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质量月”上海市质协重点活动内容安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上海市质量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的要求,用新的发展理念来积极适应经济和质量工作发展的新常态,按照全国和上海市“质量月”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努力发挥质量协会的专业优势,更好地动员会员企业和相关组织开展好今年的“质量月”活动,确定以“质造强国、质惠民生”为主题,开展2016年“质量月”市质协系统五项重点活动。
一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宣传活动,大力弘扬质量时代精神。组织和发动广大会员企业,举行升“质量旗”等各种形式的质量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质量氛围。进一步发挥质量组织优势,按照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围绕“质量申城,我知我行我思”的主题,开展城市质量精神口号征集活动,推动上海城市质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继续承办第二届亚太地区少儿质量绘画赛暨第八届“我与质量”上海少儿绘画赛活动。配合中国质协,组织开展“我的质量日志”等征文活动。组织质量志愿者进社区、进园区,为园区白领和社区市民开展现场咨询服务活动。配合市经团联,开展2016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交流研讨,总结推进工作成效,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围绕质量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织开展企业调研、座谈交流和专家讲座。组织开展上海地区制造业企业质量现状调查,了解上海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反映企业质量诉求,提供质量发展建议。
二是加强国际质量交流与合作,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推进和加强中德质量组织的合作和交流,在2016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期间继续举办质量创新论坛及专题研讨会,重点围绕“工业4.0与质量提升”“中国制造2025与质量发展”“智能制造与质量标准创新”“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和可追溯性系统”“以质量、创新和持续改进为焦点的劳资关系”等主题,邀请德国质量协会会长乌多·汉森,国际质量科学院副院长拉尔斯·索尔奎斯特院士,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国内检查部门主任托马斯·格瑞姆,以及国内有关政府部门,中德企业领导等参会研讨;邀请美国质量协会创新分会主席彼得·梅瑞尔来沪,举办服务创新研讨会,服务和推动上海企业提升创新意识,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组织上海企业优秀团队参加亚太质量组织团队交流比赛,与国际优秀QC团队进行交流,进行国际对标和持续改进。
三是聚焦社会民生质量,开展公益性的社会调查。按照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深入开展消费品质量测评工作,为开展消费品质量提升攻坚战发挥积极作用。围绕民生服务质量的提升工作,做好社会质量热点的调查研究。与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联合开展上海市示范性家政服务站对标调查,依据有关国家标准,重点调查与分析全市示范性家政服务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促进本市家政服务质量的提升;加强与新民晚报社的媒体合作,开展“2016年‘夏令热线’投诉/报修处理市民满意度调查”工作,掌握 “夏令热线”开通期间各职能部门在处理市民诉求方面的市民满意度状况,通过电话回访、热线“拨测”以及大数据舆情监测等方式,更真实、客观地了解市民的生活质量需求,促进本市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针对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服务现状,开展“迪士尼交通出行等服务质量水平测评”,通过服务体验与质量评价,促进园区运行服务质量的提升,推动园区服务标准化建设。
四是推动企业品牌建设,深入开展质量和品牌提升活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受中国质协委托,承办好第四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上海赛区的比赛。比赛以“展示品质形象传递品牌力量”为主题,组织企业讲述品牌故事,普及品牌知识,推广品牌理念,提升全员品牌意识,增强上海市企业品牌影响力;举行品牌创新成果交流座谈会,引导企业建立品牌创新的长效机制,在行业内树立标杆,发挥示范效应,提升对品牌创新成果的关注度。
五是组织开展全方位的质量技术推广活动,提升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会同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等,开展电商企业质量标准宣贯会。会同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共同推进本市家政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管理标准化建设。会同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开展上海旗袍企业质量状况的专题调研,推广海派旗袍质量文化,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进企业质量技术进步,组织企业参加第七届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等质量创新标杆交流活动。以“万众创新·扎实推进·分享提升”为主题,组织召开2016年质量管理小组交流表彰活动,对上海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进行成果发表与经验交流。举办2016年上海市质量信得过班组发表赛,大力推进上海市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夯实班组管理基础,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组织召开2016年上海市企业现场管理星级评价研讨会。通过研讨交流、标杆学习等方式,宣贯国家标准,加深企业对现场管理核心理念和方法的理解;组织开展上海市用户服务满意明星创建活动,提升服务业一线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