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一诺
“我的灯和酒坛上落满灰尘,而遥远的路程上却干干净净。”我在不经意间被海子的这句话打动了。原来在理想主义者的内心世界里,永远都会有一条路、一条河、一轮红日静默在无边的旷野中。他们带着倦色在那条路上踽踽独行,在那条河里砥砺向前,为了一个不灭的理想,为了一轮亘古仅存的红日,如同逐日的夸父,奉献出他们绚霞一般的生命。
每个时代都有无数的夸父在追逐着太阳。
从鲜花盛开的罗马广场,布鲁诺将自己的生命与远方相连,他高昂头颅用柔弱的血肉之躯忍受着烈焰的炙烤,只为呵护那尚酣眠于襁褓之中的真理;到菜市口昂然赴死的“戊戌六君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风雨飘摇的满清王朝也在直冲霄汉的正气里等来了时代的更替。他们不仅是向死而生的勇士,更是理想最虔诚的朝圣者。
那么理想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是一个身位般唾手可得,还是如蜀道一样难以企及?它究竟是人类对不可能到达远方的臆想,还是对自我生命的致敬?
词人们在满头华发中看见破败,在残冬里遇见消逝,于是怅然吟式微,感慨壮志未酬身先老,揾一把英雄泪;《恐怖游轮》中的主角在无限挣扎后却发现一切不过是上帝设下的轮回圈套,而她也在莫比乌斯环式的生命轨道上无法逃脱;耶和华瞥见百合花,便认为人类枉自劳碌,所有的斗争也成了一场无意义的角逐,虚妄而空幻。
对于理想存在之意义的思索,总让我们落入思维的黑洞。自我意识的压抑长眠,让我们在无法定义自己的同时,也会对他人抱有偏见。那些大把年纪却仍在追求理想的人被我们无情讥讽,“灵魂自由”“精神放逐”则被理解为神经质。在如今的时代,我们缺少那些为逃出迷楼而高飞的伊卡洛斯,缺少大吼一声“我在”的先行者。远方的长路漫漫,我们不应当再为理想的有无争得你死我活,不应当对终极问题犬儒,而应当接过火把,汲智慧之光,照亮今日之迷途。
是的,我在,我愿意做那传播火种的普罗米修斯,直面悬崖与利喙,肩负黑暗与苍冥,只为换得黑夜里那微芒的火光。
是的,我在,我愿意做西西弗斯,将那滚落的巨石永恒地向上推去,独自品尝世界的苦难,只为让关乎光明的理想永世长存。
是的,我在,我愿意当寓言故事里的那只蜗牛,不去感慨生命之卑微、年华之易逝,勇敢地向着金字塔的尖端爬去。
我在,我存在,我不是《等待戈多》里那个甘受命运折磨的流浪汉,我心怀自己的理想,拥有自己的红日,不畏艰辛、风尘仆仆地奔波在理想的大道上。
那是我的过往,也是我的远方。我在大地上,追逐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