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硕
受教育功利性的影响,很多教师过于重视短期效率,以考分为价值取向,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学生的好奇心被抹杀;因循守旧的教学方式,追求物理知识的逻辑体系,忽视了物理学科的人文性,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湮没于书山题海之中,没有自主的时间,苦不堪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活动,在表达、讨论、提问、质疑、探究中释疑解难.导学激趣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有选择性的物理学习活动.它分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习两个阶段,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体验文本,发展学习是师生交流感悟、解疑释惑、迁移突破等双边活动的过程.
一、课前导学,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教师设计导学案,将教师教案与学生学案融为一体.课前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要求完成预习,将不清楚的知识点、疑点划出来,留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品质.导学案既是学习提纲,也是学案,还是精选的课后作业.
1.导学案编写的原则.一是有主体性.导学案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经验等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对话、访谈、课堂观察确定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程度,是否具备了掌握相关技术的能力,并依此编写学案,安排学习顺序.二是导学性.导学案起点要低,教师要将文字、例题、习题、结论等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将有难点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拾级而上,逐一解决.三是探究性.导学案不是教材的简单搬家,应根据学情进行整合、补充、删减,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内容.四是创新性.导学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在强调严密性的同时,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导学案的结构.导学案主要包括预习导学,在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物理规律;课堂学习研讨,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精神;课内训练,分层设计,通过练习巩固、深化所学内容.
二、课堂激趣,引发学生的探究动力
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设计具有趣味性、探究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滑轮”时,教师可以呈现学校升旗时的动画、工人吊木箱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或回忆这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形,让学生举出生活、生产中应用滑轮的实例,并指出分别是哪一种滑轮.
2.师生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关爱学生、呵护学生,让学生消除自卑,树立自信,让他们敢于表达、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教师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能开启思维,开口表达.例如,在讲“物体的浮与沉”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将挤扁了的牙膏皮、空的塑料小瓶、生鸡蛋等物体放在水中会是怎样的状态,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原来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使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下去?学生顿时来了兴趣,有的学生认为,将牙膏皮捏成空心状,可以使它漂浮起来;有的学生认为,在水中不断加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有的学生在小瓶中加入小硬币,使小瓶沉入水底.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感受到改变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就可以改变物体的浮与沉.
3.合作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兴趣、能力、性别等进行异质分组,每组以4~6人为宜,通过生生之间的合作,彼此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难点问题.例如,在讲“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让他们每次在小车上放不同数量的砝码,沿斜面方向匀速拉动小车.分别测出拉力F,小车通过距离s,小车及车上砝码所受重力G、上升高度h,探究拉力F和G、手移动的距离s和h之间的关系.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分析Fs与Gh之间的关系.
4.自主训练.教师要打破常规,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通过自主训练题巩固所学知识.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主安排;给学生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在分析教材、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编制导学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习得知识、掌握技能、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