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趣·底蕴·审美

2016-10-11 00:29
电影评介 2016年17期
关键词:旨趣底蕴蒙古族

纪国峰

内蒙古自治区曾是我国最鼎盛朝代——元朝的广袤的发祥地之一。内蒙古这方热土既是我国东西方向上最为开阔的自然形成的行政区划,又是唯一能够横跨八个省区,同时,更是唯一能够辐射八方的行政区划,仅其疆域内的国境线即广达万余里。在这方地灵人杰的土地上既涵养了弥足珍贵的元代国家意志与13世纪世界新秩序,更涵养了传之永恒的蒙古族的民族人文精神。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少数民族电影,尤其是内蒙古电影显然首当其冲地必将成为一种既具民族风情旨趣,又饱含民族文化底蕴,同时更以独特的人文审美高标于蓝天白云意象之上的我国少数民族经典的人文传奇。从人文视角而言,其实无论是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人与自然,还是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纯粹自然景观,都有着一种人文预置的内在关联,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有机审美的体现,这一点在许多内蒙古电影之中都有所体现。

一、 民族人文旨趣

(一)民族文化表现

内蒙古民族文化表现仅从其名称的释义已经可以见其一斑,内蒙古即“山的阳面”,由此可见,内蒙古民族文化之中充满着阳光普照的积极的一面,而其实,早在五千多年以前,内蒙古即已成为我国仰韶文化所分布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天苍苍,四野茫茫,牛羊徜徉”的自然生态景观渐成民族人文的一种辽阔表象。蒙古民族以生存状态所固化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自由奔发与勇毅顽强融为一体的价值意识,以及人与自然更和谐的自然生态伦理意识等,都组成了蒙古民族独特的宽广的爱的胸怀。例如,《诺日吉玛》中的女主角诺日吉玛,即将特殊时期下的蒙古民族的人文侧面以一种博大的胸襟展现在了全世界的面前。战争是对灵魂、人性、文化旨趣的最为严苛的拷问,而诺日吉玛正是在这种最为严苛的拷问下,展现了蒙古族同胞的这种人性中的无疆大爱。这种无疆大爱,小而言之是对人性中的创痛的抚平,大而言之则是对于战争创伤的抚平。

(二)民族性格刻画

事实上,追溯民族性格更应关注民族历史,从蒙古族历史上的诸多人物来看,成吉思汗显然是其中当之无愧的翘楚,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位能够被尊称为世界之王的真正王者,人类历史上唯有他能够在人类a众多民族的历史文化上铭刻下如此显赫与辉煌的名字。成吉思汗的最伟大的贡献恰在于其治下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的横跨50个经度的疆域之中,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女竟然可以怀千金而安然地遨游于如此广大的帝国之中,其文化治理与功绩之善由此可见一斑。而影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即以大制作、大创意、大气势、大手笔再现了这一人物形象的曾经的灿烂辉煌,而其对于民族性格的刻画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究其本质,我国境内的蒙古族同胞们的民族性格其实就是蒙古族不羁文化所奔放着的一种不羁的性格,从宏观的民族视角来看,我国境内的蒙古族同胞可谓是人与自然深度融合的最佳典范。

(三)民族精神升华

内蒙古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展现了蒙古族同胞血液中所流淌着的民族人文性情,而且更洋溢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勇敢、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正是民族文化与民族性格的闪光点之上的一种形而上的升华。例如,内蒙古电影《东归英雄传》即表现了这样一种无比坚韧的民族精神。[1]土尔扈特部早在元代即进驻至曾为我国元代领土的伏尔加河上游繁衍生息,到了我国清代,俄国沙皇却对我伏尔加河上游的该部施以残暴统治与民族压迫,该部遂在首领渥巴锡带领下堪称惨烈地进行了一场民族大迁徙,东归祖国。这部影片突出了我国蒙古族同胞民族人文旨趣中的民族精神。与其他地域中的民族精神的最大不同,恰在于其更加广博的对于自由、尊严、价值、命运的那份执着追求,而这种民族精神的升华,显然最终只能归结为一种基于人性的对于人类自身的一种极具智慧的自我关照与更加博爱的推而广之的一种极具天下大同境界的悲悯的普世情怀。

二、 民族人文底蕴

(一)内蒙古民族精神品格中的自我

我国境内的蒙古族同胞的民族人文旨趣,一直是学界不断研究着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种文现象显然来源于异常深厚的民族人文底蕴,而这种深厚的民族人文底蕴显然既是蒙古族同胞集体生活方式的抽象化反映,又是其整体价值系统在坐标系上的如实映射。以铁血豪情统驭下的蒙古族同胞的精神品格,其外表虽然坚硬无比,但是其内在却热情似火。而唯其如此,方能在13世纪的世界历史上,以蒙古民族为座标系标示出一个曾经震铄亚欧大陆的人类历史上至今最为宏大的世界体系。这一曾经的最为宏大的世界体系如果仅就其人文底蕴而言,事实上,是为整个欧亚大陆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全球化世纪,以及维持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民族人文体系。在这一民族人文体系基础之上,建构起了我国境内蒙古族同胞的精神品格中的更趋完备的自我特质。[2]从《额吉》这部影片中即能看到蒙古族同胞的那种久违了的出自于精神品格中自我的宽弘博大与令人动容的慈悲真爱情怀。

(二)内蒙古民族精神品格中的本我

蒙古族演员有着蒙古族精神品格中所特有的低调的人文本我底蕴。就拿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著名蒙古族电影演员巴德玛为例,在其获奖之后,不仅媒体全然找不到其十分详细的生平传记,甚至连其出生日期都会出现报道错误以至于将其年龄由50岁误报成了75岁。事实上,巴德玛此前所饰演的作品不仅曾获得过意大利威尼斯第48届国际电影节的金狮奖,而且也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等殊荣,这些殊荣恰恰反映出巴德玛作为位一名专业演员的低调程度。不仅如此,其最新的一部电影作品《诺日吉玛》更获得了伊朗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与最佳女演员的双料大奖。同样,在《诺日吉玛》这部影片中,巴德玛以其淳朴细腻、深沉厚重的生命体验,以精神品格中的本我,用其生命演绎了影视时空中虚拟的生活的短暂瞬间,而为影视艺术留下了足以传之永恒的精彩一瞥。

(三)内蒙古民族精神品格中的超我

低调且由生命演绎着的,马背上的民族的那种于和谐自然之中,驾驭自然的精神品格本我,为进一步成就非凡的超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基础。蒙古民族精神中留存着新时期、新时代、新世纪所绝无仅有的骑士风骨。[3]同时,恰是蒙元文化的铁血豪情曾经犀利表象所掩盖着的更深层次之下的精神内核,以及人文精髓的民族底蕴才能最终实现精神品格下的超我获得。例如,由蒙古电影集团编导的电影作品《德吉德》,即以其所充斥着的人性情怀较好地诠释了人性中的那种精神品格中的超我。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德吉德遭遇了一场严重的雪灾,雪灾中的羊羔额尔德尼因母羊草料不足而断奶,德吉德则用自己的奶水哺育额尔德尼。这部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纪录风格下更见伟大,在极简主义理念下更显见真情流露,这样的人物形象更能表达出无穷的艺术底蕴,因此更能令观众为之动容,女主人公在表演中既呈现了蒙古民族大爱支撑着的人文底蕴,又表现了蒙古民族精神品格下的超我特质。

三、 民族人文审美

(一)民族人文素养

我国传统文化的群经之首——易经之中早就有言:观天文,以察时变;观人文,化成天下。此语充分阐释了人文素养在建构人文审美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与重要价值,同时也诠释了民族人文素养是民族人文审美不可动摇根基的不易之至理。从我国境内的蒙古族同胞来看,其不仅有着非常深沉的民族人文旨趣,而且亦有着非常深厚的民族人文底蕴,同时,在这种民族人文旨趣与民族人文底蕴所依托着的,恰是人文审美所赖以表现的,人文意蕴所赖以表达的,民族人文的无疆大美,而这也正是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魅力所在。纵观内蒙古影视作品,我们看到除可汗的形象而外,母亲形象、英雄形象等都在现代影视语境下以其民族影视资源更有效地塑造出了基于浓郁民族风情的人文审美。放眼未来长足发展,蒙古族的人文审美不仅将成为民族影视艺术站起来的精神动力,而且亦将成为中国民族影视艺术走出去的一支不可小觑的生力军。

(二)民族人文意蕴

蒙古民族的人文素养为影视艺术提供了强大的人文素养支撑,而蒙古民族的人文素养与与影视意象的深度融合,则建构出了蒙古民族超脱于其他民族的那份民族人文意蕴。众所周知,必先有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然后才有可能建构起泛民族文化认同,进而才能将民族的人文意蕴推送至全球认同。而民族文化认同中的人文意蕴显然需要由人物形象审美来传递给各民族乃至于全世界。蒙古民族的生存方式中的逐水草栖居,为蒙古民族提供了与自然平行的,洒脱自由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由自然而人文、由人文而文化的浸染过程中形成了蒙古民族所特有的洒脱、自由、昂扬的民族人文审美意蕴。而唯有民族人文审美意蕴才能令本土的艺术性发挥得更趋极致,同时,这种民族特质支撑下的人文审美也才能够最大化地丰富内蒙古类型电影的影像时空表现,更有助于以镜头语言与长调视境雕琢出民族人文审美的独特风骨与气度。[4]

(三)民族人文审美

涵养民族人文素养与涵养民族人文意蕴的终极目的,正是为了实现民族人文风骨所支撑下的民族人文审美。我国蒙古族同胞有着与草原一样博大的胸襟与宽广的胸怀,这样的胸襟与胸怀自然涵养了蒙古族同胞殊胜于其他民族的人文旨趣,而基于这种人文旨趣的不断积累、积淀、粹取、提纯,就形成了民族人文审美风骨的完形。蒙古族本民族的人文审美为镜语美学视角下的大众审美揭示了其夺目的光彩,在大众审美基础之上建构蒙古族本民族所特有的民族人文审美氛围,为观众提供由民族人文吸引到民族人文浸润,以及以蒙古族本民族视觉无极彰显民族影视魅力的宏观、博大影视时空美学享受。内蒙古影视作品针对美好中华的气度、精魂、风骨等都进行了多视角的鲜活呈现,为全球观众留下了跨时代、跨世纪,乃至于传之永恒的美的感受,而蒙古民族足以震铄世界的由鲜明的、独特的民族人文特质所建构起来的由人物形象所传扬的艺术风骨亦将传之永恒。

结语

随手一摇策马长鞭,竟以铁血豪情谱就万里江山,历史总是能让人油然回想起蒙古民族曾经的如日中天。诚然,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其实恰是中华各民族的智慧总成与人文总和,其中的任何民族都不可或缺。蒙古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重要的一支,影视艺术则是各民族间无缝沟通与多民族间深度融合的桥梁。纵观世界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我们看到,民族影视艺术必将由传统的边缘化,渐成未来影视艺术发展过程中一段时期内影视艺术高速增长的主流。同时,在民族母语下的内蒙古电影也必将更加多姿多彩,更加五彩斑斓。由蒙古族的的人文旨趣与人文底蕴而建构起来的民族人文审美所表达的鲜明的民族特色更已具有足以震铄世界的艺术风骨。

参考文献:

[1]朴成培.内蒙古电影的起源与发展[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2:61-63.

[2]王倩.蒙古族题材电影的蒙族文化传播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10-11.

[3]张邺.蒙古族的审美观与银幕形象的审美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09:33-35.

[4]刘洁.中国蒙古族电影论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16-17.

猜你喜欢
旨趣底蕴蒙古族
论近代中国的两种法家诠释路径及其旨趣
倍er高级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古今名剧合选》编选旨趣探微
议论文的论法与底蕴
理解粮食底蕴 传承粮食文化
法律论证的修辞旨趣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杨联陞的学术转向及论学旨趣述论*
军事改革的底蕴在于历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