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英、汉隐喻间存在着明显的异同之处。本文从人类生活的背景、社会文化、心理文化、语言自身的差异等方面对英、汉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影响隐喻生成的原因和背景。以便能较好地理解和运用隐喻,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更多地了解英美文化。
关键词:隐喻;英语;汉语;相同;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02-01
比喻是语言中一种极其重要的修辞手法。亚里斯多德在《修辞学》中说,比喻是"用相近的类似事物作隐喻"使人"想起那个不明说的相近事物",比喻是"相互之间具有相似联系的两组事物"。南宋文人陈马癸在《文则》中给比喻下的定义是"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两家说法的共同之处为:比喻是以一种所知的熟悉的事物(喻体vehicle)表达另一种不知的事物(本体tenor)。
隐喻作为一种比喻是指将两种完全不同概念的事物通过含蓄、影射或婉转的表达方式达到形象比喻的言语行为。隐喻是英语和汉语中造词和构词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人类具备"共有的非文化知识"(SharedNon-culturalKnowledge),即同一集团的成员或全人类所共有的,非相互学得的知识,英、汉隐喻在喻体的选择方面常常表现出很多共性。然而,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英、汉隐喻在词项、义项等方面也必然存在着种种差异。
1.英、汉隐喻的相同之处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比喻,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同之处。由于人类本身以及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季节更迭、气候变换及整个人类社会文化背景)都存在种种共性,人类根据相似的经历对其自身及外部世界自然地形成颇多共识。这些共识表现在比喻这一各国语言普遍采用的修辞手段上,就是在描绘同一事物同一特征时,英语和汉语隐喻所表现的"形"与所表达的"意"往往非常相近。例如,所有的人都有"流动"的概念,因为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奔流不息的江、河、湖、海,有川流不息的人群,这一概念并非从他人那里所学,而是自然体会到的。
奈达博士也谈到:尽管语言结构和文化特征差异甚大,但基于以下两个因素,语际交际中的意义的有效对等总是可以实现的:(1)全人类生活经验的共同内核导致了各语言间语义上的相近。(2)不同语言就其核心而言其句法结构十分相似。翻译实践中,许多英语隐喻的确有完全或基本对等的汉语译法。如:acastleintheair(空中楼阁),aboltfromtheblue(晴天霹雳),agleamofhope(一线希望),wallshaveears(隔墙有耳),misfortunenevercomessingly(祸不单行).英、汉句子结构上的某些相似之处也形成了英、汉隐喻结构的相似。如:
Eachletterwasaseedfallingonafertileheart.(每一封信都如一颗种子撒入肥沃的心灵之上。)
Alltheworldisastage,andallthemenandwomenaremerelyplayers.(世界就像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只不过是舞台上的演员。)
2.英、汉隐喻的不同之处
除部分对等的英、汉隐喻外,大多数英、汉隐喻具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喻体相异但喻意相同或相近,如古代汉民族把天上的彩虹看似一条"虫"或"蛇",所以称"虹",然而在古代英语民族看来,"虹"却像一把弯"弓",因此叫"rainbow",意思是下雨后出现的像弓一样的东西;或是喻体相同,喻义有异,如dropanchor(抛锚)同作比喻时,英语指settledown(定居下来),而汉语则喻指(1)汽车中途发生故障停止行驶。(2)进行中的事物因故停止。从各方面分析,可看出英、汉隐喻差异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文化传统差异。英、汉民族分属西、东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而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必然受制于各自的文化——底层的心理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以及表层的物质文化。当我们从词源里去深入挖掘一些隐喻的喻体时,就会发现喻体的选择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如:汉语说"黄金时代"或"金色年华",通常是指精力、身体及记忆力等处于颠峰状态的时期,而在英美文化中,goldenages是指人退休以后的岁月,也就是说60岁以后的阶段。又如:中国人认为熊愚笨、无能、无用,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你真熊"可能相当于"你真笨"、"你真没用"、"你真软弱"等义,而英语国家的人只会认为熊是凶猛、危险的动物,形容人笨却说"笨鹅"(Yousillygoose)。
制度文化也同样影响着喻体的选择。譬如,汉语"烙印"指"在牲畜或器具上烫的火印",比喻"不易被磨灭的印记",是中性的感情色彩。然而,英语中brand除了中性意思外,还常用于贬义,如:stigma,其古义指"用烙铁在奴隶或犯人身上打上印记"。
此外,不同的物质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定势和认知模式。比如,在古代中国"银子"是主要的货币,人们天天接触,并且老百姓以获得银子为荣,故常说"银发"、"银装素裹",天河也说成"银河",但在西方国家牛奶是他们的主食,也是信手拈来的词,故他们把天河比喻成"milkyway".
2.2联想差异。通过审美活动中的重要心理要素——联想,人们将某些品质或特征与某些物体联系起来,各个民族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的不同导致了同一形象给不同文化读者在联想和感觉上的不一致。如汉语书面语称天空为"苍穹","穹",隆起的样子;但在英语民族看来,天空却像拱形屋顶,称"vault",口语词heaven源自古代高地德语himilizi,其原义也是"屋盖"(roof)。又如彗星,俗称"扫帚星",因为汉民族看它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就像一把扫帚;可在英语民族看来,这长长的尾巴却像人的头发,故称"comet"。
2.3语言本身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文字截然不同,涉及各自文字形态的喻体自然各不相同。
如:(1)I-bar=I字铁
(2)T-square=丁字尺
(3)U-shapedmagnet(u形磁铁)≈马蹄形磁铁
(4)V-neck(V形领)≈鸡心领
此外,英、汉构词的差异也对喻体的构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汉语隐喻大多是复合而成的,这与汉语特殊的文字形态及其构词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字是方块字,一方面以字组词的构词方式十分快捷灵活,便于复合构词。另一方面,也由于汉语是单个的,同音字多,不易辨析。而英语的构词则以派生为主。英语名词"cloud"(云)和"fog"(雾)可直接转义分别喻指"疑团"和"困惑"、"迷惑",而汉语"云"和"雾"并无直接转义,非得说"疑云"和"迷雾"。再如snake(蛇)也可用作动词,表示"像蛇一样的蜿蜒曲折爬行";但汉语"蛇"只有跟动词"行"组成复合动词"蛇行"方才成为一个隐喻词。
另外,英语的构词方式也很容易形成比喻。在英语中可运用一些后缀"-y"、"-ish"、"-like"、"-ous"等表示比喻。如:piggy(像猪样的),childish(像孩子的、幼稚的),motherlike(像母亲的、慈母般的),thunderous(雷鸣般的)。在英语中还可使用复合构词法来形成比喻。如:ice-cold(冰冷的),paper-thin(想纸一样薄的),snow-white(雪白的)。因为汉语是方块字,在构词上就没有英语这么方便了。像上述英语构成的词在翻译成汉语时就成明喻了。
隐喻作为英、汉修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他们的异同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英、汉文化内涵,探讨英、汉文化翻译有着很大的帮助。因而我们在学习、关注隐喻的同时,还要多加分析,体会英、汉文化的异同。只有深刻地了解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该国的语言。
参考文献:
[1]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2]束定芳.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J].外语学刊,2002,(2)23-33.
[3]束定芳.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253-259.
[4]常晓梅.英汉隐喻的认知、理解与施教[J].外语教学,2001,(4)30-33.
作者简介:
陈培蕾(1977.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陈蕾(1978.9-),女,河南西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