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友群
一、“2016谷歌I/O开发者大会”带来了什么?
在谈问题前我们有必要看一下信息化在世界的发展趋势,就在今年五月,谷歌公司的市值达到了4980亿美元,再次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我们就把眼光投向谷歌。2016谷歌I/O开发者上,Sundar Pichai如图1所示,以“人工智能”(AI)和“深度学习”开场;以“我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计算机时代”结束。总体意思是AI是2016 I/O的核心。
Sundar Pichai是现在谷歌的首席执行官。他提到的事情——“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学研究者,我发现这个“深度学习”有两种理解:从计算机学科来讲,就是机器人来做一些事情,跟人越像越好,这是一个角度;从教育内部谈到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要把知识学到真正掌握并能应用的地步。我们这里谈的是计算机领域这个词,大家可以区分一下。Pichai最后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计算机时代。
任何事情都是有发生的背景的。实际上就在今年,谷歌所做的另外两件事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1)3月谷歌的AlphaGo以4:1战胜韩国围棋手李世石。“深蓝”在国际象棋上战胜卡斯帕罗夫的时代,我们认为下围棋战胜人是计算机做不到的,因为围棋的算法太复杂。但是到现在不到20年时间,AlphaGo就战胜了李世石,计算机的能力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2)谷歌主管搜索业务(几乎占到了谷歌全部公司盈利的70%)的副总裁换将。可以说谷歌引领着全球正在走向AI时代。谷歌搜索业务高级副总裁Amit Singhal(致力于移动搜索)于2016年2月26日离职退休,接任他的是谷歌AI工程部负责人John Giannandrea。
AI的概念已提出了将近大半个世纪,但什么因素使得最近几年AI突飞猛进?这个因素就是大数据。大家再来看一个几天前刚发生的事情,2016年5月19日,在第八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香港科技大学的杨强教授如图2所示就提到:“强人工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一定需要大数据”。为什么人工智能忽然就厉害起来?杨强的分析:“基于大数据技术,数据科学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以至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计算机学科领域发展的情况。”这是我个人也比较认同的。
二、大数据在高等教育领域如何应用?
我们使用大数据就是为了实现更精准的分析,我们要进行靠谱的预测就一定需要大数据。可以说下一阶段我们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应该是“一切为了数据”,让数据成就我们的一切。但就在那场演讲中,按照杨教授的观点,目前来看对大数据的使用,他认为比较弱的领域有两个:一个是生物领域;另一个就是教育领域。
根据今天主题,我们可以谈谈后者,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信息化问题。
三、Minerva大学为例
那我们来看看大数据在国外的高等教育领域如何应用。去年11月份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刘延东同志主持召开过两次这样的会议,她提到了“全球浸润式大学”。这是哪一所大学?这所大学就是建校不满五年的密涅瓦大学(Minerva)。这个大学成立才两三年,时间很短,现在正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
1.Minerva大学特点
(1)浸润式的全球化体验 (Global Immersion);
(2)现代化的课程 (Modern Curriculum);
(3)终身的成就支持 (Future Success);
(4)真正无地域限制、歧视的招生(Admission)。
该校提供的是一个浸润式的全球化的体验环境。该校学习时间一共四年,八个学期,其中两个学期在旧金山。学校没有传统意义上固定的校园。学校大部分的课程都是线上的,课程全部被重新安排。我不认为我们所有的学科都可以像目前Minerva这样的大学来学习,但确实也有一些专业是可以按照Minerva的方式来办。
我们搜集到了Minerva大学上课的真实场景图片,这就是他们课堂的真实境况,如图3所示是他们上课的一个截图,上面这里一个个小格子是来自全球各地的Minerva的学生,这是Minerva大学第一届的学生。据一位中国籍的Minerva大学学生说,他们“课堂上”镜头前的每一个行为都被记录,每一份作业都被记录,每一次发言都被记录,学校有专门的数据分析师和学情分析师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分析,他们的学习真正做到了科学高效。上课过程中讨论一些问题的时候,持不同颜色观点的孩子,会在这个圆环上被标注出来,讨论问题时候的立场分布就会显示出来。所有学生都是在各自的场所,只要保证网络通畅,课程就可以进行。这两个孩子正在发言,所以他们的视频会比较大,其他人都在小窗里。据说他们还有一个观测的技术,如果你的脑袋太长时间移出这个镜头,会被认为你在开小差。这个时候正好在讨论一个问题,立场有分歧,这两个人在说,其他人在听,这是一个例子。
凡是接触过信息化的都知道,虽然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教学平台,但是背后的支撑网络是庞大的,尤其是当学生处于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城市时这样的支撑难度就更大。从这点来说,其信息化工作是超过一般的大学的。Minerva大学教学的流程对我们传统的大学来说,我个人感觉至少是一个挑战,对中国大学教学的挑战尤其大。至少目前为止,全世界其他大学还没做到这么开课。
2.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Minerva大学的特点:
(1)以“数据技术”为核心,形成“互联网+校园”新数据形态;
(2)以“云网端”为核心,形成“互联网+校园”新技术形态;
(3)以“实时协同分工网络”为核心,形成“互联网+校园”新组织。
Minerva大学,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高等教育”。这是用互联网再造的教学流程的教育,我们讨论教育信息化、大学信息化,可能还是更多的用信息化手段来优化我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是互联网+高等教育非常前瞻的一个模式,当然我们还需要对它有一个观察的过程。
3.“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互联网”的区别
我们最近一直在谈“互联网+教育”,但“互联网+教育”和“教育+互联网”的区别在哪里?我的看法是:“教育+互联网”是以工作(业务)为核心;“互联网+教育”是以数据为核心。需要指出的是在我看来,“教育+互联网”是达成“互联网+教育”的一个阶段,从信息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来看必定需要走过“+互联网”才能走到“互联网+”。但恕我直言,目前中国高校大多还处于“+互联网”,离“互联网+”还远得很。
四、高校信息化治理
1.工作流?数据流如图4所示
就目前来看,高校的工作流和数据流之间有一种互动。这种互动随着信息化的建设越来越强大。我们一直提出:数据不仅仅包括基础数据,对我们的工作而言动态数据往往价值更大。我们一直提倡数据的“伴随式”收集,数据产生在工作中,理想状态下,通过工作流积累数据流,通过数据流优化工作流。工作流越顺畅,连接得越多,获得的数据才能更多,指导优化工作流的效益才能更大。数据流越强大、越优化,可能工作就越顺畅,工作流的效能发挥就越好,这本身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2.信息化情况
大家可以看到,高校信息化治理的情况,有信息化统筹部门,除了信息办还有各种各样的处室、院系,这本身就是一个互相沟通的治理协调。如图5当下高校信息化治理架构所示,为什么叫治理?什么叫做治理?最本质的问题就是谁也说了不算,必须商量着办。信息化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加,不管地方高校还是国家重点高校,实际上一般投入到一定量以后,它整个水平还是比较会趋同,大部分条件都能达到,就是有个前后的问题。但是信息化治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大家看到如图6所示,我们的角色是这样的:学生、老师、管理者都面临着一堆的管理系统,这是比较糟糕的。使用者在信息化系统中转了几圈转不回来,解决不了问题,就会抱怨、投诉等。很多学校处于这样的阶段。
3.信息化存在问题
(1)业务流程复杂,臃肿。
跨部门的流程更为繁复。且流程内容简单模糊,一旦遇到摸棱两可之处,灰色区域之间,用户往往周旋于各部门而终不得其果。部分职能部门开始建设自己的线上流程系统。如设备采购,财务审批,科研审批等。但各个线上流程之间往往缺乏集成与互通。对于用户而言,其业务流程并未得到简化,反而可能变得更加复杂。
(2)建维难度高。
将业务流程作为一个应用系统来建设,就必须要进行系统开发,要写代码。建设难度较高,业务部门通常无法独立完成,必须委托第三方公司来进行。在此模式下,将来流程一旦发生变更,势必要对系统代码进行更改。维护成本高昂且响应速度缓慢。
(3)各自为政。
数据无法形成合力,工作流,业务流也往往是断裂的。
(4)数据紧耦合。
由于缺乏对部门业务的执行数据整合。数据紧紧的落在业务部门内部,无法与外界共享。
4.信息化治理方式
大家可以看如图7所示,决策支持在上面。然后我们看到数据中心,从决策者、应用者我们面临的就是工作流。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状态。通过工作流的建设,理顺流程,连接各个应用系统。以用户为中心,提高业务效率。通过运行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并对工作流进行优化,形成闭环。我们学校在设计新的网站的时候,就设计了所谓的角色安排。你是在校学生还是在校老师等等,你的角色不同我给你看的页面就不一样,你只考虑你的角色,不需要惦记后台是哪些部门。
要达到这种状态,最好的办法是所有的系统由信息化统筹部门统一开发,但这明显不符合现阶段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而且信息化统筹部门全面介入所有业务部门的工作也不现实。比较理想的方式是使业务部门能够与信息化统筹部门直接对接,使业务部门减少对技术人员和企业的依赖程度,就能够对流程进行制作/修改(模块化的组建,简单的鼠标拖拽),提高对业务需求的响应速度。而要达成这种局面就需要通过工作流工具。通过工作流平台的开放,实际上也对业务部门的流程系统开发提出标准。而在大家都符合标准后,流程自然能够进行有效地串联和整合。我觉得这种改造是今后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我校有一个信息化的统筹部门能够来协调企业、业务部门,这是我们希望能做到的。现在来看,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工作流,信息化部门负责统筹所有的业务部门,业务部门都在工作流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图8所示。
大家知道,现在有很多工作流工具,如图9所示。我们的同志都在对这些工具进行各种各样的测试。我们比较强调用微信上的一些企业号的功能来做学校的一些改革。我们认为,“十三五”期间我校所有的主流业务都必须能够在手机端上有应用功能。手机是离不开的东西,所以必须考虑手机端,手机的服务提供好,你得到的响应度会更好,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华东师范大学正在利用工作流工具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
五、总结
我个人觉得信息化应该成为一个高校建设比较快速发展的方向。总体趋势:大部分的学校在适当投入下,信息化水平是很接近的,真正工具和装备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在信息化的建设中工具是重要的,但工具只是一端,如果没有好的机制,再好的线上工具也无法发挥效用。信息化建设一定需要线上工具与线下机制的联动。高校信息化的建设最后还是需要有一个CIO的制度,CIO不仅仅是某个人,而是一套应对的体制机制。
(编辑:杨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