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钦(广东省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518055)
各抒己见:点击本刊文章 议论课改热点 拿来需要选择 选择需要理性—访问美国学校体育的考察报告(上)
宋文钦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518055)
2015年10月,笔者有幸成为深圳市赴美国布朗大学海外副校长培训班学员,在一个多月的培训中,我们听取了近20场美国教育专家讲座,从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评价督导等多方面全面了解了美国的教育状况。在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中,我们参观了罗德岛州17所中小学校(其中公办学校4所,私立学校9所,特许学校4所),还参观了美国东部6所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布朗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西点军校、普罗维登斯职业技术学院)。期间,笔者还就德育和体育的相关问题专访了美国联邦教育部参赞、布朗大学教育系Kenneth K.Wong、美国年度荣誉校长Susanqing、罗德岛州教育局局长Keith Oliveira、普罗维登斯市学区学监Victor Capiien、普罗维登斯市杰出体育教师Sanna、Peter bullock、Marc Pelagalli等人。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一切教育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文化的基础,理性分析和选择才能促进我国教育的健康成长。
第一部分:我们在倾听
2015年11月5日中午一点半,笔者和王守衡博士一起来到美国布朗大学教育系主任Kenneth K.Wong先生办公室,根据一周前拟定的采访提纲进行现场访谈。Kenneth K.Wong先生在美国教育界久负盛名。他父辈是香港人,在美国出生。由于父亲姓王,所以我们都叫他王教授。受到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学习中文,所以采访进行得很是顺利。
Kenneth K.Wong教授是一个随性却严谨的人。“随性”是指其办公室是笔者见过的最凌乱的办公室之一,站在门口一眼望去很难在杂乱的书堆里面找到他的踪迹。“严谨”是指他对我们采访提出的要求和对采访的态度。前一周就要给他列出访谈提纲,并事先详细列出访谈内容,他逐项进行了准备,并提前找好了一个对中国教育有深刻理解的教育系博士,访谈时间也被严格地控制在两个半小时内。在对Kenneth K.Wong访谈前,我们对当地学校已经有一个初步了解,我们从德育和体育的角度进行了深度交流,Kenneth K.Wong的一些观点让我们很是吃惊,一定程度颠覆了我们对美国教育的一些看法。
采访美国教育部参赞、布朗大学教育系教授Kenneth K.Wong
下面是笔者对Kenneth K.Wong的几段访谈实录。
笔者:尊敬的王教授,几天前,您在讲座中说到,目前美国青少年肥胖率高居世界前列,远远超出中国的8%,已经达到25%,美国人超体重人数已经接近49%,而且,近10年有逐步上升的势头。中国也面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问题,政府采用了增加学生的体育课节数、制定全国统一的达标标准、强力推进阳光长跑等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等方式,有的地方如深圳已经采取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校长考评进行挂钩等措施,使困扰多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问题开始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针对美国日益下降的学生体质,联邦政府有什么对策吗?
Kenneth K.Wong教授:奥巴马总统一开始也十分重视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包括夫人米歇尔也都在白宫亲自示范,过环保健康的生活,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推进还是需要校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政府层面发出了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倡议,希望学生远离垃圾食品,让方便面等食品不进校园,利用体育明星的示范影响作用,希望学生过健康的生活,但是美国的政府力量有限,即使是总统其推行工作的力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控枪法案,奥巴马总统就无法推进下去。
由于美国课程标准不是完全由国家层面统一制定的,考核评价权也在学校和教师手上,不像中国有一个统一的体质健康达标标准。各州在制定标准时,由于涉及教师工作量的增加,在推进学生体质健康工作过程中遇到不小阻力。
小学和初中各校一般每周有1~2节体育课,下午三点后就不再安排课程了,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去社区锻炼,当然不是强制性的,到社区锻炼可以自行请教练指导,由于要付一定的指导费,很多孩子就不去锻炼了(注:据后来对普罗维登斯市“杰出体育教师”Peter bullock的采访,他坦言“每天有10%的学生能主动参加下午3点后的社区体育锻炼他就很满意了”)。也许是给家长和学生的选择太多了,所以他们就觉得自己坐在那里玩电子游戏不是很好吗?干嘛要去运动?我觉得这项工作需要整个国家有力地去推动一下,像中国现在做的一样。
笔者:政府在场地、师资和经费方面有哪些措施用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呢?
Kenneth K.Wong教授:教育是由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给钱,基本上是按照2:4:4左右的比例投入教育经费。由于美国特殊的文化原因,社区很多地方属于私人领地,他们不会像中国老百姓为了孩子对教育做出牺牲,他们不会捐出自己的地方来建学校,所以,美国的校园不容易集中,不过我们后面建的学校都会尽量将学校各部分建在一起。其实,有无空地来建设运动场是关键,有无钱还是次要的原因。我们身处的普罗维登斯市在美国属于经济中等发达地区,但是在你们参观的十几个学校中只有一个职业学校是有室内运动场的,其他学校大都是在很小的地下室上体育课,只有罗德岛州最好的公立高中“经典高中”(Classical High School)和“拉萨尔”教会学校(LaSalle School)才有标准田径场。在纽约的大部分小学和初中,学生只能去很远的地方上体育课;学校教师主要是雇佣体育教练(注:相当于购买服务),学校固定的体育教师较少,而且他们大都在社区有兼职。大多数学校只有一个是专业的教练员从整体上筹划安排学校的体育课程,其他学科教师只要通过培训,获得体育教师技能资格证就可以教体育课,在体育教师安排这个问题上我们和中国不同,我认为你们做对了,我们没有把学校体育放在很重要的地位。
笔者:布朗大学作为一所常青藤世界名校,教育系在全美有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从资料中可以看到,学校给学生提供的选修课程有一万多门,但是偏偏就没有体育课程,这样是否在价值选择上剥夺了学生课程选择权利呢?另外,我们通过对近二十几所中、小学和大学的考察发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毕业与否与体育课程无关,即使选修了没有合格也不影响该生的毕业。也就是说学生不修体育学分或者选修体育不合格也同样可以毕业,这样,学生还会主动去锻炼吗?是否会消减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呢?
Kenneth K.Wong教授:美国比较重视自由、个人主义和话语权。这三个是政治、文化和经济价值核心。学生要选择什么课程,政府是无权干涉和强加的,学校要完全尊重学生的选择,比如学校没办法强行要求学生不染发,因为这个是他自己的自由,教师也不能管,学校和官方无法限制,如果真有很大的问题,可以靠民间来推动。尤其在大城市对不尊重学校管理权力的学生没有有效的管理办法,因此,我们从小学就进行思想教育,但每一个州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教育要求,比较笼统和模糊,主要看校长的教育思想,昨天我在课上讲很多校长不想去做,主要是工作难于推动,权威也不够。我觉得我们的校长应该向中国学习,这样才能够在思想教育的机构设置、计划安排等方面有力度地推进。
美国大学课程的选择权利完全交给学生。布朗大学250年前办学就有一个规定:学生不选择的课程就不开设,学生只选自己需要的课程,这也是布朗大学办学比较吸引学生的地方。
学生虽然没有体育课程选择,但是学生可以在外面请私人教练在进行训练,自己学校的学生去运动场运动只需交很少的费用,比如体育馆只要15美元就可以锻炼三个月。高中毕业的学生是否能获得毕业证不看体育选修情况,但是如果他要读一个很好的大学,体育方面有特长就会有优势。大学对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还有奖学金,所以各高中学校都有很多运动队,学校运动队通过学校、州一层一层地选拔,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各种学生球队,水平很高,美国学校体育发展程度是很好的。
笔者:王教授,我们在理解学校体育教育方面可能存在不一样的观点,我理解的学校体育工作好坏是指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教育水平,全体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我们对学校体育评价的重要方面,而您理解的学校体育好坏偏重于运动队的水平高低,您同意我这样的说法吗?
Kenneth K.Wong教授:是的,可能我们是比较偏重于有特长的学生,保底关注不多。
笔者:那天您在课堂上讲到,为了提高美国教育质量,特别是上海PISA考试(注:PISA考试在2000年首次开始实施评价,每三年一次。每次共有60~70个国家与地区参与,约50万名学生参加。中国上海连续多次获得第一,2014年中国有11个省市作为试测地区。测试结果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震惊”几乎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的第一反应。中国上海的学生分别在数学、阅读、科学位列世界第一)对美国教育的冲击很大,美国学生的成绩甚至排在了越南的后面,由此,美国联邦教育部推行了四项改革,其中最有力的就是推行了以州为单位的统一考试,增加如数学、阅读等核心课程,把州考试水平与市长是否连任考核挂钩,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为数不少的学校取消了原本仅有的2节体育课,增加数学课的节数,这种现状您担心是否会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会受到新一轮冲击?
Kenneth K.Wong教授:是的,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上海PISA考试后为了提高核心课程竞争力,联邦教育部曾想到增加数学课程,但由于各州教师工作量等原因无法推进。每个州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在执行联邦教育部的要求时又有很大的自主权,比如在课程标准制定上,许多州不重视,比如较多州都没有统一且完善的体育课程标准,我们州也没有体育课程标准,你们中国有统一课程标准的做法很好。
我们强调学生体质健康应该由学校、家长、社区共同负责,但是如何监控家长和社区不好落实,如果社区和家庭不做就没有了,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笔者:在中国,学生是否读好大学完全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只要高考上线就好了,在收费上北大和其他一本大学收费一样,而美国好大学却不是一般孩子能企及的,以布朗大学为例,每年近8万美元的学费是一般家庭所不能承担的,虽然有奖学金,却只是惠及少部分特殊的学生,并且,由于各校自主录取,没有统一高考,大学对于给学校进行捐赠的家庭,学生往往有入学优惠,这样是否会造成由经济条件决定学生就读大学的质量,造成非本人原因的不公平?在我们参观的几所比较好的教会学校、私立学校中,很少看到收入低的有色人种的孩子身影。
Kenneth K.Wong教授:你说的这个情况在美国学校中是存在的,美国家庭优越的孩子读好学校的可能性往往更大,政府建立的公立学校是保底的教育,是不收费的。但私立中小学或者特许学校是要收一个学年2~3万美元的。另外,美国家长不像中国家长对孩子读书是无私投入的,18岁后孩子就完全属于社会,学生读大学可以通过贷款的形式来支持自己继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