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以安徽省利辛县为例

2016-10-10 07:53王嘉棣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皖北贫困地区劳动力

王嘉棣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皖北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以安徽省利辛县为例

王嘉棣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目前在贫困地区,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各种人才持续转移、流失,劳动力资源开发尤为亏欠.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本文实践调研项目以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利辛县为例,在收集、阅读相关文献基础上,以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方式,并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密切交流,结合政策文件、资料数据等,针对我国皖北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从劳动力资源现状分析入手,发现存在的问题,认清劳动力转移现象,提出加强劳动力资源开发力度的对策,着力探索解决如何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皖北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劳动力转移;经济发展

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其中皖北地区(包括亳州、淮南、淮北、蚌埠、宿州、阜阳六市)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长期以来在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 2014年,全省GDP总量2.08万亿元,占全国3.3%,而皖北地区GDP总量5767.9亿元,仅占全省27.67%,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对经济的贡献度却很低.

由于人口数量多、素质偏低以及劳动力资源开发不足,目前皖北地区仍属安徽省贫困欠发达地区.因而推动皖北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关系到提升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跟随着国家对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有关政策的导向,2014年11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皖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皖北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皖北地区发展愈发受到关注,如何有效开发该地区劳动力资源,是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1 皖北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状况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要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1].尤其对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皖北地区,加大劳动力资源的开发,是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1.1劳动力资源概况

根据安徽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安徽省人口总量6928.53万人,其中皖北户籍人口3152.48万人,16-60岁劳动力人口1997.41万人,分别占全省45.5%和63.36%.在1784.2万人的就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数达727.3万人,所占比重为就业人数总数的40.76%.由该组数据可知,该地域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劳动力资源质量低、结构不合理以及开发不足,导致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与之成反比.

图1 皖北各市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人数(单位:万人)[2]

1.2劳动力开发状况

为了便于了解以及更加深入地分析皖北劳动力资源的开发状况,笔者选取了劳动力资源开发较为薄弱的利辛县作为实践调查的主要地点.利辛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隶属亳州市,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根据利辛县统计局提供数据,全县耕地180万亩,人口165.9万,其中常年外出农民工近50万,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

2015年7月至8月,实践调查团队在该县工业园区多家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对马店孜、城北、永兴等乡镇分别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对企业工人、在职员工等城乡劳动力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接收合格问卷486份,接收合格率97.2%,其中男性265人,女性221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54.53%和45.47%,以下是对统计数据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体现并分析.

1.2.1开发形式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对该县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优化产业结构配置,提高劳动力素质.目前,该县开发劳动力资源只是以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培养相应方面的专门人才为主导,即通过技能教育、职业培训等形式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没有做到在培训后人尽其才,借机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的结构.其次,在劳动力的自我开发这一形式方面尚有欠缺.

1.2.2开发效果

当前,该县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仍不充分,形式严峻,不利于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可利用资源的深度开发.开发的效果直接体现在劳动力收入水平上,根据本次实践调查的数据,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不到调查总数的10%.多数劳动力仍处于低收入水平,远不及同期平均收入水平.

表1 利辛县城乡劳动力资源构成状况

2 劳动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存在问题

2.1.1教育普及程度偏低

据利辛县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该县的劳动力资源中,仅有3.98%具备大专以上文化,高中文化水平的人数占比9.36%,只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农村劳动力所占比重高达86.66%,这说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而继续学习的人只占到10%左右.这也与贫困县教育发展现状相关,近几年,为大力发展经济建设,财政支出多以基础建设这种短平快的投资为主,教育这种慢回报的行业,得到的关注度很少,从而导致利辛县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还处于偏低的状态.

图2 劳动力文化程度

2.1.2技能水平偏低

根据利辛县统计局的数据,在目前的就业人群中,仅有3.14%的人具备专业职业技能,绝大多数不具备专业技能,这其中又只有14.60%的人愿意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不知道该学习什么,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提高专业技能要自己支付成本,且提高之后就业的工资并没有得到很大上涨,所以就放弃提高的可能性.因为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又缺乏系统的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的工作[3].故现今该县劳动力技术能力的水平对就业层次的影响表现为:劳动力求职的取向还是以简单体力劳动性质的居多.

图3 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和就业意愿

2.1.3劳动力流失较大

因为开发不足而导致的劳动力转移现象十分严峻.调查劳动力中,共转移26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4.83%.其中:省内转移24人,占劳动力转移总数的9.12%;242人进行了省外转移,占劳动力转移总数的90.88%.外出劳动力主要流向上海、南京、杭州、无锡、宁波、苏州、温州、常州、金华和合肥等地.

表2 劳动力转移及去向状况

图4 外出劳动力务工时间分布

外出务工一个月以上11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4.15%;半年以上76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28.74%;一年以上80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30%;二年以上37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14.08%;三年以上33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12.4%;五年以上20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7.6%;十年以上9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3.2%.

2.2问题成因

2.2.1农村义务教育实施力度不强

由于该县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观念较弱,许多适龄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转而交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使得义务教育缺失问题尤为突出.一方面,该县农村义务教育资金投入不够,与县城各学校相比,教学设施简陋、缺乏,而配备的远程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学生教学实验率几乎为零.另一方面,由于该县经济欠发达,很少有教师愿意来农村教学,所以义务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少之又少.以上这些状况,很大程度上致使该县农村义务教育的缺失.大量的农村学生在小学或者初中结业后就辍学出门打工.

2.2.2政府投入少,培训机构少

该县财政资源不富足,基本没有专门的投资支持,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缺乏力量.在经济效益导向下,组织培训的热情不高,培训层次较低并且规模不大.面临着就业单位需要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需求在日益增长,但又无法满足的尴尬处境.由于只有很少政府的扶持,民办培训机构在扩招生源上面临着缺乏资金、缺少必要设备、师资跟不上等困局,学生人数少、办学成本高、学费高、发展迟缓等问题随之产生.大部分的培训机构底子薄,经费少,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和配套软硬件设施都不到位.目前该县除几所驾校、新能源学校以外,基本无规模较高、档次一流、培训质量精良的职业学校,在与企业、市场的信息沟通上缺少条件,大大降低了信息的流通效率.

2.2.3开发形式不健全、内容不完善

目前,该县基层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和就业服务机构不健全,劳动力对这些机构职能也是知之甚少,能够有效利用和掌握这些信息的劳动力更是少之又少.开发形式的不健全、内容的不完善直接导致劳动力主体迁移和就业服务机构的闲置,而许多培训机构收费不合理,服务态度较差,内容不适宜等状况也频频发生.因此而产生的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城乡劳动人口的大量缺失,以致该县的经济发展无法注入新的血液.

3 关于对皖北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3.1加强人力资源的职业教育

农村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教育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直接作用[4].通过调查发现,该县劳动力资源中初中及以下的占86.66%,特别是农村学生初中毕业后即外出打工的现象严重,从长期看对该县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一定影响.因此,应抓住安徽省委、省政府建设安徽职教大省和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机遇,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升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吸引大批初中毕业辍学的基础人力资源,培养成不同领域的专业型技术人才,提升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利于适应新的产业和部门,减轻结构性失业问题和社会就业压力.

3.2提升就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数量

安徽省人力资源数量与GDP及产业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源素质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则更为显著[5].要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促进经济增长,就要进一步加大培训的力度,实现就业技能培训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一是进一步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对农民的培训工作要体现区域特色[6],对各部门的培训任务进行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形成规模培训.

二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待业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士兵等,进行定点就业技能培训,针对其培训意向和就业要求,使他们能够在上岗前掌握一定技能,培训后即可上岗就业.对企业新招收工人,进行符合岗位特点的岗前技能培训,实现稳定就业.对企业在岗人员,开展以岗位技能竞赛为主的提升培训.大力推进创业培训,重点开展创业意识、创办企业和创业模拟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在农民工返乡期间、寒暑假学生放假期间,把握时机,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两后生”培训,并且要以耗时短、见效快、回报高的实用技能为主.

四是提升培训质量.建立起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连,技能水平与收入挂钩的长效机制,并以此提高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3完善基层平台就业服务功能

根据调查,该县各乡镇虽有社会保障所,但主要忙于居民养老保险等工作,就业服务工作无暇顾及.通过本次调查,建议政府要建立动态的劳动力信息档案,做到家底清、情况明、说得出、找得到,共同构建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就业服务体系网络,进一步完善基础平台建设的就业服务功能.平台要向下延伸,人员要向下充实,实现每个村(社区)要有一名专职人员,每个乡镇要有独立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要通过就业资金投入、公益性岗位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完善基层平台就业服务功能.

要想发展经济,促进劳动力的开发,根本问题还在于把劳动力留住,在这个问题上仍需要政府出台一些就业培训政策,建立健全的就业服务机构.而在劳动力培训这方面,还需要根据劳动力时间少,文化程度低,不易学会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丰富健全各项开发形式.

〔1〕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52-53.

〔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安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94.

〔3〕孙立平.我们在开始面对一个断裂的社会?[J].战略与管理,2002(2).

〔4〕万俊毅,张日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式的比较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12):85-88.

〔5〕黄卉,苏立宁.安徽省人力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4):16-19.

〔6〕陈华宁.我国农民科技培训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 (1).

F249.21

A

1673-260X(2016)04-0116-03

2016-02-18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510378164)

猜你喜欢
皖北贫困地区劳动力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