理解。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了解背景,这样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夯实基础。
成文是语文的叶。长期的文学汉字积累,完全可以让自己的这棵郁郁葱葱。可是这需要学生的点滴记录,可以是一句,可以是一段。日记便是最好的记事本,充分利用,他会让你枝繁叶茂。比如,当学了《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后,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为何有此感触,你有何长进等等,思考中长见识,为作文打基础。
基础不容忽视,他关乎一个人的成长。这也正是为何课改时时强调要稳抓学生的基础,要一步一个脚印,要积少成多。
3.教学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不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往往抓不住重点和难点,胡子眉毛一把抓,平均使用笔墨,一课上下来,什么都讲了,学生什么也没听懂。这就需要老师先要读懂文本,把握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确定哪些话详讲,哪些话略讲,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有时还要抓住重点语段引导学生去探究,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力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当然讲课时思路要清晰。
4.适时点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4.1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适时引导、点拨,点拨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该点拨时则点拨。点拨,是对启发式原则的具体运用。它既避免了教师"一言堂",又防止出现"放羊式"。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新想法,新观点,新问题,教师一定要高屋建瓴,进行甄别,做到以理服人。如:有的学生在学习课本剧《变色龙》时,和当前的"动物保护"硬加联系,结果是冲淡了对原作的批判意义的领会,对学生理解原文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适时引导,从而避免学生走入迷途,教师的主导地位便体现于此。
4.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个主体是在老师的主导之下存在的;落实学生主体的关键是学生的活动,但这些活动是在老师的指挥之下进行的。学生活动了没有,活动得效果如何,责任在教师。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要责任不在讲,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动"。从这个意义上看老师的作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应该再加上"导学"了。老师是统帅、是指挥,学生读不好,讨论不好,回答不好,都是老师指挥不到位。谁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就不一定懂了,谁从上课到下课都让学生学,学生就懂了。因为,你讲,很难分辨他听没听,懂没懂,可是你让他自己学,然后回答,再总结出来,这样一来就不容易产生"厌学生"了,过去上课,学生只负责听,听的效果如何,多数要等到单元或是期中考试时才能看出来,有的问题会一天天积累。现在则是课上的事情课上做,效率高了,效果好了,课后就不需要沉重的作业负担。
4.3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的共识。但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落实得并不理想。为此,教师们一定要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与教法的锤炼,只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服,也只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在与学生交流探讨时信手拈来,举重若轻,才能及时发现并指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习惯和素质。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