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深化学校基础建设

2016-10-14 08:09杨伟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培养小学生

杨伟

摘要:培养小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作用就要培养其责任心,使他们视班级为家,视同学为兄弟姐妹,尊重班集体,维护班集体,以班集体为荣誉。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学生可以展现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对自我能力的把控力。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学生主人翁理念的培养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改进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及班风建设,开拓创新,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塑造,在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深化学校的基础教育建设。

关键词:小学生;主体作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38-01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还处于成长期,在学习、思维、情感、意识以及能力等方面正在萌芽,因此,此时需要教师及学校的正确引导和培养,这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将来人生路道上的良好发展影响重大。如何培养学生在班集体中发挥主导作用,就需要教师予以研究,运用具体方法,寓教于乐,将具体事务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实现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深化,成为重要课题。

1.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在班级中融入竞争意识,通过各种活动和比赛提高学生对班集体的集体荣誉感,把班级荣誉当做最高荣誉,发自内心的为班级争取机会,创造成绩。学校积极开展各项竞赛活动,比如优秀班干部评选,学习之星,劳动之星以及为班级服务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为班级争夺荣誉,为集体出力,通过争当班干部,争取锻炼的机会,培养自己为他人服务的主人翁意识。

2.创造机会,使学生化思想主动为实际行动

2.1学生轮流当班干部,发挥自身优势。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每一个学生都机会平等,就要实施班干部轮流制度,这也是锻炼学生才干的好机会。班级中要积极组织学生探讨当好班干部需要的方面,应有的责任心等,在明确任务后,教师和同学之间要互相鼓励,勇敢面对,积极进取,另外要着重鼓励从未当过班干部的学生,抛弃思想包袱,锻炼胆量,以体验和参与为目的,提高其积极性。学生可以在争当班干部的过程中,发挥进取精神,体现个人能力,在当班干部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学会动脑筋,学会团结人,学会管理方法,学会做好工作。逐渐懂得服务集体,体验到小主人的责任感。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社会,由不同的成员组成,每个学生都具备其自身特点,因此要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角色。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其性格,年龄,心理,生理,家庭环境等因素不同,因此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就要根据这些特点,揣摩学生心理,分门别类的给予不同的任务分配,使学生在班干部工作中,扬长避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使学生有归属感,有成就感,从而不断增强小主人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生充当的角色越多,他和集体的联系就会越发巩固,接受的教育也越全面,主人意识也就越强烈。

2.2人人可为班级出力,通过不同角色增强主人意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在对学生的培养与教育中,要根据不同个性和各自能力分别分派不同工作任务,为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提供机会,创造条件。班级是孩子自己的组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自主管理,班级可以建立一日常规制度,设立不同岗位,如:卫生管理员、纪律管理员、公物管理员、花木管理员等,每一个岗位均由学生自己报名,自定工作职责,经班级会议讨论通过后,定期述职,轮流上岗。

2.3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可以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发挥主动性,从活动的设计到方案以及活动的实施,全部由队员自己完成。如遇到各种节日时,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使学生积极参加,根据活动的宗旨和内容要求,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特长,开动脑筋,对活动加以丰富,对自身特点加以利用,精心设计班级活动方案,使方案尽快通过审核,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荣誉感。再比如:在春游活动,让队员自己去分组,分配任务,教师在侧面进行指导,组长与组员讨论菜谱,安排任务,使学生各负其责,在对活动和各个环节的实施中,与同学反复讨论和沟通,学会了如何组织和协调。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实实在在地给了少先队员创造了自己的空间和自我展现的机会。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活动。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开拓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为学校的教学和基础建设打好基础。

3.对行动加以反馈,进一步提高主动性

教师要善于发现少先队员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提出表扬,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活动,遇到问题及时帮助化解。教育引导者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教育行为,多鼓励,少批评,善于倾听学生的感受,接受学生的建议,对于不同意见和建议予以充分尊重和接纳。在完成各项活动后要组织成果报告会和班级经验交流等活动,在交流活动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验跟同学分享,认真听取同学之间不同的收获和得失,在将来的班级活动中,发扬所长,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班级的凝聚力,从而更加正面的提高了学生在今后班级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结语

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才是教育的最好方式,人本主义教育方法观,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能动主体,每人都有潜在的创造能力,如果学校教育能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并加以弘扬,小主人的力量就不可估量,其创造力也更加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1]陈月芹.论主体意识在道德修养中的基本要求[J].理论导报.2010(06).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培养小学生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我是小学生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