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因”与“生态”的翻译理论基础研究

2016-10-12 03:04
关键词:原语模因自然界

黄 慧

(湖南农业大学 国际学院,长沙 410128)



基于“模因”与“生态”的翻译理论基础研究

黄慧

(湖南农业大学 国际学院,长沙 410128)

模因论和生态翻译论都基于达尔文进化论原理研究文化和其特定的翻译现象,两者形成一定共质层。模因论具有一定的生态特征,模因论与生态翻译论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共通之处。两层面之间所追求概念交集相交的域越多,翻译的效果就越佳。文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在这一共质层上对翻译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思考和看法,期望能够对当前和未来的翻译跨学科研究提供参考。

模因论;生态翻译学;模因;生态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1]54。“模因(meme)”与生物学的“基因(gene)”类比形成模因理论的基本构架,而翻译是模因跨越文化疆域进行传播的生存载体。关于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学者们认为,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生态的平衡,从生态学的角度,借以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中适应选择理论,构建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2]。生态翻译学具有生态学和翻译学跨学科交叉性质[3]。模因论与生态翻译理论有不少契合之处,两者有一定的共质层。两层面之间所追求概念交集相交的域越多,翻译的效果就越佳。本文拟从研究模因论与生态翻译理论的共质层角度出发,对翻译理论基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期望能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设定一个新的参照系。

一、关联序链:翻译活动、模因、自然界之间的互联关系

翻译是语言的转换,语言是一种显著的文化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积淀,而人类社会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反过来,人类作为自然界的成员,长期的人类社会活动形成文化,文化以语言为媒介传播,而翻译是语言传播的主要载体[4]。

翻译模因促使不同语言之间转换交流,语言模因使文化传承,文化模因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模因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紧密联系。作为人类行为的翻译活动,与自然界,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地,总体上是通过模因关联和共通,形成翻译模因生态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翻译、模因与自然界的互联关系示意图

二、翻译过程:模因的适应与选择

翻译是以翻译模因为中心的;翻译过程就是翻译模因对以原语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以翻译模因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目的语的“选择”[5]。

翻译的第一个阶段是在翻译模因对原语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原语翻译生态环境对翻译模因“汰弱留强”的选择;第二个阶段是翻译模因在接受了翻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又转过来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最终目的语“适者生存”的选择,如图2所示:

图2 翻译即模因适应与选择示意图

三、翻译方法:规范模因与策略模因的生态平衡

在翻译模因生态环境中,影响翻译产品和行为的规范模因有两类——期待规范模因和专业规范模因[6],从译者的角度来看,规范模因从属于期待规范模因,专业规范模因又可细分为责任规范模因、交际规范模因及关系规范模因[6]。制约翻译规范模因的价值观有四种:明晰、真实、信任和理解。明晰的价值观制约期待规范模因,真实的价值观制约关系规范模因,信任的价值观制约着责任规范模因,而理解的价值观制约着交际规范模因。

翻译策略也是翻译模因库中的模因或模因复合体,它们在不同译者间不断复制传播,并产生变异更新。翻译策略模因大体上可分为理解策略模因和生产策略模因两大类,生产策略模因又细分为三大类:句法/语法策略模因、语义策略模因和语用策略模因。翻译策略模因是译者遵守规范模因的方式,规范模因与策略模因相互作用,和谐发展,从而保持翻译模因能够在目的语的翻译生态环境中“生存”和“长存”。规范模因与策略模因的生态平衡可以图示如下:

图3 规范模因与策略模因的生态平衡立体示意图

四、不可译模因的生态诠释公式

各种翻译模因存在于模因库(Meme Pool)中[7],在翻译过程中,作为翻译行为,“原语和译语都是涉及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的文本生态系统”[4]343。可译模因与不可译模因不单单是原语系统与目的语系统之间语言文字的差别问题,而是原语生态立的语言生态、文化生态、交际生态与译语生态里的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之间的“差异度”问题。在原语生态(SLE)不变的情况下,原语生态与目的语生态的差异度(DD)越小,翻译模因库(TMP)中的可译模因值就越大,不可译模因值(UM)就越小;原语生态与目的语生态的差异度(DD)越大,可译模因值就越小,不可译模因值(UM)就越大。以上关系的描述,可以等式表达如下:

图4不可译模因的生态诠释公式

五、结语

宏观层面上,通过模因关联和共通,翻译、语言、文化、人类和自然界相互作用,形成翻译模因生态体系;中观层面上,翻译过程即翻译模因对以原语翻译生态环境的 “适应” 和目的语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微观层面上,翻译方法即规范模因与策略模因的生态平衡。通过上文的分析,模因论具有一定的生态特征,模因论与生态翻译论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共通之处。两者共质,为翻译的跨学科研究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2]郑维佳.模因翻译论与翻译适应选择论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J].长沙大学学报,2015(3):103-105.

[3]王立松.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比模因翻译论和翻译适应选择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49-353.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40-343.

[5]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20-134.

[6]Chesterman,A.Memes of Translation[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7:56-97.

[7]Blackmore,Susan.Imitation and definition of a meme[J].Journal of Memetics—Evolutionary Model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1998:2-4.

Study on some basic issues of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meme” and “ecology” perspectives

HUANG Hui

(InternationalCollege,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

Based on Darwinian evolution,memetics and eco-translatology focus on interpreting the law of culture and its specific translating phenomena by forming the intersection.Memetics,to some extent,carries on ecological features and can be infiltrated by eco-translatology.The effect of translation can be promoted in the intersection spectrum of memetics and eco-translatology.With three levels,macroscopic,mesoscopic,microscopic discussed,this article presents some suggested ideas on basic issues of translation theory,hoping to offer some help to the current and future study on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f translation theory.

memetics;eco-translatology;meme;ecology

10.3969/j.issn.1009-8976.2016.01.023

2016-01-29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与‘模因’共质:以湖湘旅游翻译为例”(项目编号:14YBA193)

黄慧(1983—),女(汉),湖南衡阳,硕士,讲师

主要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

H059

A

1009-8976(2016)01-0081-02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模因理论的翻译生态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5C0675)

猜你喜欢
原语模因自然界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钟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例说“自然界的水”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