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攻坚战正在艰难推进,局部地区的地王之争却已呈高烧之势。截至5月底,今年全国地王总数已超100宗,“高总价、高单价、高溢价”的土地出让,已经成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最显著写照。在楼市去库存的大背景下,为什么反而引发了如此大规模的“地王潮”?
地王都出现在哪些地区?
公开报道显示,地王通常集中在苏州、南京、合肥、杭州、佛山、北京昌平等地。而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2016年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中,房价环比上涨前三位的正是合肥、厦门和南京,上涨幅度均超过5%,更甚于京沪。
谁在争地王?
央企是本轮“地王潮”掀起的主力。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全国年内成交总价最高的50宗土地,合计成交金额为2013.29亿元,其中有27宗地被国企获得,成交金额达到1094.9亿元,占比均在54%左右。
早在2010年初房价地价齐升时,央企便曾屡争地王,并引发中央严厉的“退房令”,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领域,仅保留16家央企,这一名单后增至21家。然而,如今,“退房令”迟迟未落实,多家本在清退行列的央企仍活跃于房地产市场。每一轮地王涌现,都会引发声势浩大的调控,然而,过几年,地王又卷土重来,地价房价相互推动,呈现螺旋式上涨。
“地王潮”如何影响去库存?
中央去库存的本意,是希望看到三、四线城市高企的库存得到有效化解。而国企,特别是央企接连制造地王,却严重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失衡,使得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房市越发火爆,而数量众多的三四线城市则被“虹吸”得气息奄奄。在这种形势下,全国完成房地产去库存的任务似乎已经变得遥不可及。
同时,由于房地产业体量巨大,涉及行业众多。在为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房市降温的同时,也应尽力避免对三四线城市的悲观预期。在收紧土地供应和扩张信贷融资需求之间如何取得平衡?这无疑需要更加科学审慎地分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