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恒林
农村中职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一股特殊的办学力量,是教育体系中的后进群体,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有别于普通高中及城市中职的实际,诸如地理环境偏僻、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加之多数家长外出务工,以及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心理因素等,致使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很不理想。农村中职教育工作者有责任积极开展相关调查研究,面对广大农村中职学生出现的心理困惑,阐明意义,探索科学解决的途径、方法,推动农村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改善,让学生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迎接新的学习生活,提升心理品质,为实现精彩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农村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
1.农村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首先,师资力量不足。由于高校开设的相关专业较少,专业师资的培养严重滞后,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严重缺乏,不少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有团、学工处干部、德育教师、班主任、校医及其他管理人员,而且多数是兼职人员,对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辅导方法缺乏系统的掌握。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不力。由于受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有限的办公经费被投向重点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经费受到挤压,从业人员的待遇及职称得不到重视,这些都严重制约农村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2.农村中职学生心理更脆弱。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遭遇种种“成长的烦恼”,过早地经历中考的失利,带来学习、生活、情感和舆论的压力,不可避免地给他们心理蒙上阴影。部分农村中职学生成长环境特殊,由于学业基础比较差、部分家庭经济拮据、单亲家庭的子女比例较高,以上诸多因素导致他们心理更脆弱。具体表现为:首先,理论学习及技能习得障碍。中职生大多数在义务教育阶段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长期处于被老师无视、被同学轻视、生活在被家长打骂的环境中,学习上没有自信、成就感。进入职业学校后,重心转向专业技能的学习,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开始畏途、恐学、厌学及焦虑,成绩难以上升,辍学比例远远高于其他教育阶段。其次,自我认识、定位不正确。由于经历中考的失利,相当比例的农村中职学生自我评价过低,表现出自卑自贱,对那些稍有挑战性的任务,往往就轻言放弃。也有的独生子女群体,由于长期生活在父母娇生惯养的环境里,他们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言语做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随意支配别人,甚至不尊重他人。再次,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弱。进入农村职业学校后,面对自己的学业水平、生活条件与心目中的理想状况感觉相距甚远,继而产生失落、彷徨、偏执、无所适从。
二、农村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根据农村中职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科学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个体而言,通过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职业匹配、面对挫折的能力;解开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矫正心理行为问题;发现学生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继而有的放矢地开设心理辅导、咨询,维护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有利于提升农村中职生的综合素质。2012年12月7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①。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临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健康水平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要学校培养的学生是不仅适应世纪的挑战,而且具有发展精神、创造精神,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实用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心理健康在内的综合素养。
2.有利于促进农村中职学生人格的优化发展。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的表现,是在一个人先天素质基础上发展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动力性的心理品质和思想修养的总和。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以提高学业水平和适应社会竞争。首先,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内部心理和谐发展。促进个人需求和动机、兴趣、智慧和才能、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和信念、性格都向健康方面发展,实现他们的内心协调一致,推动言行统一。其次,促进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在人际交往中显示出自尊和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同情和人道等优良品质,与他人建立友谊。再次,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人格健全者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获取成功的工作、事业活动中。通过对心理障碍的疏导,可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动机和热情,让他们经常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成功。
3.有利于农村中职学生科学理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个体的内在心理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立明确的短、中、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具体活动规划。农村中职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性格、意志力等心理特征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农村中职生年龄小、阅历浅,绝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专长等,严重影响中职生对职业方向、职业目标的正确选择。农村中职学校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使学生增强理性认识,利用内外两个方面的积极因素,拟定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
4.有利于帮助农村中职学生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人际关系称为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百分之八十五则是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事能力。”系统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农村中职学生调整心态和掌握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之乐于与人合作交往,宽以待人而不失其独立人格,人际关系范围广而稳定,有知心朋友,有亲密家人,能妥善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农村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促进农村中职学校建立和完善育人机制,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学会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科学评价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发挥学校在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作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开拓和利用各种途径,树立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使家长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矫正疏导学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自主进行心理健康调适的能力。建立起学校、社会、家长,自我调适为一体的心理疏导和教育体系,对实现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及家庭和谐具有现实意义。
注释:
①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 307/201212/xxgk_145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