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友华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 南昌330006)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樊友华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南昌330006)
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12月产科实行阴道分娩的产妇8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予以常规化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予以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出血率为4.7%,对照组产妇出血率为16.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产妇分娩后2 h与24 h的平均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妇选择阴道分娩的过程中,辅以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产妇分娩后的出血率,同时还可减少产妇分娩后的出血量,在保障产妇健康与安全方面具有显著的意义,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阴道分娩;预见性护理;产后出血
临床上所说的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分娩后24 h内出血量达到500 ml。产后出血是产科一种非常常见的并发症[1]。据不完全统计,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控制在3%内。但是由于瘢痕子宫二次妊娠分娩比例的增加,高龄产妇等多种因素增加,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不断提高。产后出血给产妇带来严重的危害,有时甚至可直接导致产妇死亡,是产后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随着临床治疗水平与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产科各项临床服务已逐步完善,而预见性护理在产科中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5年6~12月产科实行阴道分娩的产妇8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产妇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为(28.9±2.5)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为(40.1±0.7)周。产妇分娩前,均经相应检查确认为单胎、足月妊娠,无1例凝血功能障碍、胎盘残留与软产道损伤。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产妇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产妇基础性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即在产妇入院时进行各项检查,遵医嘱控制急慢性合并症与并发症,同时评估产妇产力,根据临床常规的护理措施展开护理服务。产后督促产妇排空膀胱,并鼓励产妇早期吸乳、早期盆底康复训练,排除恶露,补充饮食。观察组产妇展开预见性护理模式。预见性护理模式实施程序如下:
1.2.1产前预见性护理预产期前2~3周安排助产士门诊管理,助产士告知孕妇做好各项产前检查,根据孕妇的年龄、性格、心理状态、经济情况以及文化程度展开综合性的产前评估[2]。在充分了解孕妇性格特点的基础上,予以有效的心理护理。在与孕妇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应保持绝对的耐心,倾听孕妇的诉求,并根据孕妇的情绪展开具有针对性的疏导,予以必要的理解和支持,促使孕妇能够保持轻松的心理等待分娩。如果孕妇文化程度较低,且对自然分娩期待值过高,护理人员就需要根据其性格特点与文化背景展开相应的健康教育,促使孕妇对分娩方式有一定的了解。让孕妇了解分娩的具体过程、分娩所需时间、分娩中疼痛程度,及分娩期间注意事项,消除其对分娩疼痛的恐惧。针对身体状况较差的孕妇,需要根据饮食特点,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摄取足够的营养食物,并给予适当的活动指导。如果孕妇合并贫血、高血压,则根据临床特点展开相应的护理,并提高应急方案。
1.2.2产时预见性护理助产人员在产妇进入到产房后,详细介绍经管医生、助产护士及产房的环境,消除陌生感与紧张情绪,指导运用呼吸减痛法来减轻宫缩痛,并督促其进食,保证能量供应,及时排空膀胱内尿液,以免影响产程进展。产妇待产过程中,助产人员应当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与分娩反应[3]。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告诉主治医师,并在主治医生指导下安排产妇端正分娩姿势,特别是在宫口近开全时,指导产妇正确用力。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后,对产妇的会阴部予以评估,认真观察、仔细操作,避免发生软产道损伤。当产妇进入第三产程时,密切观察胎盘剥离情况,指导产妇胎盘分娩,并适当给于子宫按摩,预防产后出血,同时观察产妇是否存在软产道损伤,如有软产道损伤,应及时予以缝合。
1.2.3产后预见性护理产妇分娩结束后,根据产妇临床出血的特点,密切观察产后2 h及回病房后的前4 h。通常情况下,产后2 h是出血的高峰阶段。产妇分娩后,还应密切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如产妇异常烦躁,且面色苍白,但是产后相关指标并没有明显改变,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加强观察,做好应对措施,评估是否存在产后出血,并分析其原因。如果产后出血有增加的趋势,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并告知临床医师及时处理。
1.3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数据都经过SPSS17.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产妇出血率为4.7%,对照组产妇出血率为16.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产妇分娩后2 h与24 h的平均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护理效果比较
表1 两组产妇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 n 产后出血发生率[例(%)]产后2 h出血量(ml) 产后24 h出血量(ml)对照组观察组43 43 7(16.3)2(4.7)125.3±10.7 85.3±4.9 248.5±15.8 140.6±10.9
对产妇来说,产后出血是影响生命安全非常重要的因素[4]。在给予产妇常规化临床处理的基础上,还应给予有效的护理方法。根据产妇的临床特点,在产妇分娩前2~3周,对产妇实行心理与生理等各方面的预见性护理。可根据产妇的体质情况,尤其是对具有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应当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同时在产妇分娩后加强护理观察,观察产妇产后出血的情况,根据产妇产后出血情况,预见性分析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5]。本研究将我院2015年6~12月妇产科实行阴道分娩的产妇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予以常规化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予以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出血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出血率为4.7%,对照组产妇出血率为16.3%,且观察组产妇分娩后2 h与24 h平均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相对于常规护理方法,预见性护理方法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具有显著的意义。
助产过程中常规化护理措施对预防产后出血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不同患者存在个体性的差异。护理人员如果仅仅局限于临床常规化的护理模式是很难达到理想护理效果的。因此,在展开护理服务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孕妇产前2~3周对孕妇展开全面、全方位的预见性护理服务,同时对具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提前备案。产后观察产妇的临床情况,根据产妇出血量的变化做出预测性的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止血措施。综上所述,在产妇选择阴道分娩的过程中,辅以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产妇分娩后的出血率,同时还可减少产妇分娩后的出血量,在保障产妇健康与安全方面具有显著的意义,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肖美霞.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7(6):822
[2]刘光红.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16,15(1):122-123
[3]刘佳梅.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6(36):285
[4]陈娇花,陈淑梅,方秀萍,等.浅析预见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3):243-244
[5]张晓燕.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药,2015,13(29):6
R473.71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7.041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