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LAC 3D的抗滑桩优化设计探讨

2016-10-12 08:35
湖南交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剪应变抗滑桩剪力

王 路

(湖南省武靖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湖南 武冈 422400)



基于FLAC 3D的抗滑桩优化设计探讨

王路

(湖南省武靖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湖南 武冈422400)

抗滑桩在滑坡工程的治理中,应用广泛。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滑坡抗滑桩设计进行优化。分析过程中地层模型选用摩尔-库伦模型,抗滑桩采用桩单元,分别从设桩位置、桩长以及桩间距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较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滑坡;抗滑桩;FLAC3D;优化设计

作为一种滑坡治理的主要措施,抗滑桩的使用非常广泛。然而,抗滑桩的设计理论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假设和近似的基础上,设计结果保守,造成了滑坡治理资金的巨大浪费[1,2]。FLAC3D是岩土工程领域常用的一种有限差分软件。在FLAC3D中使用强度折减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3,4]。本文拟采用FLAC3D软件,通过强度折减法来探讨抗滑桩的设计,以期对设桩位置、桩长以及桩间距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获得较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1 工程概况

某滑坡区域处于低山丘陵地貌,勘察报告提供的地层参数如表1所示。边坡现状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过传递系数法计算,得到该边坡的稳定性安全系数为0.96,处于临界滑动状态。

表1 勘察报告提供的地层参数层序岩土名称天然重度γ/(kN·m-3)抗剪强度内聚力c/kPa内摩擦角ϕ/(°)1残坡积层18.520132全风化泥灰岩19.05303强风化泥灰岩2115304中风化泥灰岩2310035

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过程中地层模型选用摩尔-库伦模型,采用自编的强度折减法进行未加固边坡稳定性分析。各地层摩尔-库伦模型中重度、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参数分别选取表1中的数据,其余参数选取如下:体积模量1.2e8 Pa,剪切模量4e7 Pa,抗拉强度1e6 Pa。FLAC3D计算得到的边坡稳定系数为0.97,x方向速度云图及速度矢量图如图2所示。

图1 边坡现状示意图

图2 x方向速度云图及速度矢量图

2 抗滑桩优化设计

选择抗滑桩对该边坡进行加固,分别从设桩位置、桩长以及桩间距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力求找到最优的加固设计方案。

2.1结构参数选择

数值分析中,地层模型仍选用摩尔-库伦模型,选取表1所示的土体参数。抗滑桩使用桩单元进行模拟,桩单元各参数选取如下(桩单元参数含义见文献[4]):

2 m×3 m矩形桩参数:dens=2 500,emod=30e9,nu=0.25,xcarea=6,xciy=4.5 xciz=2,xcj=6.5,per=10,cs_sk=1.3e11,cs_scoh=2.0e5,cs_sfric=40,cs_nk=1.3e11,cs_ncoh=2.0e5,cs_nfric=40,cs_ngap=off。

2.2设桩位置优化

分别在滑坡前缘部位距离剪出口位置6、9、12、15 m的地方设置25 m长的抗滑桩进行分析,选择设桩的最佳位置。桩截面为2 m×3 m,桩间距为4 m。不同设桩位置的剪应变增量云图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设桩位置剪应变增量云图

由上述云图(图3)与无加固边坡剪应变云图(图2)进行对比分析可看出:设桩后最大剪应变增量均减小了。无加固边坡最大剪应变增量位置即为剪出口位置。距离剪出口6 m及9 m设桩时,最大剪应变增量所在的地方均在桩头所在的位置,认为在此两个位置设桩,坡体后部也有可能形成越过桩顶的其他滑动面。在12 m及15 m位置设桩时,不会形成贯通的滑动面,最大剪应变增量位置仍在剪出口位置,认为在此两个位置加固时,能阻挡住滑坡中部以及后缘的推力,桩体前部的滑坡前缘部分仍有可能产生局部的滑移,因此可在剪出口前方设置一道高3 m左右重力式挡墙,进一步提高边坡稳定性。再次比较安全系数,距离剪出口位置6、9、12及15 m设桩时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03、1.14、1.52以及1.37。因此,综合分析,认为在距离剪出口位置12 m处设桩最优。

2.3桩长优化

在距离剪出口12 m的位置布置20、25、30 m等长度的抗滑桩。桩截面为2 m×3 m,桩间距为4 m。剪应变增量云图如图4所示。由剪应变增量云图对比可知,桩长越长,剪应变增量最大值越小,但25 m与20 m桩长之间的最大剪应变增量差值较大,25 m与30 m桩长之间的最大剪应变增量差值较小。再通过安全系数进行比较,20 m时安全系数为1.16,25 m时安全系数为1.52,30 m时安全系数为1.54。由此可见,桩长由20 m增加到25 m时,抗滑效果增加较明显,由25 m增加到30 m时,抗滑效果增加不大。因此可选择25 m作为设计桩长。

图4 不同桩长时剪应变增量云图

2.4桩间距对桩身内力影响分析

选择在距离剪出口12 m处设桩截面为2 m×3 m的矩形桩,且桩长25 m,桩间距为4 m时,内力较大,初步计算需要配置36根Φ36钢筋,配筋量较大,可考虑通过调整桩间距来优化设计方案。桩间距分别设置为3、4、5 m进行计算。桩间距不同时,最大剪力、最大弯矩以及剪力为0(弯矩最

大)点与桩顶的距离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可知,桩间距取4、5 m时剪力和弯矩较大,桩间距为3 m桩身内力值较为适宜。

表2 桩身内力值桩间距/m最大剪力/kN最大弯矩/(kN·m)剪力0点与桩顶距离/m333902065014463603380014567683790014

3 结论

通过传递系数法及FLAC3D强度折减法分析,未加固边坡处于临滑状态。对抗滑桩加固边坡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各种分析,认为抗滑桩设置在距离剪出口12 m处,桩长设计为25 m,桩截面选择2 m×3 m,桩间距为3 m,是一种较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下,加固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52,桩身最大剪力为3 390 kN,桩身最大弯矩为20 650 kN·m。该处设桩时,边坡不会出现贯通的滑动面,但桩前的滑坡体仍然可能产生局部滑移,因此可以在剪出口下方设置约3 m高的重力式挡土墙,进一步增加边坡前缘的安全性。

[1]冯文娟,琚晓冬.基于FLAC3D的抗滑桩设计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33(S2):256-259.

[2]陈新泽,郑颖睿.基于FLAC3D的抗滑桩间距优化设计研究[J].路基工程,2014(6):135-139.

[3]郑文棠.基于FLAC3D的强度折减法和点安全系数法对比[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4):54-57.

[4]左巍然,刘平.炭质页岩蠕变特性及软弱夹层边坡稳定性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14(3):1-4.

[5]陈育民,徐鼎平.FLAC及FLAC3D基础与工程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016-06-29

王路(1986-),男,主要从事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方面的工作。

;1008-844X(2016)03-0021-02

;U 416.1

;B

猜你喜欢
剪应变抗滑桩剪力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不同荷载作用下T形连续梁和悬臂梁的剪力滞效应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关于散货船剪力修正的思考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设计关键要点
水泥改良黄土路基动力稳定性评价参数试验研究
基于现场液化试验的砂土孔压与剪应变关系研究
考虑截面配筋的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
坡积土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