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余丁,袁青川,席增雷, 2※
(1.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保定 071002; 2.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天津 30011)
·技术方法·
基于排序Logit模型的土地流转供给、需求收益实证研究*
——来自2014年河北11个地级市的农户经验数据
王余丁1,袁青川1,席增雷1, 2※
(1.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保定071002; 2.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天津30011)
土地流转问题既是经济性问题,又是社会性问题,土地流转的有序运转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根据土地流转市场状况,目前很多农户的土地流转是通过土地流转市场之外进行的,在这种脱离市场情况下的土地流转是否符合目前的土地流转趋势,是否可以给农户带来明显的效益,这些都是亟待考察的问题。不同地区土地流转不同,所以,河北省的土地流转与收入的关系不能严格按照其他省份的调查数据来推断,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文章根据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所辖的农村进行土地流转调查,采用排序Logit模型研究了土地流转供给、需求收益状况。结果表明:土地流入降低了农户的收入。这说明目前的土地经营还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局部、零星的土地流转对于农民收入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只有大规模地进行土地流转与集中经营,才可以形成规模经营,从而产生土地流转的效益,明显使得这部分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土地的再转包对农户家庭受益影响是正向的、土地流出可以提高农户收入,农户收益的提高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农业耕种的效率低下,外出打工的高收益,促进了农户们放弃自己的土地进程务工,在土地流出中获得较高的转包收益; 二是农户在对外打工中获得较高的收益,且该收益要高于农地经营的收益。这两部分收益形成了将土地流出农户的家庭主要收入。
土地流转供给需求收入Logit模型
土地流转包括土地的流入与流出; 同时,还有部分农户将自己流入的土地再流转出去,形成土地流转的再转包[1]。土地流转的再转包现象,在土地流转中占比很大。根据该研究课题组对河北省的农户调查,按照“常年在外”、“亦工亦农”、“务农”三类进行统计“常年在外”流入户数为219户,转包户数为159户,占比高达72.60%; “亦工亦农”农户实际土地有流入的户数为401户,其中238户出现了转包现象,转包比例为58.05%; “务农”的农户实际土地有流入的为169户,其中有87户转包给其他人,其转包比例为51.48%; 总体上有实际土地流入的为803户,转包户数为494户,转包比例达到61.52%(表1)。
表1转包农户调查
工作状况流入户数转包户数转包比例(%)缺失值141071.43常年在外21915972.60亦工亦农40123858.05务农1698751.48合计803494 数据来源:调研数据整理
所以,河北省内的土地流转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土地再转包比较严重,即初次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不是自己直接经营土地,而是经过土地流转之后,通过再次流转获得收益,这也是目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再转包现象的收益也是该研究的内容。
总之,为了解在当前土地流转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从总体上研究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从土地流入的角度研究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从土地流出的角度研究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从土地再转包的角度研究土地流转对农户的影响[2]。
1.1数据来源及分布
表2调查样本的工作情况
工作状况频数百分比累积百分比(%)常年在外60826.6729.56亦工亦农101844.6574.21务农58825.79100合计2280100 数据来源:调研数据整理
该文调查区域包含河北省保定、石家庄、唐山等11个地级市,有效调查样本总量达到2280户。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客观性,该调研主要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农户分布也相对比较合理,其中保定、廊坊、石家庄等3个市所属的乡镇、村被调查的人员比例较大,分别达到13.99%、14.25%、9.170%。
对于被调查的样本中,在工作情况方面,“亦工亦农”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达到被调查样本的44.65%。对于常年在外的人员比例占26.67%,专业从事在家务农的人数比例达到25.79%(表2)。这说明目前我国农村不再像过去那样靠种田来获得收入[3],而是逐渐地开始收入多元化,在农忙时回家种田收庄稼,在农闲时到外地打工或者从事不离开田地或农村的打工。
1.2有实际土地流入、流出的农户分析
从总体上来,土地有实际流入的家庭为803户,有实际土地流出的家庭为685户,流入户数占总户数的54%; 其中包含了不明工作状况的家庭为26户; 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家庭实际上有土地流入的户数为219户,占常年在外务工样本总数的52.14%,有实际土地流出的家庭为201户,占比为47.86%; 亦工亦农的家庭实际发生了土地流入的户数为401户,占亦工亦农实际发生了土地流入户数的54.34%,有实际土地流出的家庭为337户,占亦工亦农的实际发生了土地流出户数的45.66%; 务农发生实际土地流入户数为170户,占务农的实际发生了土地流入的户数的54%,有实际土地流出的家庭为135户,占务农的实际发生了土地流出的户数的51.43%。
表3土地流入、流出农户调查
工作状况流入流出户数百分比(%)户数百分比(%)缺失值1453.841246.16常年在外21952.1420147.86亦工亦农40154.3433745.66务农16955.7413554.26合计80354.0068546.00 数据来源:调研数据整理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流出的比例普遍低于流入的农户数,这在一定程度可以归因与目前我国农民长期被滞留在土地上,对于土地的保留是一种安全需求。另外,实际发生了土地流转的户数有1488户,有效样本是2280户,所以,还有一部分没有发生土地的流转,没有发生土地流转农户占比也是相当可观,这种情况是由于当前国家对于农民土地的产权登记确认等政策,农户越来越看重其土地的财产性收入,并对未来增值抱有很大期望,也有部分农户依然保持着对土地的留恋[4]。
务农农户有实际土地流出的比例最小,常年在外务工的比例最大,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现象关键在于务农农户的家庭收入绝大多数来自于务农,而土地则是其收入的重要载体; 与务农、亦工亦农相比,常年在外务工农户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务农收入在其家庭收入所占的地位正在逐渐弱化,因此他们流出土地更加强烈[5]。
1.3农户的收入与农地大规模流入存在正相关关系
表4农户的收入与农民流入土地关系
收入平均流入土地(667m2)标准方差频数1万元及以下7.14852.553891.1万~3万元7.43735.778673.1万~5万元4.42719.156945万元以上13134.7222合计6.99254.532172 数据来源:调研数据整理
表5农户的收入与农民流出土地关系
收入平均流出土地(667m2)标准方差频数1万元及以下1.6026.6403891.1万~3万元3.35413.608673.1万~5万元4.26526.106945万元以上10.45111.3222合计4.05639.562172 数据来源:调研数据整理
为了考察农地流转是否给农户带来相应的收益增加,通过此次调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进而探讨土地的流转与收入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6]。下面主要考察农户土地流转面积以及这些农户处于相应的收入区间之间的关系。通过描述性统计可以发现,农户的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其平均流入土地数量达到0.87hm2,这说明农户的收入与大量的土地流转存在着相关关系,即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大量的土地经营,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在1万元以上, 1.1万~3万元之间的农户平均流入的土地达到0.47hm2,然而他们并没有处于较高的收入群体中。这可能是由于目前的土地经营还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局部、零星的土地流转对于农户收入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只有大规模的进行土地流转与集中经营,比如达到0.87hm2以上,可以形成规模经营,从而产生土地流转的效益,明显使得这部分农户处于高收入群体之中(表4)。
1.4农民的收入与农地流出关系存在着严格的正相关关系
考察农户土地流转面积以及这些农户处于相应的收入区间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农户的收入也达到5万元以上,其平均流出土地数量达到0.70hm2,这说明农户的收入与大量的土地流转存在着相关关系,即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大量的土地经营,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另外,从农户的土地流出数量与农户的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着严格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农户将土地流转出的数量的增加,农户的收入也在不断地增加。在1万元以下,农户的平均流出面积为0.11hm2, 1.1万~3万元之间的农户平均流出的土地面积达到0.22hm2,在3.1~5万元,农户的平均流出土地面积为0.28hm2。农户土地流转出去的面积越多,其收入就相对越高,这充分说明土地流转给农户带来了切实的收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土地经营的规模经济性,即目前农户流出的土地尚存在着严重的劳动冗余性,对于土地的流出可以获得土地流转与打工的双份收入。仅土地流出的收入要比经营土地的农业收入要高,这样的土地流转相应显著提高农户的收入。
2.1变量选择
农地流转会给农户带来相应的经济收益增加,这是土地流转政策推行的驱动力。所以,为了检验土地流转给当地农户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对土地流转给农户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7]。
其中,对于实际经营土地面积、流转进入、流转出、土地再转包的土地数量对于农民土地收入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规模越大,可能对于农户来说,以户为单位进行调查的收入相对会比较大; 农户的收入还与农民的文化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农民的文化程度越高,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他们所获得的收入相对越高; 此外,对于当地土地流转政策、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的完善程度也对土地流转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地市场与制度越完善,相对来讲农民的土地流转将会得到保护,进而获得较为合理与安全的土地流转收益。
所以,该研究自变量主要包括:实际经营土地面积、流转进入、流转出、土地再转包的土地数量、文化程度、家庭人口规模、工作状况、当地土地流转政策有无、有无中介机构等。
2.2模型选择
由于因变量选择收入状况,且收入状况采用的是离散数据,将收入分位4个阶段: 1万元及以下、1.1万~3万元、3.1万~5万元、5万元以上,并在此将收入处理为序数变量,所以采用排序Logit模型[8]。
通常作为被解释变量的(J+1)个选择结果本身是排序的,J优于(J- 1) 2优于1, 1优于0。决策者选择不同的方案所得到的效用也是排序的,所以应采用有序的排序Logit模型。
即:
y*=XB+μ
(1)
我们实际观察到的第n个样本所选择的选项,即离散的y*(可为1, 2, 3, 4)但由于将离散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会带来严重的异方差和不一致,所以,将其转化为连续变量y:
y=0如果y*≤0
y=1如果0 y=2如果μ1 …… y=J如果μJ-1≤y* (2) y的概率由下列式子决定: P(y=0)=Φ(-XB) P(y=1)=Φ(μ1-XB)-Φ(-XB) P(y=2)=Φ(μ2-XB)-Φ(μ1-XB) …… P(y=J)=1-Φ(μ1J-1-XB) (3) 利用实际土地流入、实际土地流出的土地面积以及各自变量回归,考察土地流入、土地流出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 利用土地的流入、土地流出面积以及各自变量回归,考察土地流转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 利用土地流出大于零,实际土地面积有流入的变量以及各自变量回归,考察土地再流转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对于以上几种情况,土地流入、土地的再转包是属于土地流转需求方的行为。对于土地流出是属于土地流转中的供给方行为。 3.1土地流转需求方收益分析 3.1.1土地流入收入分析 总体来看,流入的土地面积与农户收入负相关,影响系数为-0.0130,即土地流转中土地流入方获得的土地是负的,这说明在土地流转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零星、局部的土地流转经营收益较低,使得土地流转出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9]。 对于土地流入行为而言,农民的实际经营土地面积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关系,影响系数为0.0135,即农民实际经营的土地面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 家庭规模与农民的收入正相关,影响系数为0.201,说明家庭规模越大,农民的收入也就越大,这种原因是因为家庭规模越大,家庭中的有效劳动力相对越多,那么农民家庭中的有效收入也就越大。 从学历上来看,农民的文化程度对于收入有着显著性的影响,对小学以下的农民来说,小学学历比小学以下学历的农民收入提高1.321; 初中比小学以下学历的农民收入高出1.332; 高中农民比小学以下学历农民高出1.839; 大专及以上学历比小学以下学历的农民高1.517。总体上来看,农民的学历越高,农民收入也就越高。 当地是否有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及办法对土地收入有着很大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土地流转政策越规范,那么农民的收入将会越高。 3.1.2土地再转包收入分析 从总体上看,农民将自己流入的土地再次转包出去,可以提高农民的收益,因为根据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土地再转包的情况下,农民的土地流入对于农民的收入影响是负的,在考虑了再转包的情况下,对农民收入负向影响已经不再显著,反而变为正向影响,只是不显著。这说明土地的再转包对于农户家庭受益影响是正向的。 其他变量对于农户收入的影响,只考虑土地流入、不考虑土地再转包的情形具有相似的地方。 对于土地流入行为而言,农民的实际经营土地面积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关系,影响系数为0.0183,即农民实际经营的土地面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比没有考虑转包的农民相比,农户的实际经营效率提高了,即影响系数由0.0135提高到了0.0183。 家庭规模与农民的收入影响已经不再显著,说明土地再转包的农户,通过土地再转包获得收入,对于家庭规模已经不再重要。 从学历上来看,农民的文化程度对收入有着显著性的影响,对小学以下的农民来说,小学学历比小学以下学历的农民收入提高1.449; 初中比小学以下学历的农民收入高出1.300; 高中农民比小学以下学历农民高出1.187; 大专及以上学历比小学以下学历的农民高0.898。总体上来看,农民的学历越高,农民收入也就越高。 当地是否有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及办法对于土地收入有着很大的正向影响,二者影响系数为0.414,也就是说土地流转政策越规范,那么农民的收入将会越高。 3.2土地流转供给方收益分析 总体来看,流出的土地面积与农民的收入正相关,影响系数为0.0143,这说明土地流转中土地流转供给方获得的土地收益是正的。 对于土地流出行为而言,农民的实际经营土地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影响程度并不显著,这是因为农户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之后出外打工,获得了较多的出外打工收入,而实际经营土地带来的收益仅仅是极少的一部分,所以实际经营的土地并没有给农户造成显著性的影响。 家庭规模与农民的收入正相关,影响系数为0.187,说明家庭规模越大,农民的收入也就越大,这是因为家庭规模越大,家庭中的有效劳动力相对越多,那么农民家庭中的有效收入也就越大。 从学历上来看,农民的文化程度对于收入有着显著性的影响,对小学以下的农民来说,小学学历比小学以下学历的农民收入提高1.305; 初中比小学以下学历的农民收入高出1.332; 高中农民比小学以下学历农民高出1.841; 大专及以上学历比小学以下学历的农民高1.454。总体上来看,农民的学历越高,农民收入也就越高。 当地是否有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及办法对于土地收入有着很大的正向影响,二者影响系数为0.351,也就是说土地流转政策越规范,那么农民的收入将会越高。 4.1农户的土地流入降低了农户的收入 总体来看,流入的土地面积与农民的收入负相关,影响系数为-0.0130,即土地流转中土地流入方获得的土地是负的。 这说明目前土地经营还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局部、零星的土地流转对于农户收入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只有大规模的进行土地流转与集中经营,才可以形成规模经营,从而产生土地流转的效益,明显使得这部分农户收入有所提高。 4.2农户的土地再转包提高了农户的收入 农户将自己流入的土地再次转包出去,总体上会提高农户的收益,因为根据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土地再转包的情况下,农户的土地流入对于农户的收入影响是负的,在考虑了再转包的情况下,对农户收入负向影响已经不再显著,反而变为正向影响,只是不显著。这说明土地的再转包对于农户家庭受益影响是正向的。 对土地流入行为而言,农民的实际经营土地面积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关系,影响系数为0.0183,即农民实际经营的土地面积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民的收入。比没有考虑转包的农民相比,农户的实际经营效率提高了,即影响系数由0.0135提高到了0.0183。这也说明农户在大量的土地流入之后,由于精力有限,将部分土地再转包出去,从而提高了实际经营土地的效率。 4.3土地流出可以提高农户收入 总体来看,流出的土地面积与农户的收入正相关,影响系数为0.0143,这说明面土地流转中土地流转供给方获得的土地流转收益是正的。农户收益的提高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农业耕种的效率低下,外出打工的高收益,也促进了农户们放弃自己的土地进城务工,在土地流出中获得较高的转包收益; 二是农户在对外打工中获得较高的收益,且该收益要高于农地经营的收益。这两部分收益形成了将土地流出农户的家庭主要收入。 [1]钟晓兰,李江涛,冯艳芬,等.农户认知视角下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研究.资源科学, 2013,(10): 2082~2092 [2]郭嘉, 吕世辰.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经济问题, 2010,(6): 68~74 [3]谷树忠, 王兴杰,鲁金萍,等.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效应与创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9, 30(1): 1~8 [4]许恒周, 郭忠兴.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农民阶层分化与产权偏好的视角.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3): 94~98 [5]张忠明, 钱文荣.不同兼业程度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的调查与实证.农业经济问题, 2014,(3): 19~24 [6]韩啸, 张安录,朱巧娴,等.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增长、农户最优经营规模研究——以湖北、江西山地丘陵区为例.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3): 368~373 [7]孙屹, 杨俊孝,王岩.基于农地流转的农户规模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4): 26~34 [8]席增雷, 王余丁,户艳领.农村土地流转认知与期望的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广东农业科学, 2014,(24): 206~211 [9]姜松, 王钊.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民增收——基于重庆市数据实证.软科学, 2012, 26(9): 75~79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VENUE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LAND CIRCULATION BASED ON ORDER LOGIT MODEL*——FROM FARMERS′ DATA IN 11 CITIES OF HEBEI PROVINCE IN 2014 Wang Yuding1,Yuan Qingchuan1, Xi Zenglei1,2※ (1.School of Economics,Hebei University,Baoding.071000,China;2.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ost-doctoral Mobile Stations,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Land circulation is both an economic problem and a social problem. The orderly operation of land circulation is the key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ccording to the land circulation market data, many farmers have conducted the land circulation outside the market. It is urgent to study whether the land circulation outside the market is in line with the trend and whether it can bring obvious profits to farmers. The ways of land circulation in various areas are different. Thu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circulation and benefitsin Hebei province cannot be concluded from other provinc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land circulation in 11 prefecture-level village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supply, demand and benefits of land circulationadopting Logit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e land inflow reduced farmers′ incomes. The scale management had not been formed, and local and scattered land transfer had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farmers′ earnings.The large land circulation and centralized management can form the scale management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farmers′ income. The re-subcontract had positive effect on farmer′s family earnings,and the land outflow can improve the incomes of farmers due to two reasons, first, the benefits of migrant work promoted farmers to drop their land and obtain high subcontract interests from the land outflow. Second, the income by working in citi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farming. land circulation; supply; demand; income; Logit model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607 2015-06-08 王余丁(1960—),男,河北乐亭人,教授。研究方向:土地经济。※通讯作者:席增雷(1976-),男,河北隆尧人,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自然资本评价、土地评价。Emali:xzlhbu@163.com 河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三权分置、农地流转与农民承包权益保护研究”(ZD201512)阶段性成果;2016年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京津冀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比较研究”(16456223D); 河北省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科研项目(20150146) F301.2; F301.1 A 1005-9121[2016]06-0044-06 *3 实证结果
4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