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记者/ 黄丹
童心不泯 青春永驻—一个幼儿教师的多彩退休生活
本刊特约记者/ 黄丹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健康长寿的人越来越多,我身边就有许多“长寿老人的故事”。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吴玉峰老人的故事。
吴玉峰老师,出生于1929年,现在已经87岁高龄了。虽然头发雪白,但头脑清晰,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步履矫捷,如果不是早就认识,真不敢相信她已如此高龄。吴老师是北京大学幼儿园退休高级幼儿教师,曾经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和海淀区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她教出来的孩子如今许多也已步入老年,可是无论多大年纪,在她面前仍是她的学生,都会又亲近又尊敬地叫她吴老师。然而,吴老师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老师,还是我家的老邻居,是我朋友的妈妈,也是我妈妈的好朋友。算起来,我认识她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现在我就讲讲她的故事吧。
那是1989年,吴老师60岁了,办了退休手续。可这之后她又工作了9年,直到快到70岁时才真正退休。说来话长,刚开始的时候,她只是在北大幼儿园作一些指导性的工作。有一天,北大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找到她,说是“文革”后托儿所(托管1~3岁婴幼儿的机构)就停办了,现在北大年轻教师多,孩子也多,许多人家里的孩子没人管,直接影响了工作,问她是否能恢复重建托儿所。因为早在红楼时期(解放初期北大校址还在市内),北京大学就开办了小型托儿所。吴老师那时就是托儿所老师。
吴老师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可这遭到儿女们的一致反对。说她为了幼儿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废寝忘食,退休了就应该好好享受一下幸福的晚年生活,不应再操劳了。可吴老师说她爱孩子,她说,与孩子在一起,她就永远幸福年轻!儿女们拗不过她,只好支持她的工作。
重建红旗托儿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校把位于校园内朗润园的两个小四合院分给托儿所,又从北大幼儿园抽调来两名教师,其中有一名是书记兼所长,保育员一时不好配备,正好学校扩建职工宿舍,征地时接收了一批农转工人,学校就从这批工人中挑选了十几个相对年轻的具有高、初中学历的人作为保育员的预备人员。
吴老师喜欢做布贴画,她的作品经常参加展览,许多布贴画都成了亲朋好友家里的装饰品。右图为吴老师的布贴画作品《五子闹学》。
吴老师当起了托儿所副所长,分管业务。这工作可不好做,百废待兴,一切从头做起。四合院里久无人烟,荒草就有一人多高。吴老师带着十几个人,拔草、刷房,请来工人修理门窗房屋。学校给的经费有限,虽然购置了滑梯、攀登架、跷跷板等大型玩具,但为了省钱,吴老师她们购置的是未上漆的原色木制品。在院子里安放好后,她们用从库房找来油漆,一起给原木上色,还给玩具和院墙上画了许多卡通动物和花草图案。那时候,吴老师连中午都不回家,一边建所,一边培训这些准保育员,给她们讲授北师大的低幼教育培训教材,传播蔡元培先生“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托儿所在暑假后开学了,立即受到家长们的欢迎。从开始时的三四十个孩子,婴儿、幼儿两个班,到最多时的二百多个孩子,八、九个班,托儿所的规模逐步扩大;从孩子的生活技能教育,视觉、听觉的学习到动作、知识的掌握,吴老师先教保育员,保育员再教给孩子们。为此,吴老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几年下来,保育员们都通过考试拿到了正式的上岗证,托儿所拥有了一支成熟的保育员队伍,孩子们在保育员的悉心呵护和精心照料下健康成长,托儿所也越办越好,甚至周边居民也争相把孩子送来入托。
吴老师说,那些保育员都特别能吃苦,刚办园时经费不足,大家只有工资,没有奖金,怎么办?集思广议,有人提出既然有食堂,不如卖包子。每天大家提前半小时上班,蒸包子卖给校内师生员工。这些热腾腾的包子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而赚来的钱也补贴了保育员们的家用。有一年冬天,土暖气烧得太旺,烟筒上蹿出的火苗把房子烧着了,大家奋不顾身地救火,在孩子们到来之前把火扑灭了。吴老师说,大家是真正地把托儿所当成了自己的家。
吴老师在幼教战线一干就是47年,直到因为老伴生病需要照顾她才离开了她魂系梦绕的事业。她说,她虽然干了一辈子幼儿教育,但那不是辛苦,而是快乐,相信这是她的真心话。看着吴老师永远绽放着笑容的脸,明显比同龄人年轻,我想,也许这正是她从事这工作的最大收益吧!
吴老师不光爱孩子,还心灵手巧,她做的手工活儿特别好,像编织、布贴画、毛绒玩具等等,完全是一件件独具创意的艺术品。几年前我到她家去还说要去学习,可一直因为忙未能付诸实现。去年路过北大百年大讲堂,看见有一个北大工会举办的退休职工多彩生活的汇报展览,里面就有许多件吴老师的作品展出。就连前些年有一次我看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节目,吴老师和两个北大老师还友情出镜当嘉宾,展示了她们制作精美的布贴画。
其实,我一进吴老师的家门,就看见了许多幅布贴画,有杨柳青年画风格的《连年有余》,有工笔画风格的《五子闹学》,还有《荷塘戏水》和一些小品。吴老师说,因为太多,屋里摆着太杂乱,被女儿藏到了柜子里,也有许多布贴画成了亲朋好友家里的装饰品。我问吴老师布贴画的制作方法,她说只需要画好草图,备上各种色彩、材质的碎布块、硬纸片、胶水等,按部就班地制作就行了。听着似乎很容易,但我知道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技巧和灵感需要很深的艺术功底。
吴老师告诉我布贴画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贴补工艺,广泛流传于民间,它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其鲜艳的色彩,明朗简洁的边线有一种质朴的美。制作手工布贴画既可以锻炼手、眼的灵活性,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一种很好的享受。我说孩子们的手工劳动是布贴画的基础,吴老师很同意我的观点,说她之所以爱上了布贴画,是与她当幼儿教师有很大关系的。吴老师说,现在布贴画的内涵更加丰富了,用材也更加多样化,可以用纸、用细线绳等等,那幅“衍纸画”花卉,以及芭蕾舞女郎、小动物等都是吴老师不久前完成的。直到今年春节前,她仍一如既往设计制作贺年卡送人。吴老师说,只要一做起这些手工活儿,她就完全陶醉在其中,一点也不会感觉到疲倦。
吴老师说,她们退休职工活动中心有各种活动,摄影、绘画、书法、合唱、器乐等,在不同的时间段每两周活动一次。每年活动中心还组织两次旅游,每月还有党小组活动,学习讨论、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因为老伴患脑梗行动不便,她坚持自己照料老伴十多年,不请保姆。虽然很辛苦,可她参加的布贴画学习却一次没缺席过。
我问吴老师有什么健身项目,吴老师说现在每天坚持散步,再扭扭腰,踢踢腿,活动一下筋骨。以前出门爱骑自行车,七八里地没问题,去燕园参加活动她都是骑车的,现在搬家后离燕园远了,儿女坚决不让她骑车了。近几年,儿女常陪她去外地旅游,如今已游览过许多名胜古迹。
她说她还爱唱歌,唱歌可以锻炼肺活量,也是一项健身活动呢!本来,幼教出身的她,唱歌、弹钢琴是不成问题的,前几年因照料病人无法每项活动都参加,就很少唱歌了。那天散步时,在小区里认识了几个爱唱歌的老年人,她们自发组织起来在一起唱歌,于是她也参加了进去。活动就设在小区里一个邻居的家中,人不算多,只有七八个人,每周练习一到两次,已经坚持快三年了,有人组织练声,有人钢琴伴奏,互相配合。她们不但唱老歌,也唱新歌。吴老师拿出一堆歌篇儿,既有中国歌曲《太行山上》《绣红旗》《思念》《好大一棵树》《老年的朋友来相会》《茉莉花》等,也有外国歌曲《友谊地久天长》《纺织姑娘》等。我看到一首同声二部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问道:“你们也唱二部合唱吗?”吴老师肯定地说“唱”,并说她们已经练习多次了。
吴玉峰与孩子们。后排右一是本文作者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吴玉峰(左二)
看着吴老师幸福满满的面庞,想到她为幼教事业所付出的毕生精力,我真为现在吴老师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而高兴。吴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生活豁达开朗的性格,使我由衷地敬佩。有专家认为,人的心态对人的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吴老师把爱都给了孩子们,孩子们也回报了她一颗不老的心。吴老师永远美丽永远青春的形象,在我们向老年一步步走去的时候,成为我们心中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