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学昌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逐步学会探究,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多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勇敢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营造宽松、平和的教学环境和注重创新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一、被动转变为主动,进行合作探究
物理课堂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研究.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给学生科学地设置一些物理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诱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然后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让学生有自由的活动空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构建出高中物理课堂生机勃勃的场面.
例如,在讲“人造地球卫星”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1)人造地球卫星在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它的轨道平面是什么样子的?那么,既然做圆周运动,圆心在哪?(2)人造地球卫星在围绕地球运动时,它的轨道越高的话,它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会是怎样变化的?(3)要想让一个物体成为一颗地球卫星,围绕地球运动,航天科学家要在地面上用多大的速度抛出这个物体,它才会成为卫星?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些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对问题进行探究,最终得到答案.通过增加学生探究的过程,使课堂气氛高涨,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体现.这样,学生学会探究的同时,提高了物理教学效率.
二、知识转变为能力,注重探究过程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对物理规律以及定理定律的推导过程,教师总是简单叙述,并且有时由于课堂内容安排的比较紧凑,就让学生自己看看课本中的过程,没有注意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个问题,就派生出新的物理教学理念.在对物理概念和定理定律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些相关的物理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概念定理定律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习.在体验探究时,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教师要组织学生正确地进行探究,要时刻注意学生讨论问题的方向性,把学生的探究引向更深的层次,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探究的结论进行评价.
例如,在讲“感应电流”时,对于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大胆假设,并支持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产生一定与磁场的强弱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产生肯定与闭合的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着的那部分导体有关系.还有的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产生应该与磁场是否变化有关系.当然,还有别的观点.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本中的内容,认真进行研究.告诉学生可以通过工具书查找相关的资料,也可以通过做实验,对提出的观点进行探究,让学生结成组进行讨论,每个学生都深入问题中仔细思考,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通过改变教学理念,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动,物理课堂的氛围更加和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得到发展.
三、枯燥转变为兴趣,有效实施探究
要想学生把热情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学生对物理感兴趣,才能主动进行物理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探究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探究,构建灵动的高中物理课堂.
例如,在讲“楞次定律”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进行回忆:怎么判断部分导体垂直磁感线运动时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如果把一块磁铁插入闭合的导体时,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轻松地用右手定则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右手定则就派不上用场了.教师可以为学生铺设探究的题目:判断感应电流适用的方法.学生活跃起来,开始动手进行探究,教师为学生适当地解说,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过程,进行比对,对出现的情况进行假设,最终得到判断方法,进而导出楞次定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为学生铺设探究之路,使学生逐步学会探究,并应用到物理学习中,从而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探究情境,促使学生学会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彰显高中物理课堂的灵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