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中医汉籍藏书

2016-10-12 08:42
国际汉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成书品相出版者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是19世纪乃至今日俄罗斯东方文献主要集藏地之一,其中包括中医汉籍藏书。①俄国从18世纪就开始有计划地收集中国图书。19世纪,随着中俄关系的发展,中国图书的流入达到了高峰。这些书现在多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而汉籍医学类藏书也主要在这些图书馆中。而这部分藏书一直没有被挖掘,甚至没有像样的书目。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这部分藏书做一比较详细的梳理,对汉籍在俄国的流传和中医药文明在俄国的传播做出说明。

根据我们的调查,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中医汉籍藏书共有38种645册,不到这里所藏全部汉籍的2%。其中,24种(485册)的目录出现在 王 西 里(В.П.В а с и л ь е в,1818—1900)②俄国19世纪汉学家,曾随第十二届俄国东正教使团来京10年,回国后主持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汉、满语教研室。详见С к а ч к о в П.Е., О ч е р к и и с т о р и и р у с с к о г о к и т а е в е д е н и я, М.: Н а у к а, 1977, с.204-230.的《 中国 文 献史 资 料 》(М а т е р и а л ы п о и с т о р и и к и т а й с к о й л и т е р а т у р ы, л е к ц и и, ч и т а н н ы е з а с л у ж е н н ы м п р о ф.С П б-с к о г о у н и в е р с и т е т а В.П.В а с и л ь е в ы м, С П б.)附录中(下称《王氏目录》③王西里在《目录》中将33种书籍列为医学类,而我们确定为24种。究其原因:王西里将《原体广类集》《增补原体广类集》《增订修身第一书》也归入了医学类;将《名医杂著》《正体类要》《外科发挥》《保婴撮要》《妇人浪方(良方。—笔者注)》独立于《薛氏医案二十四种》;将《兰台轨范》独立于《徐氏医书六种》而著录了。)。另外14种160册在《王氏目录》中并未提及。这对厘清这部分图书的入藏时间和传播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俄国汉学的中外学者一般认为,这部分藏书是在1855年帝俄国民教育部在对东方语言教学机构进行重新调整,将重心放在彼得堡之后,随喀山大学东方系几乎整体移至圣彼得堡大学的。而收藏者的信息主要是根据王西里的《彼得堡大学东方图书纪事》(З а п и с к а о в о с т о ч н ы х к н и г а х в С.-п е т е р б у р г с к о м у н и в е р с и т е т е, 1857)( 下 称《 纪事》)一文中所提到的:喀山大学中医汉籍图书主要归功于第十届俄国驻北京东正教使团随团医生 沃 伊 采 霍 夫 斯 基(О.П.В о й ц е х о в с к и й,1793—1850)。④В а с и л ь е в В.П.,З а п и с к а о в о с т о ч н ы х к н и г а х в С.-п е т е р б у р г с к о м у н и в е р с и т е т е, С П б.1857, с.325,339.关于沃伊采霍夫斯基,详见斯科奇科夫(С к а ч к о в П.Е.)的“Р у с с к и е в р а ч и п р и р о с с и й с к о й д у х о в н о й м и с с и и в П е к и н е”,С о в е т с к о е к и т а е в е д е н и е, М., 1958, №4, с.140-142.蔡鸿生:《俄罗斯馆纪事》,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05页。沃氏回国后,曾任喀山大学汉语教研室第二任主持、俄国第一位满语教授。

其实,这里是将沃氏藏书和从其他渠道入藏的图书混在一起了。如果说这部分图书适用于《王氏目录》中所列出的那24种485册的话,那另外的14种160册又如何判定呢?即使是《王氏目录》中所列出的那24种485册也未必都是沃氏所藏。理由是,王氏的《纪事》发表于1857年,而《王氏目录》石印本大概发表于19世纪70年代末。①С к а ч к о в П.Е., 1977, c.224.这里面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这24种书均是沃氏藏书,或绝大部分是沃氏藏书。这种可能性较大。因为,《中国文献史资料》是王西里的讲座汇编,而讲座是在王西里任东方系主持(1855年)以来一直在进行的,虽然石印本是在19世纪70年代末才出版的;另外一种可能是,在20多年的过程中又有新的图书入藏而被王氏列入目录中了,而这部分图书并不属于沃氏藏书。但无论如何,彼大的这部分藏书最早的收藏者应该还是沃氏,因为在19世纪中期以前,这里没有像样的汉籍收藏。

至于另外的14种160册图书的传播途径,现在很难查到有说服力的证据,彼大东方系1933—1934年、1991年的登记簿中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但可以推测,这部分藏书应该与这里的其他藏书一样,来自某些机构和个人的收藏。②19世纪中期以后,彼得堡大学东方系逐渐成了帝俄东方语言文化教学的中心,相关图书也得益于各种渠道的赠送。其中至少有3种是王西里的个人收藏(详见下文馆藏号为В.У.的藏书)。

正因为沃氏是这部分藏书的最早收藏者,所以,有必要在这里描述一下他的这部分藏书在喀山大学的命运,以明晰传播的途径。

1846年在喀山大学任满语教授的沃氏向学校图书馆提出,欲出售价值2765卢布,合790银卢布的自己的汉、满语图书、手稿55种。③卖书的原因可能与沃氏在这个时期的状态有关。这个时期是沃氏在喀山大学的辉煌时期:1844年国民教育部任命沃氏为喀山大学汉语教研室教授,并委任其教授满语。1846年以后,直至1850年去世,沃氏一直都在担任大学考试委员会的委员。从沃氏的履历来看,他是一个勤勉负责的教授。而这个时期他的家庭生活并不富裕:1844年任教授以来,沃氏年薪1143银卢布68银戈比,然而,沃氏要养活6个儿子。5月28日,图书馆致信哲学系第一分部,咨询这部分图书、手稿的价值,以上报喀山学区督学。分部责成科瓦列夫斯基(О.М.К о в а л е в с к и й,1800—1878)④科瓦列夫斯基是19世纪上半叶俄国东方学家,蒙古学奠基人之一。1830—1831年在北京居住过7个月,1833—1860年任喀山大学教授,王西里的老师。为这部分图书、手稿拿出评价意见。科氏在11月4日的回复中说,沃氏藏书中除了第43、44、46号这三种外,其余的为大学图书馆所没有,其中医学类图书非常有趣,对图书馆来说,是绝无仅有的;自然科学类图书和手抄本词典⑤《满汉俄词典》(К и т а й с к и й л е к с и к о н с р о с и й с к и м п е р е в о д о м)现在仍藏于俄罗斯鞑靼斯坦联邦大学(喀山大学)图书馆里(К Г У, № 3876)。也非常有价值。科氏在回信中还提到,他曾经受喀山学区督学的委托,和修士大司祭达尼尔(Д а н и и л,1798—1871)⑥达尼尔就是喀山大学第一任汉语教研室主任西韦洛夫(Д.П.С и в и л о в)。达尼尔是其在 1819 年去北京充任第十届东正教使团司祭之前获得的教名。达尼尔因病于1844年离职回到修道院。因此,科氏在这里(1846年)称其达尼尔修士大司祭。一起,对照外交部亚洲司图书馆汉满籍藏书列出了喀山大学图书馆所缺,目的是将此书单转交给在北京的王西里,希望他能在北京为大学收集到这些图书。但当时科氏并不清楚,沃氏的这部分书是否也在给王西里的书单里。科氏在汇报中还附上了沃氏自己所列的书单。1847年5月22日,喀山大学校长西蒙诺夫(И.М.С и м о н о в, 1794—1855))致信哲学系第一分部,通告督学同意大学图书馆购买这批图书、手稿,并责成分部征求沃氏是否同意大学图书馆以三年分期付款的方式,用总共741银卢布42银戈比的价格购买除上述三种已有图书之外的其他图书和手稿。5月28日,沃氏回复,同意学校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自己的图书和手稿,并附上三次购买的书单和给王西里的书单。⑦Н а ц и о н а л ь н ы й а р х и в р е с п у б л и к и Т а т а р с т а н, Ф.977, о п.И с т ф а к, д.502, л.1-4.

如上所述,这批图书、手稿的绝大部分在1855年流入了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与后来不断进入的图书、手稿共同构成了今天圣彼得堡大学的汉满籍收藏。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除了《王氏目录》外,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汉籍收藏目录。《王氏目录》应该算是比较好的辅助目录,因为《目录》著录比较详细,除了书目使用汉、俄两种语言释名外,还有出版年代、套数、册数的信息(其中当然也存在错误)。与1818年卡缅斯基 (П.И.К а м е н с к и й, 1765—1845)①К а м е н с к и й П., Л и п о в ц о в С., К а т а л о г к и т а й с к и м и я п о н с к и м к н и г а м в б и б л и о т е к е И м п е р а т о р с к о й А к а д е м и и н а у к, С П б., 1818.全书共收录中日文献书目324条。其中中国文献共295种3000册,医学类19种(17种为汉语,2种为满语)。为俄科学院重新编写的中、日文籍目录相比,在认定书目的具体名称上要方便很多(卡氏书目只有俄文释名和释义)。

在这批藏书中,除《伤寒第一书》为手抄本外,其他均为刻本,而且绝大部分是清代刻本。

下面是对这38种645册藏书进行的简单分类(见表1),以说明这批藏书的特色和重要性。

表1

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中医汉籍藏书分类序号 名称 部 册17 本草/清代本草 2 30 18 本草/食疗 2 5 19 本草/本草谱录 1 36 20 方书/明代方书 1 1合计 38 645

从以上的分类表中可以看出,彼大中医汉籍藏书共9大类,包括伤寒、综合性著作、临症各科、伤寒金匮、医经、针灸推拿、医案、本草、方书,而尤以综合性著作(8部299册)、本草(7部163册)、临症各科(7部33册)为主。这有别于莫斯科的国家图书馆和彼得堡东方文献研究所所藏的同类图书。

以下是对这批医书的详细描述。对国内已有版本的描述要素多予以省略。

《王氏目录》所列书目

1.伤寒第一书

馆藏序号:Xyl 409(原始馆藏号Xylography)。类别:伤寒/杂著。尺寸(高×宽cm):外型:26.7×17,每半叶版框:21.4×14.4。装帧:线装。书皮:无书名笺。内扉:首册扉页:版框上方:乾隆四十五年镌。单边栏,栏内三界行,从右至左依次是:德清沈月光昆山龚藩臣两先生传/伤寒第一书/会稽车质中山阴胡骏宁补辑/乐志堂藏板。品相:1函4册,蓝土布面函套,函面白色书名笺。保存基本完好。卷帙:4卷。版式:天头略宽,四周无边栏,无白口鱼尾等。序为每半叶6行×12字,正文每半叶9行×22字。作者:清车宗辂、胡宪丰撰。成书年:1780。出版年:书中多处出现“寕”字,而“玄”字有避讳,所以,此书应该出于道光前。该书为手写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乐志堂藏板的刻本。《伤寒第一书》国内有刻本、抄本、石印本等9个版本,而乾隆四十五年刻本属于最早的刻本,国内目前仅藏于苏州大学医学院图书馆。抄写格式工整,书体清丽。车宗辂序一,胡宪丰序二。书中朱笔句读。每集盖有“列宁格勒国立大学基藏图书馆东方部”紫色三角印章。

2.景岳全书

馆藏序号:Xyl 375。类别:综合性著作/中医丛书。书皮:褐色薄皮纸,无书名笺。书中朱笔标点。品相:3函25册。卷帙:64卷。作者:(明)张介宾(景岳、会卿、通一子)撰。成书年:1624。出版年: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会稽鲁超刻本。此书国内有多种刻本,鲁超刻本算是比较早的刻本。

3.沈氏尊生书

馆藏序号:Xyl 410。类别:综合性著作/中医丛书。内扉:无扉页。品相:4函24册(6册/函),蓝土布面函套,有书名笺。首页自序下方有朱色印章:“□□堂赵”(阴文)。书中多处有红笔、墨笔顿点,眉批。卷帙:第一函6册1—15卷;第二函6册16—30卷:《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杂病源流犀烛》;第三函6册1—16卷:《伤寒论纲目》;第四函6册三部分内容:2册1—6卷:《幼科释迷》;2册1—6卷:《妇科玉尺》;2册1—10卷:《要药分剂》。作者:(清)沈金鳌(芊绿)撰。成书年:乾隆三十八年(1773)。出版者:锡山奇氏安徽刻本。出版年: 乾隆四十九年(1784)。

4.薛氏医按24种

馆藏序号:Xyl 401,403, 405,406, 407,408。类别:综合性著作/中医丛书。尺寸(高×宽cm):24.9×15.4,29.8×13.8。品相:7函42册。序下盖有“列宁格勒国立大学基藏图书馆东方部”紫色三角印章。卷帙:4科24种107卷(包括内科、幼科、女科、外科),卷帙分散。Xyl 407,内科(十四经发挥,难经本意,本草发挥,平治荟萃,内科摘要);Xyl 403,内科(明医杂著,伤寒钤法,外伤金镜,原机启微);Xyl 405,幼科(保婴撮要,小儿直诀);Xyl 406,幼科(小儿痘诊,保婴金镜),女科(妇人良方,女科撮要);Xyl 408,外科(外科发挥,外科心法,外科枢要);Xyl 401,外科(外科精要,痈疽验方,外科经验方,正体类要,口齿类要,疠疡机要)。作者:(明)吴琯辑。成书年:1529。出版者:光华堂藏板。出版年:清。

5.痘学真传

馆藏序号:Xyl 411。类别:临症各科/痘疹。品相:1函6册,蓝土布面函套,保存基本完好。卷帙:8卷(全)。作者:(清)叶大椿(子容)撰。成书年:1732。出版者:书业堂。出版年:清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目前国内有5种刻本,书业堂刻本是比较晚的刻本,国内多家图书馆有收藏。

6.徐氏医书6种

馆藏序号:Xyl 412,402(王西里将《兰台轨范》单独列出)。类别:综合性著作/中医丛书。书皮:无书名笺。内扉:扉页长方朱印“御赐四库全书”(阳文)。品相:2函12册。蓝土布面函套,内侧有文曰:“文の医六种”。书中多处朱笔圈点。卷帙:6种16卷。作者:(清)徐大椿(灵胎、洄溪老人)撰。成书年:1764。出版者:半松斋。出版年: 清雍正五年丁未(1727)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

7.医书12种 (《医林指月》)

馆藏序号:Xyl 413。《本草崇原》另列馆藏号:Xyl 2572。类别:综合性著作/中医丛书。书皮:无书名笺。品相:1函9册。卷帙:6帙15卷。作者:(清)王琦(载韩、琢崖、胥山老人)辑。成书年:清乾隆三十四年己丑(1769)。出版者:宝笏楼。出版年:清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至三十五年庚寅(1770)。

8.注解伤寒论

馆藏序号:Xyl 380。类别:伤寒金匮/注释。尺寸(高×宽cm):17×11.5,11.9×8.9。装帧:线装。书皮:无书名笺。内扉:首册黄裱纸扉页:双边栏,界行为二,从右至左依次是:张卿子先生手定,成无己注,附诸名家/张仲景伤寒论,锦和堂梓行。品相:1函6册。蓝土布面函套。书名笺朱色小楷“张仲景伤寒论”,旁注有俄文拼读:“Д ж а н ъ д ж у н ъ д з и н ъ ш а н ъ х а н ь л у н ь”。书中有红笔顿注、补遗。卷帙:7卷。版式:天头宽大。单边栏。序无界行,正文有界行,白口(内书“伤寒论”),上黑鱼尾,版心下方为页码。序为每半叶8行×14字,正文每半叶10行×20字。作者:(汉)张机(仲景)撰,(晋)王熙(叔和)编,(金)成无己注。成书年:1144。出版年:清刻本。

9.幼科指归

馆藏序号:Xyl 385。类别:临症各科/儿科通论。书皮:书名笺双边栏,写有:“幼科指归”。品相:1函1册。蓝土布面函套,有书名,下方写有俄文:“Ю К э.О д е т с к и х ъ б о л е з н я х ъ”(幼科,儿科疾病)。保存基本完好。卷帙:2卷。作者:(清)曾鼎(亦峦、香田)撰。成书年:1814。出版者:南城曾氏忠恕堂。出版年:清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

10.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馆藏序号:Xyl 377。类别:医经/注释。内扉:盖有朱印(阳文):维扬辕门桥德成堂发兑。品相:1函10册。篇目每卷题目下标有朱色页码。卷帙:9卷。作者:(明)马莳(仲化、元台)注。成书年:1586。出版者:古歙鲍氏慎余堂。出版年:清嘉庆十年乙丑(1805)。

11.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馆藏序号:Xyl 53。同上。不同之处:书名笺四周花边。下方朱印,阳文“万山楼”、阴文“藏书”。卷帙:2函10册。

12.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馆藏序号:Xyl 378。类别:医经/注释。书皮:无书名笺。内扉:扉页题“马原台先生注/黄帝内经素问/古歙慎余堂鲍氏重刻”。钤有长方阳文朱印“维扬辕门桥德成堂发兑”。品相:1函10册,蓝土布面函套。篇目每卷题目下标有朱色页码。卷帙:9卷。作者:(明)马莳(仲化、元台)注。成书年:1586。出版年:清嘉庆十年乙丑(1805)。

13.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馆藏序号:Xyl 54。同上。不同之处:书名笺四周花边。下方朱印,阳文“万山楼”、阴文“藏书”。内扉:首册粉红色裱纸扉页,双边栏,内分三界行,从右至左依次是:马原台先生注/黄帝内经灵枢/古歙慎余堂鲍氏重刻。品相:2函10册。卷帙:9卷。

14.妇人良方大全(薛氏医按十六种)

馆藏序号:Xyl 387。类别:临症各科/女 科 通 论。 尺 寸(高 × 宽cm):24.6×16.1,19.7×14.3。装帧:线装。书皮:无书名笺。内扉:首册黄裱纸扉页,双边栏,题分三界行,从右至左依次是:薛立斎先生校注/原板妇人良方/敦化堂珍藏。品相:1函8册,蓝土布面函套。卷帙: 24卷。版式:左右双夹线,白口(内书“妇人良方”),上黑鱼尾,版心书卷次、页码,下方:“富春堂原板”。有界行,每半叶框廓:序为6行×18字,正文11行×21字。作者:(宋)陈自明(良甫)撰,(明)薛己(新甫、立斋)注。成书年:1237。出版年:明嘉靖二十七年戊申(1548)金陵书林对溪唐富春周誉吾刻本。

15.济阴纲目

馆藏序号:Xyl 388。类别:临症各科/女科通论。尺寸(高×宽cm):24.4×16,20.1×14.4。装帧:线装。书皮:无书名笺。内扉:黄裱纸扉页,题“女科第一善本/关中武叔卿先生著、贵文堂藏板/重订济阴纲目/医家”云云。品相:外有蓝土布面函套。卷帙:1函8册。版式:14卷。天头宽大。文武边,白口(内书“济阴纲目”),上黑鱼尾,版心书卷次、页码。每半叶框廓:序为6行×16字,正文分上下双栏:上栏为提要,下栏每半叶11行×25字。作者:(明)武之望(叔卿)。成书年:1620。出版者:贵文堂。出版年:清代(王西里:1728)。

16.针灸大成

馆藏序号:Xyl 389。类别:针灸通论。品相:1函10册。蓝土布面函套,保存完好,书中多处红笔顿点。卷帙:10卷。作者:(明)杨继洲(济时)原撰,靳贤补辑重编。成书年:万历二十九年(1601)。出版者:绿幄山房。出版年:康熙庚申年(1680)李月桂重订刻本。《针灸大成》自1601年初版以来共有三个不错的刊本,李月桂刊本位于其二。李氏重订《针灸大成》两次,一次在顺治丁酉年(1657),一次在康熙庚申年(1680)。康熙李本国内多家图书馆有藏。

17.六科证治准绳

馆藏序号:Xyl 376。综合性著作/中医丛书。品相:蓝土布面函套。《杂病》2函16册,《类方》2函20册,《寒科》2函12册,《疡医》2函16册,《幼科》2函24册,《女科》2函16册。书中多处朱笔顿点。卷帙:《杂病》8帙,《类方》8帙,《寒科》8帙,《疡医》6帙,《幼科》9帙,《女科》5卷。作者:(明)王肯堂(宇泰、损庵、念西居士)。成书年:1602。出版者:修敬堂。出版年:清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

18.类经

馆藏序号:Xyl 379。类别:医经/类编。品相:4函32册。无书名笺。卷帙:32卷(包括图翼)。作者:(明)张介宾(景岳、会卿、通一子)。成书年:1624。出版者:金阊萃英堂。出版年:清嘉庆四年己未(1799)。

19.临证指南医案

馆藏序号:Xyl 400。类别:医案。品相:2函10册。卷帙:10卷。作者:(清)叶桂(天士、香岩、南阳先生)撰,华岫云(南田)编。成书年:1746。出版者:卫生堂。出版年:清嘉庆八年癸亥(1803)。

20.(御纂)医宗金鉴

馆藏序号:Xyl 505。类别:综合性著作/中 医 丛 书。 尺 寸(高 × 宽cm):16.9×11.4,12.3×9.5。装帧:线装。书皮:褐色薄皮纸,黑色圆形双头鹰印章,标有“Б И Б Л И О Т Е К А И М П.С.П Е Р Е Р Б.У Н И В Е Р С И Т Е Т А”(皇家圣彼得堡大学图书馆)字样,无书名、扉页。品相:8函64册,蓝土布面函套。卷帙:90卷。作者:(清)吴谦(六吉)等辑。成书年:1742。出版者、年份均不详。

21.名医类案

馆藏序号:Xyl 506 。类别:医案。品相:蓝土布面函套,有书名笺,1函12册。卷帙:12卷。作者:(明)江瓘(民莹)撰,长子江应元校,次子江应宿增补。成书年:1549。出版者:知不足斋。出版年:清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

22.广群芳谱

馆藏序号:Xyl 508。类别:本草/本草谱录。尺寸(高×宽cm):22.7×13.6,16.5×11.7。装帧:线装。书皮:薄褐色皮纸。无扉页。首页即为:御制佩文斋广群芳谱序。品相:6函36册。蓝土布函衣,白色书名笺上墨笔写有书名,书名笺下方写有俄文拼写:“Г у а н ъ ц ю н ь ф а н ъ п у”和“XX函”。保存完好。卷帙:100卷。版式:天头略宽,单边栏,有界行。每半叶序:6行×11字;正文:11行×21字。白口:“广群芳谱”,上黑鱼尾:“XX卷”,页数。作者:(清)汪灏等撰。成书年:1708。出版者、年份均不详。

23.增补寿世保元

馆藏序号:Xyl 415。类别:临症综合。尺寸(高×宽cm):25×15.8,20.1×13.1。书皮:薄褐色皮纸,无书名笺。内扉:首册白绵纸扉页,天头宽大,版框上方:嘉庆九年新镌。双边栏,栏内题分两界行:龚云林先生原本/增补寿世保元集成堂梓行。品相:1函8册,蓝土布函套。卷帙:10卷。版式:单边栏,正文无界行,白口(内书“寿世保元”),上黑鱼尾,版心记卷数,下为页码。序有界行,每半叶6行×15字;正文每半叶14行×30字。作者:(明)龚廷贤(子才、云林、悟真子)撰。成书年:1615。出版者:集成堂梓行(金陵五之斋刻本,嘉庆八年)。出版年份不详。

24.本草述

馆藏序号:Xyl 507。类别:本草/清代本草。书皮:薄褐色皮纸,无书名笺,但有小楷手抄目录:“卷之首,序、目录,卷之一—水部,卷之二—火部,卷之三—土部,卷之四—五金部”。内扉:潜江刘云密先生著(隶书)/本草述(篆体)/嘉庆庚午还读山房重刊(隶书),下方盖有彼大图书紫红色三角印章。品相:4函24册。蓝花白底布函衣,函面黄皮纸书名笺:本草述,第X 函,共四套。俄文拼写“Б э н ъ ц а о ш у”。卷帙:32卷。版式:天头宽大,单边栏,白口(内书“本草述”),上黑鱼尾,版心记卷数,下为页码、“还读山房”。序为行楷,无界行。正文有界行,每半叶10行× 20字。作者:(清)刘若金(云密、蠡园逸叟)撰。成书年:1664。出版者:武进薛氏还读山房。出版年:清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

《王氏目录》之外书目

25.胎产秘书(附遂生福幼篇)

馆藏序号:В.У.159(В а с и л ь е в с к и й у ч е б н и к)。类别:临症各科/产科。尺寸(高×宽cm):25.5×15.5。装帧:线装。书皮:薄褐色皮纸。品相:单册49+26(附)页。卷帙:上中下三卷(保胎前、备临盆、治产后)+附。作者:(元)朱震亨(彦修、丹溪)撰。成书年:1347。出版者:种德堂。出版年:道光甲辰(1844)冬刊。扉页内书:丹溪先生胎产秘书,紫阳一峯山人编凡例并校阅。附庄氏慈幼二书,遂生篇、福幼篇。武进庄一蘷在田著。此种德堂刻本国内未见收藏。

26.太乙神针

馆藏序号:В.У.69。类别:针灸推拿/其他针法。品相:单册13页。书名:经验太乙神针方(又名雷火针、太乙针方、太乙神针方、太乙神针古方)。作者:(清)范培兰编,浙东周有德序,粤东倪世华刊送。成书年:1727。出版者:京都琉璃厂中间路北秀义斋陶刻字铺藏板。出版年:道光四年(1824)。

27.本草纲目

馆藏序号:Xyl 399。类别:本草/明代本草。品相:8函46册,附濒湖脉学脉诀考证奇经八脉考本草万方针线。第一页上方盖有带有双头鹰图案的黑色圆形喀山大学图书馆印章“Б И Б Л И О Т Е К А И М П Е Р А Т О Р С К О Г О К а з а н с к о г о У Н И В Е Р С И Т Е Т А”(皇家喀山大学图书馆),下方盖有列宁格勒国立大学东方部基藏图书馆紫红色三角形印章:“Л.Г.У.В о с т о ч н ы й о т д е л.Ф у н д а м е н т.Б и б л.”。 卷 帙:52 卷。作者:(明)李时珍(东璧、濒湖)撰,李建中、李建元校正,李建元、李建木图。成书年:1578。出版者:英德堂藏版。出版年:1826。

28.名医类案

馆藏序号:Xyl 404。类别:医案。内扉:黄裱纸扉页,题“重订善本/名医类案/知不足斋藏版”。略有破损。品相:1函12册。蓝土布函衣。函面白底书名笺:“名医类案”(手写),下方写有俄文拼写:“М и н ъ и л э й а н ь”。书中有红笔批注(第7册第12、27页)。卷帙:12卷。作者:(明)江瓘(民莹)撰,其子江应宿增补。成书年:1549。出版者:新安鲍氏知不足斋。出版年:清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

29.本草纲目

馆藏序号:Xyl 73。类别:本草/明代本草。品相:6函46册(含卷首1卷,附图2卷)。蓝土布函衣。后附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本草万方针线,第一卷第三册中多有红笔顿点。第二函多红笔顿注。卷帙:52卷。作者:(明)李时珍(东璧、濒湖)撰,李建中、李建元校正,李建元、李建木图。成书年:1578。出版者:金阊书业堂。出版年: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

30.针灸大成

馆藏序号:Xyl 2590。类别:针灸推拿/针灸通论。尺寸(高×宽cm):24.2×15,20.2×14。装帧:线装。书皮:无书名笺。内扉:首册黄绵纸扉页,版框上方:第一善本。双边栏,内分三界行,从右至左依次为:光绪癸未重刊/针灸大成/京都来鹿堂藏版(“来鹿”两字大概被隐去)。品相:1函10册,蓝土布函衣,函面黄纸书名笺,内黑色单边栏,上部仅刻有:“来鹿堂”三字,书名阙如。卷帙:10卷。版式:双边栏,无界行。白口(内书“针灸大成”),上黑鱼尾。版心记卷数,下为页码。每半叶10行×22字。作者:(明)杨继洲(济时)原撰,靳贤补辑重编。成书年:1601。出版者:来鹿堂。出版年:1883。该来鹿堂版未见国内收藏。据书中“重刊针灸大成序”署为“康熙庚申春月江西督粮道参政古沈李月桂重订于德邻轩”,推测可能是清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李月桂刻“明道堂”翻版。

31.针灸大成

馆藏序号:Xyl 389。类别:针灸推拿/针灸通论。尺寸(高×宽cm):24.2×15,21.7×14.1。装帧:线装。书皮:薄褐色皮纸。内扉:首册黄裱纸扉页,双边栏,内分三界行,右、左两行空白,中间行为:针灸大成。品相:1函10册,蓝土布函衣,函面没有书名笺。书中多处朱笔标点。卷帙:10卷。版式:双边栏,目录和正文均有界行,白口(内书“针灸大成”),上黑鱼尾。版心记卷数,下为页码。序每半叶6行×10字,正文每半叶10行×22字。作者:(明)杨继洲(济时)原撰,靳贤补辑重编。成书年:1601。出版者:序落款:“德邻轩”。出版年:序落款:“康熙庚申(1680)……”,应是绿幄山房版本,也许是绿幄山房藏板的翻版。

32.(重订)外科正宗

馆藏序号:Xyl 2045。类别:临症各科/外科通论。 尺寸(高×宽cm):23.5×15.5,19.8×14。装帧:线装。书皮:薄褐色皮纸。封面残损严重,贴有俄文馆藏号:“Шкафъ 40”(1917年之前)。内扉:无首册。残存本题名:重订外科正宗卷之六。品相:单册,多水渍。版式:单边栏,正文无界行。白口(内书“外科正宗”),上黑鱼尾。版心记卷数,下为页码。每半叶12行× 26字。作者:(明)陈实功(毓仁、若虚)撰,(清)张翼(青万、乐山)重订。成书年:1617。出版者不详。出版年:清末。

33.增订本草备要

馆藏序号:Xyl 1839。类别:本草/清代本草。书皮:薄褐色皮纸,每册封面小楷工整地写有各卷题名及卷数,保存完好。品相:1函6册,蓝土布函衣。白底书名笺内黑色双边栏;上方栏内书有“文成堂”,中部:“图注本草备要”,下方朱印:“文成堂藏书”(阴文)。卷帙:4卷,后附汤头歌诀、经络歌脉诀歌。作者:(清)汪昂(讱庵)撰。成书年:1694。出版者:文成堂。出版年:清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

34.食物本草会纂

馆藏序号:Xyl 2237。类别:本草/食疗。品相:4册。卷帙:12卷。作者:(清)沈李龙(云将)编。成书年:1691。出版者:四盛堂。出版年:清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

35.食物本草会纂

馆藏序号:Xyl 2044。同上。品相:1册,残损严重。卷帙:9—10卷。

36.医学入门

馆藏序号:Xyl F121。类别:综合性著作/通论。尺寸(高×宽cm):31.5×20.8。装帧:红色线装。书皮:黄皮硬纸,无书名。内扉:扉页即目录,首行:“编注医学入门内集卷首上目录第一册”。品相:19册,极佳。卷帙:7卷+卷首1卷。版式:双边栏,每半叶10行×19字,有界行,白口(内书“X卷”),上黑鱼尾。版心上方记卷数,下方记页码。书名:编注医学入门。作者:(明)李梴(健斋)编。成书年:明万历乙亥年(1575)。出版者:朝鲜。出版年份不详。

37.(景岳全书)新方八阵

馆藏序号:Xyl 1901。类别:方书/明代方书。品相:单册。1991年查库发现丢失。作者:(明)张介宾(景岳、会卿、通一子)撰。成书年:1624。

38.内经知要

馆藏序号:B.У.35。类别:医经/注释。作者:(明)李中梓(士材、念莪、尽凡居士)编注。成书年:1642。出版年:清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出版者:薛雪校扫叶庄。

另外,彼大东方系汉籍藏书中非中医类书、但与医学有关的藏书还有如下几种:

1.Xyl 2043 《内科新说》。27×16.2cm,19.2×13.4cm,英国医士合信氏著,咸丰八年新镌,1859,1册,江苏上海仁济医馆藏板。

2.Xyl 2480 《补注洗冤录集证》。1函5册5卷本,彩色套印(红墨),26×15.4cm,同治四年夏月重校刊,粤东省署藏板。有藏书章。封面有“汉语副教授 П а в е л С т е п а н о в и ч П о п о в”的贴条,1914年3月10日送给彼大。

3.Xyl 1893 《修书杂识》1册。

4.Xyl 1909 《乐善堂书目》1册,17.6×11.7cm。

5.B.У.157.《增补传家必读安乐铭》(附应验良方、海上仙方)。光绪丙申年重刊,眉山苏老泉著订,扬州石天基增补。版存京都前门外杨梅竹斜街中间路北永盛 刻字铺。两册。23.5×14.5cm。单册107页。这里存有两本完全相同的版本。

6.B.У.68.《明心宝鉴》。文萃堂梓行,京都文锦堂重刻。单册,40页。嘉庆七年冬月吉日京都东四牌楼报房胡同文萃堂重刊。19.2×12cm。封面已无。

7.B.У.180.《金刚药师观音经全部》。1—3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观音菩萨普门品经》。道光十六年成书,德胜门外觉生寺藏板。35×10cm。蓝色函衣,纸板书衣,连页成书。

8.Xyl 201 《百子金丹》。16.9×11.8cm, 2函12册7卷本。郭士俊选编。内容涉及修身、治国、用兵、养心。

9.Xyl 257 《(增补)愿体广类集》。只有第四卷涉及医药,卡片上信息:1677, 23.8×14.7cm,1函4册4卷本,宜兴蒋东山录,致和堂梓行。

10.Xyl 255 《增订修身第一书》。

19世纪是中国文化传入俄国的重要时期,中医药的传播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不可否认,俄国对这批藏书的利用是极其有限的。单就其收藏目的而言,藏书主要用于教学,扩展学生对中国和东方的了解,这一点在王西里的《纪事》中有明确的表述。①В а с и л ь е в В.П., 1857, с.323.而在其被医学人士利用等方面,我们并没有看到多少例证,这也成为19世纪中医在俄国传播的局限之一。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们毕竟是中医流传俄国的重要物证,对证明或证伪19世纪中医在俄国的影响、对比中医药文明20世纪在俄国(苏联)的传播都有着实际的意义。

猜你喜欢
成书品相出版者
Majorana zero modes,unconventional real–complex transition,and mobility edges in a one-dimensional non-Hermitian quasi-periodic lattice
面相与品相
面相与品相
新书架NEW BOOK
Analyze differ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articulation in Schubert’s Impromptu Op.90 No.1 and No.2
面相与品相
新书架NEW BOOK
新书架
新书架■NEW BOOK
《尸子》成书年代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