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放 侯 宇(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礼貌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东干族留学生的对外汉语课堂为例
田放侯宇
(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在对东干族留学生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跨文化交际障碍。从语用学的角度看,遵循礼貌原则是推进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就东干族留学生对外汉语课教学中如何应用礼貌原则作了阐述。东干族留学生的对外汉语课堂中礼貌原则具有多样性,师生若能灵活地运用礼貌原则,将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东干族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礼貌原则;跨文化交际
东干族是中亚穆斯林民族之一,100多年前,数以千计的中国西北回民迁居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1942年,前苏联政府进行民族识别时,将这些人确定为东干族。目前,中亚的东干族人数已达到15万人。
2012年,甘肃首个华文教育基地正式在西北师范大学揭牌。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大量东干族后裔渴望回到故乡学习深造。2013年9月,西北师范大学正式开设面向中亚东干族后裔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班,至今,已招收了3届6个班的东干族留学生,并有逐年扩大招生规模的趋势。面对这一有陕甘方言背景的特殊留学生群体,师生间如何克服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沟通困难,从而顺利地进行汉语教学及学习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克服文化差异必然会涉及到礼貌用语。因此,针对东干族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礼貌语用所涉及到的礼貌原则应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通过文献检索,有6篇关于礼貌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文章。其中,陈红(2005)《对外汉语教学中英汉礼貌语言比较》、王琳(2009)《礼貌原则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李江山(2010)《论礼貌原则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中的运用》以及廖洁(2010)《对外汉语中的礼貌原则》,从教师的角度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应用礼貌原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陈蓉(2009)《文化差异、礼貌原则与语用失误——对母语为英语者的对外汉语教学》,从留学生的角度找出留学生语用偏误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李苏明(2011)《对外汉语教学中礼貌原则的运用》,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礼貌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以上研究多以介绍礼貌原则的概念为主,研究的对象均为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
关于东干族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论文有6篇,其中,李华(2015)《中亚东干留学生笔画、笔顺习得调查的思考》、贺瑜(2012)《东干族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李洋(2014)《中级阶段东干族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与分析》、樊进(2012)《中亚东干族留学生汉语语序学习策略研究》以及王学凯(2014)《东干族留学生初级阶段的汉字习得与教学》,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方面的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孟长勇(2008)《中亚东干族文化传统及近年中亚汉语教学的发展》,就中亚东干民族文化及中亚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史进行了论述。
目前,还未发现礼貌原则应用于东干族留学生汉语教学对策的相关文章。因此本文将研究东干族留学生对外汉语课堂中师生存在的礼貌语用问题,探索适用于东干族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礼貌准则及策略,分别从对外汉语教师和留学生两方面提出建议。
(一)礼貌原则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说话人与听话人的意义与理解,以及语言理解与使用规律的学科。言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的言语行为,为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应用者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语用原则。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H.P.Grice)于1967年的演讲中提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他将这些原则概括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指在记述会话隐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时所提出的会话双方应互相合作,使得对话得以进行而需遵循的原则。合作原则主要包括“数量原则”(maxim of quantity)、“质量原则”(maxim of quality)、“相关准则”(maxim of relation)以及“方式原则”(maximof manner)。
1978年,牛津大学的Brown和Levinson教授提出了礼貌原则,他们认为礼貌是人类共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了解人们如何表达礼貌就是了解人类生存的根本。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面子“face”,包括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是指被别人认同的,消极面子是自身利益不被别人侵犯。因为维护面子而产生的话语行为就是礼貌行为。在选择礼貌策略方面,他们认为,存在三个因素,亲疏关系(Distance),听话人相对说话人的权利(Power)以及特定文化所界定的强加或干涉程度(Ranking of imposition)。
另一位语言学家利奇(G.N.Leech)也提出礼貌准则,他补充和发展了合作原则,旨在减少人们在交际上的冲突,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替交际对方考虑,利奇的礼貌原则主要包括6条准则,分别为:得体准则,尽量减少有损他人利益或面子的表达。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利己观点的表达。赞誉准则,尽量减少贬损他人的观点表达。谦逊准则,尽量减少自我的赞誉。一致准则,尽量减少与他人观点的不一致。同情准则,尽量减少与他人情感上的抵触。其核心内容为尽量使自己吃一些亏,而使交际对方获利,建立双方的良好感情基础,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
我国学者顾曰国提出“中国式礼貌的一大特点”是“贬己尊人”,分别发表了《现代汉语中的礼貌现象》和《礼貌、语用与文化》两篇文章,阐述了汉语的礼貌特点:尊重、谦虚恭敬、态度热情和文雅,同时提出了中国人的礼貌原则,包括自谦准则、称谓准则、文雅准则和求同准则。
本文的礼貌原则是基于利奇的礼貌六原则指导下,同时参照了我国的学者顾曰国提出的中国人的礼貌原则。
(二)研究方案
运用听课观察法,对东干族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进行听课录音,从教师(课堂组织管理、教师语言)和留学生(学生语言、学生反馈)两个方面,收集语料。以利奇的礼貌六原则和顾曰国的中国式礼貌特点作为评判标准,寻找教学课堂中存在的礼貌问题的语用偏误。对以上数据分析进行量化分析,找出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及建议。
1.课堂组织管理
表1
本次调查的东干高级班留学生课堂,采用全中文教学方式,组织形式较松散,时而安静,时而混乱,整体氛围比较轻松自由,体现了对外汉语课堂与汉语课堂组织管理方式的不同。师生之间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但这会导致课堂比较吵闹,并且在课堂组织管理时,课前教师较少与学生寒暄交流,留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比较慢。依据利奇的礼貌原则,教师没有遵循同情准则,一方面教师抱有的是一种赶紧上课想法,另一方面留学生是一种未上课的放松想法,两者在情感上是相互抵触的,这使得留学生以一种课下的状态进入课堂,这是导致混乱的直接原因。因此,课前教师的寒暄式地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课前交流了解留学生此时的状态,另一方面留学生也可以在交流中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师这里,从而更有效地进入课堂教授的部分。
同时调查还发现,课堂中教师的微笑较少,讲课时语调的起伏也比较小。依据利奇的礼貌原则中的同情准则,发现微笑是直接有效调节课堂气氛的方式,面带微笑会让留学生认为来华学习是受到欢迎和尊重的,可以减少留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抵触,从而使留学生更易进入学习状态。
2.教师语言
通过整理录音材料,我们找出56条有效的教师课堂使用语句,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不得体语料16条,得体语料40条。评判标准除了利奇的礼貌原则外还参考了学生的反应。例如,第31条教师虽然违反了礼貌原则第1条,但学生并未因此有消极的反应,所以本条语料仍然判定为得体语料。分析数据发现,教师在本次调查的不得体语料数占比达到29%,得体语料数占比达到71%,说明课堂中教师礼貌在语用得体方面总体做得还不错,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学中对于礼貌原则的运用重视程度还不够。
表2
因此,依据利奇的礼貌六原则我们又对其中不得体的16条语句进行了分类统计,如图1:
教学中违反得体原则(尽量减少有损他人利益或面子的表达)的语用失误最多,达到9次;违反赞誉准则(尽量减少贬损他人的观点表达)的语用失误次之,达到3次;违反一致准则(尽量减少与他人观点的不一致)和同情准则(尽量减少与他人情感上的抵触)的语用失误则达到2次;调查中并未发现关于谦逊准则(尽量减少自我的赞誉)和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利己观点的表达)的语用失误,这是因为“中国式礼貌的一大特点”是“贬己尊人”,所以教师们在这两个准则上做得比较好。基于对以上数据的分析说明,教师在对于东干族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图1
首先,教授用语是教师在讲授知识内容最常用同时也是必须要使用的语言,那么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留学生主要通过它来接受知识,这时语言的得体性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二语习得者的偏误,同时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加强师生间的默契,利于学生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调查显示,教师的教授用语基本以简单句为主,句型以“……是……”为主,自问自答型教学,例如:“教师:XXX是什么意思?回答(教师):它指的是……”
其次,在人际交往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往最为生动,对外汉语教师与留学生之间更是如此,老师的一颦一笑,对留学生有一定的暗示作用,留学生往往可以得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指令信息。但调查中发现,教师对于东干族留学生的暗示性语言并不多见,语言还是比较直接的。由于东干族留学生天生开朗活泼性格,课堂交流中常常会出现混乱难以控制的局势,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使用“安静”、“再说一遍,安静下来”之类的命令式指令,但往往效果不佳。通过访谈发现,教龄较短的老师往往会手足无措,甚至一些教龄较长的老师对这种情况也习以为常,采取回避的措施。对于出现的类似情况,本文认为,最佳的办法是,对外汉语教师应明确语言对象,做到知己知彼,讲求说话的艺术性,同时以表情示意暗示,例如,将“安静”换为“接下来内容十分有意思,同学们注意听哦”,或停止讲课内容,稍作停顿,都是很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例如,面对吵闹的课堂,老师可以明确地说:“同学们交流的内容很有意思,下课我们一起聊,那么现在,我们要进行更有趣的内容。”这样的语言既符合礼貌原则的交流准则,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且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最后,教师提问方面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反馈语言当中,调查过程中发现,当留学生在提问回答中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的反馈出现了“不对,不对,你别着急”的强调句式之后,学生的反应是选择沉默,低头去干别的事情。这样做不利于留学生改正错误,反而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在这里教师应该运用一致原则与赞誉原则相结合的原理,先表示肯定,再指出问题,例如,“回答得不错,但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你能否……”,从而减少与学生观点不一致产生的教育障碍,同时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方面
1.学生语言
通过整理录音材料,我们找出46条有效的留学生课堂使用语句,如表3:
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关于东干族留学生课堂使用的效语料中,不得体语料15条,得体语料31条。分析数据,东干族留学生出现语用偏误的占比达到了33%,略高于教师语用偏误的占比,说明留学生在礼貌语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依据利奇的礼貌六原则我们又对其中不得体的15条语句进行了分类统计,如图2:
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在这些语用偏误中,违反得体原则的语用失误最多,达到8次;违反赞誉准则的语用失误次之,达到5次;谦逊准则和慷慨准则的语用失误则各出现1次;并未发现关于违反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的语用失误。以上数据反映出了教师与留学生间跨文化交际存在着的冲突,因此,课堂中对于目的语国家的交际文化的讲解十分必要。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明确地告诉留学生怎样的上课交流是比较得体的,既然选择学习这门语言就应该选择接受这个语言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同样,留学生自身也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从而减少交流学习中的语用偏误。
2.学生反馈
从学生上课的反馈情况来看(如图3),上课的20个人当中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只有6个人,被动应答的学生有14人。
图3
从图3中看出,主动回答的同学只占到30%,说明课堂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笔者认为,根据同情准则,在教授过程中适当展示汉语教学的魅力,可以有效减少师生情感上的抵触,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师生互动学习效率。例如,上课加入适当的音乐元素,课前5分钟学一首简单的中文歌曲。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元素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师生间情感上的抵触,而且可以迅速集中留学生的注意力,为之后的教学打下良好感情基础。与此同时,东干族留学生更青睐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课前歌一曲”会是一个不错的课堂组织形式,更加可以调动东干族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其次,根据得体准则和一致准则,教师应该加强引导留学生融入目的语环境群体,指导留学生使用得体的语言和方式与目的语的学生进行交流,成功的交际会使东干族留学生产生学习汉语的成就感。
调查中还发现,教师在对一个问题进行解释说明时,举例如果围绕留学生本身会得到留学生积极的反馈。例如,在留学生习题课中:“老师:比如XXX说他是中国人,表示意外时会说:真的吗?真叫人难以置信。学生反馈说:对,真叫人难以置信。”
根据礼貌原则中的同情准则,不难发现,教师教学中正是遵循了该原则,将学生作为举例对象,留学生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从而有效化解师生间情感的抵触,因而教师会获得积极的反馈。
交流采访还发现,东干族留学生其实十分注重与中国人进行语言交流,同时他们更善于语言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往往自然大方,甚至自我感觉良好,在与中国学生交流中会产生一些小冲突。东干族留学生认为,礼貌性的热情的打招呼方式,往往让内敛含蓄的中国学生觉得不自然,甚至因此对东干族留学生产生偏见,认为他们的行为十分粗鲁,选择不与他们进行交流。这就是跨文化交际差异所引发的文化交际冲突。本文认为,一方面教师应该依据同情原则,在教学中强调中国自古以来含蓄的处事方式,教给留学生基本的交流原则和注意事项,从而有效减少东干族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际中的情感抵触,提高东干族留学生成功交际的几率;另一方面,教师引导中国学生遵循慷慨原则,对东干族留学生多一些宽容和鼓励,从而有效化解文化差异所引发的冲突。
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礼貌原则可以打造更具实效性的对外汉语课堂,推动师生间的尊重理解,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恰当的肢体语言暗示的使用,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便于教师游刃有余地掌控课堂。东干族对外汉语课堂中礼貌原则更具多样性,灵活地运用其指导教学,会使教学更具策略性,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1]陈融.面子、留面子、丢面子[J].上海外国语学报,1986,(4).
[2]陈红.对外汉语教学中英汉礼貌语言比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5,(1).
[3]陈蓉.文化差异、礼貌原则与语用失误——对母语为英语者的对外汉语教学[J].文学教育,2009,(5).
[4]陈艳芳.基于礼貌原则的英汉感叹句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2).
[5]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6]旷娟.汉语作为二语的课堂语言[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7]吕文华,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J].汉语学习,1993,(1).
[8]李春玲.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教学与汉文化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5).
[9]李华.中亚东干留学生笔画、笔顺习得调查的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15,(1).
[10]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2).
[11]李江山.论礼貌原则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0,(17).
[12]李苏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礼貌原则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1,(17).
[13]罗娅娜,郑书云.运用礼貌原则促进有效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14]廖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礼貌原则[J].科教文汇,2010,(20).
[15]王琳.礼貌原则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J].教育探究,2009,(3).
[16]张颖.浅谈礼貌原则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J].黑河学刊,2014,(8).
[17]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8]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1988.
[19]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0]王鉴.课堂观察与分析记录[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4.
[21]樊进.中亚东干族留学生汉语语序学习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2]贺瑜.东干族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西北大学,2012.
[23]李洋.中级阶段东干族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与分[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4]周丽萍.汉语礼貌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河南大学,2013.
G648.9
A
1005-3115(2016)16-007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