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及建议

2016-10-12 18:13石琎
考试周刊 2016年75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建构高中英语

石琎

文学作品不同于一般的阅读作品,它以语言为工具,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与情感,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作者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的结果,所以文学作品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思维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衡量依据是课堂教学是否以思维培养为目的,并且最终实现这个目标。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所生活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生活环境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人物对话、独白去体会作者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塑造,继而通过对人物形象特点的理解感悟作品的主题,剖析故事背后深层的含义,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思维能力。

一、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现状

1.教法单一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渗透着作家强烈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可是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忽略文学作品的渲染力,把文学作品简单地处理成文字材料,通过学习词汇、翻译句子、讲解语言点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感到味同嚼蜡,对于学生来说,这部作品只不过是词汇的训练的工具。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可能促进学生思维。

2.忽略整体阅读,教学过程简单化。

人教版选修8 Unit 4“My Fair Lady”改编于英国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的作品《卖花女》(Pygmalion)。课文教材部分仅编排两幕,另外的3幕编排成课后练习。文学阅读不等同于一般的作品阅读,文学作品的灵魂在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在于随着情节推移而产生的微妙的人物心理变化。许多学校为了保持教学进度,往往会忽略课后练习。课文教学则流于形式,首先略读一两分钟,要求回答文章主题,然后分段细读,设置简单的问答环节、课文内容填空或者是TorF,最后进入知识点讲解。学生如果没有文本认知的过程,就不可能产生认知冲突,也不会有机会形成对文本认知的自我建构。设置答案浅显的问题,无法让学生得到思维上的锻炼,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布局完整,实则空无一物。

3.缺乏学习,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但是许多教师缺乏不断学习的精神,不进行广泛阅读,自身知识结构没有得到提高,课堂教学凭借教参,按步照班,照本宣科,缺乏创新。试想想,教师如果没有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没有对文学作品的深度思考和剖析的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呢?

二、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一节有效的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包括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充分认知,以及在产生认知冲突后的思辨过程,即在阅读中批判,在批判中求证,最后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这种学生从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迁移知识到反思总结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自我建构的过程。要上好一节文学阅读课,实现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探究性思维的目标,教师必须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充分的教学准备及多元创新的课堂。

1.合理选材,有效探究。

北师版教材的每本书中都设有Literature Spot,相比较北师版课文内容,这些文学作品的语言更丰富,故事引人入胜。在教学进度的局限性中,教师要大胆取舍,在安排教学时间时,大胆放弃或略讲教材中过时枯燥的文本,而细读详讲Literature Spot中的文学作品。例如北师版必修一Unit 3 Lesson 4 “Christmas”显得太过浅显,由于网络电视的宣传,学生对圣诞的习俗已经非常了解。而且在初中的教材早已介绍过圣诞节的相关知识,可是在圣诞节里除了装饰圣诞树、吃火鸡、送礼物、爬烟囱以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与其选择Unit 3 Lesson 4,不如选择Literature Spot中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A Christmas Carol。小说通过对守财奴Scrooge的描写,表达了对资产阶级拜金、利己思想的批判和讽刺,同时真实反映了中下阶层人民的贫苦生活,最后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出人间的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通过对比和取舍,我们才能将教材合理化。除此之外,由于各版本教材内的文学作品都很少,因此教师可以选用不同版本的文学作品或其他文学材料,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者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从新的视角体会人物心理,更好地感悟作品的内涵。而教师在把作品推荐给学生之前,必须进行认真阅读,反复探究,充分利用文学阅读材料,发散学生的思维。

2.作品认知,鼓励创新。

文学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文学作品教学应该把握完整性和多元化原则。首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略读Skimming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文学阅读,教师不能把文学作品阅读的完整性随意化、省略化。其次,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是同一部作品,学生们也会从不同角度切入,有自己不同的解读。教师要积极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对于学生的不同看法、大胆思维予以鼓励。只有在自由畅达的课堂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最后,由于社会背景年代的差异、中外思维方式的不同、心理年龄层次的不同等因素的存在,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试图用自己原有的认知和经验理解文本内容,当无法理解时,就产生认知冲突。产生冲突的课堂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摇篮,因为在这个时候,学生为了重新达到认知平衡,必定要打破旧的认知平衡重新建构新的认知平衡,这个过程就是思维活动和发展的过程。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在认知不平衡时通过同化或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认知平衡的,认知不平衡有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提供给学生思维的动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使文学阅读课堂彰显跌宕起伏的美感。

3.自主建构,活动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进行适时的引导。首先,搭建知识框架。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写作风格、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叙事要素、人物关系及人物心理等。教师不要为学生设计具体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思维培养的效果几乎为零。其次,独立探究。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实现结构化思维,使信息得到有效整理,使得冗长的内容变成精致的珍珠,有序地串联起来,为学生进行反复阅读做好铺垫。最后,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合力,分析和解决独立思考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和疑问。在交流思想、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新的观点,实现知识能力自我建构的过程。

总之,在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的教学中,能否促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取决于教师是否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有效的课堂里,教师还可以在课上借助信息化技术,多渠道展示作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课后组织戏剧作品表演等活动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学生的表现要适时赞赏和鼓励,有效地进行评价,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兰春寿.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架构.课程·教材·教法,2015(12):82-89.

[2]陈振金,周大明.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USE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10):59-61.

[3]孙志英.高中英语思维型文学阅读教学的思维特征分析.吉林教育,2015(10).

[4]林雅菁.高中英语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初探——以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课文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0):68-70.

[5]郑易.浅谈高中英语思维型阅读教学模式——以Should cloning be allowed?公开课为例.课程教育研究,2015(31):75-76.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建构高中英语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