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隆尧鼓吹班社的初步调查

2016-10-12 06:54:04赵艾娜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名作欣赏 2016年9期
关键词:隆尧县班主唢呐

⊙赵艾娜[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河北隆尧鼓吹班社的初步调查

⊙赵艾娜[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宁波315211]

婚丧嫁娶的习俗自古有之,婚丧仪式经过历史的发展与演变与音乐贯穿统一,如今形式各异的民间鼓吹班舍在婚丧仪式上进行吹打演戏已经成为一种民俗与文化,并有着自己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这种文化也已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针对隆尧范围内的鼓吹班进行了调查,并主要从班社的基本情况、演出场合、传承方式、演艺方式与曲目这几方面做了概括介绍。

班社艺人鼓吹

鼓吹乐是河北民间器乐的主要乐种,流传广泛,遍及全省各地,据普查统计,民间职业、半职业鼓吹乐组织有六百多个,农民业余自娱自乐的乐队有两百多个,从事鼓吹的艺人近万名,演奏的乐曲近三千首,专为婚丧和民俗活动服务。①由于各地的鼓吹乐,主奏乐器管子、唢呐在形制上的差别,演奏曲目、乐队编制、演奏形式、技巧的不同,加上各地不同风格的民间艺术的影响,于是有了形式多样的流派,大致分为了冀南、冀中、冀中和冀西北鼓吹乐。隆尧的鼓吹班社就属于冀南风格。

冀南鼓吹乐,有“鼓乐班”“吹打班”“响器班”“吹歌班”等名称,以E调中音唢呐为主奏乐器,经常演奏的曲目都是杂曲牌,多为有板无眼的一拍子,如《十样景》《扯不断》《小磨坊》《小开门》《抬花轿》《麦地黄》《扑灯蛾》等,这些选曲大多是从地方戏曲移植曲牌,也有根据地方的小调。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还有周围省如河南流传过来的地方戏。所使用传统乐器有笙、唢呐(大笛)、拉弦(二胡、板胡、曲胡)、梆子、锣、大镲、小镲、手锣、鼓,现代乐器电子琴、话筒音响设备。

笔者所采访的吹打班艺人,并不局限在一个班内,村庄也有很多个,唯一的范围就是隆尧县内,因为隆尧县的吹打乐班虽然大大小小有不到二十个,但常年活动较频繁的就只有四、五个,现在也有一些比较年轻的人组织的乐班,较现代化,几乎全是现代的演绎,比如流行歌曲、二人转逗乐、魔术表演、现代舞蹈等,很少涉及戏曲,因此笔者没有将其包括在考察范围内。隆尧县的吹打班虽然各有班主、各谋其生,但是互敬互助,比如互相推荐生意,人手忙不过来时互相帮忙。而且有很多吹打班成员并不驻班,也就是说班内人员可以根据情况流通,当然也有一些艺人是驻班的,这样的人除了接本班的活动,其他班的活动不考虑。笔者从驻班和流通人员综合考察,发现整体情况基本比较稳定,首先是流通的演绎人员,其实为数并不多,也就是几个好嗓子、好唱家、好吹打手,因为流通的承接活动可以更多地安排空余时间,赚更多的收入,所以他们选择不驻班,班主也就可以根据自己班内情况安排、组合相应的演员,一举两得。就笔者目前所了解的状况,驻班的演员已经越来越少。所以综合考察采访下来,笔者就主要的吹打班艺人进行了整理归纳以得出本文的相关材料信息。

一、班社介绍

据粗略统计活跃在隆尧县的乐班共有大有十几个,其组织形式较灵活,人数不等,六到十三人,根据雇主的家庭经济条件和具体要求而定。班内成员大多都是农民,有活动时就暂时放下农活来参加活动,为的是赚些外快补贴家用,也有以此为主业的,比如班主,全部精力基本都在此,当然所有这些艺人都是爱好文艺戏曲的,只不过有些人专门学习过,有些人只是为兴趣和生计所驱,先跟班,然后由班主或其他资深的艺人慢慢教带,不管学习渠道如何,这些半职业艺人们为了能够更好地为演绎和维持这份工作,都懂得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

用人机制上,人员流通业非常灵活,除了固定跟班的人,也就是只跟着一个固定班主活动或者是以其为主,也有游散的乐人,要提前联系然后临时搭班完成任务。薪酬分配一般较固定,尤其是一片区域内,资历较老的人能力一般也大,会的活路多,那么工资较新手会稍多一些,但也不一定,要看个人才艺和所分担的任务。乐班的班主是负责联系和承接活动的人,也就是负责发工资的人,班主一般也需要配备音响话筒调音台舞台等硬件,而这些硬件自然也分占了工资。艺人自己的行当就有个人自备。关于艺人的水平,乐班内有个别绝活的艺人是专门在外面学过的,或受过专业长时间的训练,他们的技艺也就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与欢迎,也有技艺平平的,但能胜任的活路多,如唱戏走台、敲锣打鼓等样样拿得下,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表演,这样基础的活路也就能学会了,俗话说艺多不压身,既然从事了这个行当那么就必须多学习以保住饭碗,很多小新人,不拿工资跟班打杂,为的也是学习。

管理方式,乐班一般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随时调动、拆组,一般由班主承接和通知活动,由班主分配工作,没有特定的管理方式,几乎人人平等相待相处,讲究的是守信守时,比如答应了来表演活动就不会变更,尤其是临时变更,让班主无从协调,也会按时到达地点。不守时守信的人是没人愿意雇佣的。有一种说法叫“散班”,即戏班在停止演出的时候,戏班解散,班主与艺人在散板时间内有互相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这样做其实有利于戏班的精干与团结,班主可以选择不用那些技艺不高、道德低下的艺人,受一些待遇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想跳动的也可以自由跳动。

相关吹打班人员简介表(此表是笔者于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陆续采访所得,地点隆尧县内,村庄不一)

姓名 性别 住址 特长 学艺途径 备注1张群芳 男 隆尧县北楼乡尧张村 打战鼓、拉弦(曲胡) 16岁时跟河南一个曲剧演出人员学习52岁,班主,有家当和设备,操控音响,承接活动2冯国芳 女 隆尧县北楼乡尧张村 唱戏(曲剧、豫剧、河北梆子)14岁时跟河南一个曲剧演出人员学习48岁,会各种打击乐器3何楞子 男 隆尧县北楼乡南汪店 吹大笛(唢呐)11岁时开始,一部分自学一部分跟班学 35岁,一只眼睛残疾4魏景景 女 内丘县金店乡金店村 唱戏(豫剧、曲剧)14岁时在隆尧石村跟一个戏班里老师傅学的 48岁5王贯周 男 老家河南,现住隆尧石村 曲胡,吹唢呐 15岁时在河南宝丰艺校学艺 52岁6孙龙坡 男 任县大北张村 26岁开始学电子琴 养伤时自学电子琴 40岁7景贤 女 隆尧县范贾村 唱老宝 16岁时跟河南一个曲剧演出人员学习 47岁8沈顺星 女 隆尧大市口村 唱戏(青衣)豫剧 27岁在大市口村跟班学习 47岁9陈建 女 河南驻马店市人,现住任县邢家湾村 唱闺门旦 17岁在河南谷田乡跟班学的戏 41岁10郭荣正 男 河南驻马店市人,现住任县邢家湾村 胡子生 18岁在河南谷田乡跟班学的戏 42岁11郭方方 男 河南驻马店市人,现住任县邢家湾村 吹唢呐 14岁郑州某个艺术班学习21岁12郭甜甜 女 河南驻马店市人,现住任县邢家湾村 谈电子琴 14岁郑州某个艺术班 17岁

二、演出场合

隆尧县内的吹打乐班有很多个,随着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好的收入和常年积累的名气,也为了更多的承接活动,每个乐班演出范围都在逐渐在扩大,从原来只在本县内转到多多少少也承接周边县的活动,有临城、内邱、柏乡、巨鹿、宁晋、新河、南宫、平乡、南河等。一般的演出场合,就是在亡者家附近,门口马路、大街上,或者巷子里,有时是在空地上,有时会搭一个简易的舞台,都是露天的,碰上下雨天等就会转移到就近的屋里,继续吹打演出。

三、乐班的传承方式

与“音乐会”不同,“音乐会”的传统和特点之一是其曲目的记载方式,师徒间的传承媒介,是民间乐社的手抄谱本,它们有与曲目一致的相当数量的手抄谱本,如冀中、京、津郊县的民间“音乐会”都藏有传抄的工尺谱本。而也有一般的没乐谱的吹打班、南乐会。隆尧县的吹打班就属于没乐谱的这种,他们的学义渠道或是祖传、拜师或是自学,授艺方式是口传心授。

乐师基本不认识五线谱,有人会一点简谱。因为“文革”时期,如果用工尺谱唱样板戏是对“样板戏”和“革命文艺”的亵渎,因此在政治背景的压力下他们被迫学习了简谱。

据笔者采访的其中一个乐班艺人说,他们大都是白手起家,家族里并无从事吹打班演艺的人,他们有的因为小时候不喜欢学习,所以就要学一门技艺养生,戏曲在隆尧县非常受欢迎,而且鼓吹班也一直比较流行,正巧当时河南的曲艺流传到了河北,并在河北隆尧进行演出,那些河南曲艺艺人想在演出戏剧的同时靠传授曲艺来增加贴用,当时这些艺人老师的学费非常便宜,要的学费很少,常常只要管吃管住就会在家中进行讲课授艺。也有一些是十几岁开始就决定从事这行,于是托人拿一些学费跟当地的老吹打班艺人,边跟班打杂边学习,因为底子好,是学戏的料,有几个因为唱的好、吹得好现在已经非常有名气,还有半路出家比较业余的,比如因为受伤在家,养伤期间自学,或是二十几岁没了工作就跟班打杂当学徒,慢慢也就上道了。班主说,现如今也有不喜欢读书、十几二十岁就想跟班学习的青年,跟了几次班,觉得又苦又累还拿不到工资就放弃了。所以总的说来,如今这些吹打班的艺人,除了能吃苦耐劳外,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喜欢戏曲、喜欢音乐、喜欢娱乐而且喜欢学习,这是现在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已经丢失了的素质。

四、演奏方式及曲目

隆尧县的丧葬仪式表演形式比较多样,有传统戏曲、小调、器乐曲的演奏,也有现代化的流行歌曲、二人转、舞蹈、魔术、变脸等,也有很强的即兴性,会根据现场观众或雇主的要求表演,比如乐器独奏、点歌等。经常演出的就是在隆尧县比较流行的河南豫剧、曲剧、河北梆子、河北小调,有时会唱折子戏,有时唱小的选段,比如大戏“铡美案”“秦雪梅吊孝”“刘公案选段”、小戏“小姑贤”“杀狗劝妻”“狸猫换太子”“卷席筒”等,器乐曲如唢呐独奏“大开门”“小开门”,也会时兴或经典的流行歌曲,流行歌曲进入隆尧吹打班大概是二十多年前,据班内艺人讲,他们虽然会唱戏会拉弦,但并不会唱通俗歌,因为用嗓不一样,学了也唱不好听,还带着戏味儿,后来就有专门唱通俗歌曲不会唱戏的人加入到戏班里来,结果是这种形式非常受人民群众的喜欢,尤其是年轻人,于是就这样发展下去,后来又有更时兴的娱乐元素加进来,比如舞蹈、东北二人转、变脸、洋鼓洋号军乐队等形式。不过所有这些形式都可穿插组合改变,因为有的主家只喜欢听戏,有的主家就喜欢现代化的歌舞,有的主家不做要求,那班主就自个安排,新老搭配,老少口味都满足。主题风格大概分两种:一种是庄重、悲伤的丧葬音乐形式,为的是祭奠亡者,安抚亡者家属;另外一种是娱乐活泼的,为的是替亡者家属答谢和娱乐前来帮忙及吊唁的亲朋好友、街坊邻里。

现如今社会各阶层的演绎和娱乐形式正在不同规模和程度的改变,中国传统的民俗和文化也在被改编,甚至消失,比如隆尧秧歌戏,现在已经看不到。无论如何,民俗经过上百年的延续和传承必定有它的价值所在,庆幸的是这类文化已经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在民俗学、文化学、音乐学、仪式学等研究范围上,这些研究成果都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形式丰富多样的中华民族。希望本文对隆尧鼓吹班社的初步调查与陈述,也能为此出一份力。

①王杰:《河北鼓吹乐》,《中国音乐》1989年第10期。

[1]范国忠.河北唢呐流派研究之二——冀南唢呐流派[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4(2).

[2]李石根.宫廷鼓吹与民俗鼓吹[J].音乐研究,1999(1).

[3]朱建明.对中国传统仪式音乐概念的认识[J].上海艺术家,1999(6).

[4]李坤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丧葬仪式音乐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3.

作者:赵艾娜,文学硕士,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文艺学。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隆尧县班主唢呐
戏痴
安徽文学(2023年3期)2023-03-13 14:37:53
隆尧县人大常委会 探索在“法检”两院设立人大代表监督室
公民与法治(2022年9期)2022-09-20 03:25:32
隆尧县固城镇“三个结合”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公民与法治(2022年1期)2022-02-04 03:02:48
河北省隆尧县齐村中心小学学生作品
又听唢呐
隆尧县人大常委会 多向发力深化大气污染防治联动监督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幼儿100(2016年35期)2016-03-11 19:47:09
唢呐(短篇小说)
红豆(2016年2期)2016-02-16 07:34:32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8
反串
小小说月刊(2011年2期)2011-05-14 14: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