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富群,程 杰,程梦圆
(1.广西师范大学 法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南宁吴圩国际机场 人力资源部,广西 南宁 530048)
家庭经济条件对“新农保”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基于广西4县市农村的调查数据
肖富群1,程杰2,程梦圆1
(1.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人力资源部,广西南宁530048)
利用广西4县市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家庭经济条件对“新农保”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条件对农户是否参加“新农保”无明显影响,但对农户参加“新农保”的意愿、选择参保缴费档次、“新农保”政策满意度等指标有明显影响。改善农户的经济条件,有利于提高“新农保”政策的执行效果。
“新农保”;经济因素;参保意愿;参保档次;政策满意度
政府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政策的直接目的,是通过个人、集体或其他组织以及政府等多元化的筹资,为每个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保障参保人进入老年以后的基本物质生活。但是,“新农保”政策在推行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部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不高、参保人选择的缴费档次普遍较低、政策的衔接性设计难以满足流动农民的参保要求、部分基层政府的财政补贴能力不足等[1]21-25,影响了“新农保”政策的有效性。
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影响农民参加“新农保”重要因素。已有的相关研究有两种结论。一种结论是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条件与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意愿和行为正相关。邓大松等人发现,农户的缴费能力受家庭支出状况和自身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除了一些贫穷地区和贫困家庭外,一般的农户都具备缴纳参保费用的能力[2]141-146。王良健等人发现农户收入多样化程度、收入水平与其选择投保缴费的档次成正比[3]54-58。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农民参保[4]141-146,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户比东部地区的农户更可能参保,但缴费档次更低[5]62-70。
另一种结论是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条件与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意愿和行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张朝华发现,家庭纯收入与农户的参保意愿正相关,而非农收入所占比重与农户的参保意愿负相关,甚至上述两个因素都与农户选择缴费的档次负相关[6]4-9。黄宏伟等人发现,家庭养老负担和教育支出压力是制约农户是否参保和缴费金额的重要因素;在参保的农户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倾向于支付更高的缴费金额;但在是否参保问题上,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农户参保的概率更低[5]62-70。现实当中,很多具备缴纳中高档次参保费用能力的农民在选择投保的缴费档次时往往也“就低不就高”。
已有的研究结论表明,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条件与农民参加“新农保”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农户要参加“新农保”,当然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但农户的参保支付能力并不是决定其参保意愿与参保行为的唯一因素。农户是否参加“新农保”以及参加的水平如何,受经济理性所主导:当信息充分时,农民的参保行为是完全理性的,当信息不充分时,农户的参保行为是有限理性的[7]139-156。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农民对“新农保”政策及其实施规则的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多数农民对“新农保”的筹资构成和缴费细则缺乏了解,会导致农民参保率偏低[8]92-101。看似符合理性原则的“差别化”财政补贴方式并不比“一刀切”财政补贴方式更有效,只有在较高的政策信任程度或较高的边际补贴水平条件下,“差别化”财政补贴方式才可能有效激励参保农民提高缴费档次[9]92-100。
本研究要讨论的问题是农户的经济条件是否影响到“新农保”政策的有效性。这一问题和已有相关研究的主题是一致的,但相对于已有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有两点不同。一是自变量的设置由综合转向单一。已有的相关研究在探讨影响“新农保”政策有效性的因素的时候,往往从各个维度和各个层面去设置自变量。这样做可以增加研究结果的丰富性,但会降低研究的精确性和深度。本研究聚焦农户经济条件这一个自变量,以增加相关研究的精确性和深度。二是因变量的设置由单一转向综合。已有的相关研究在测量“新农保”政策有效性的时候,往往选用相对单一的指标,比如是否参保、参保档次等。但是要衡量“新农保”政策执行效果,单一的指标是难以覆盖该概念的内涵的。基于此,本研究将选择多元化的指标对“新农保”政策有效性进行综合性的测量,以增加相关研究的完整性。
(一)变量及其测量
本研究的问题是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影响到“新农保”政策的有效性。要回答这个问题,至少涉及到两种变量,即自变量和因变量。
1.自变量。自变量是家庭经济条件。参加“新农保”的主体只能是个人而不能是家庭,但家庭是具有天然性和原初性的生产生活共同体,作出参加“新农保”决策和支付参加“新农保”成本的又往往是家庭而非个人。因而要从个体和家庭层面探讨影响“新农保”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因素,其分析单位应该是家庭而不宜是个人。将家庭经济条件设定为定序变量,区分为差、中等、好三个层次,由调查对象自己判断。
2.因变量。因变量是“新农保”政策有效性,指“新农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作为一项泽惠于广大农民的社会政策,“新农保”政策的实际效果应该直接体现在农民身上。要测量“新农保”政策有效性的指标也应该从农民身上去选择。用农民的“参保意愿”“是否参保”“参保缴费档次”“政策满意度”等四个指标来测量。“参保意愿”用里克特量表测量,量表包括主动询问“新农保”政策内容、深入了解“新农保”政策内容、愿意参加“新农保”、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参保档次、有条件的话愿意选较高的缴费档次等5个陈述。量表得分越高,意味着参保意愿越强。“是否参保”有是和否两个取值。“参保档次”分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等5个档次。因为选高档次缴费参保的调查对象比较少,所以数据分析的时候将参保档次归为两类:100元、200-500元。“政策满意度”也用里克特量表测量,量表包括相信参保后老有所养、相信政府有保障、认为所缴费用能安全存放、认为所缴费用会升值、认为能多缴多得、对现有“新农保”政策很满意、认为“新农保”政策缴费合理、人人公平、能够按期发放养老金、有额外补贴等10个陈述。量表得分越高意味着政策满意度越高。
(二)资料收集
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数据资料。基于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操作化,课题组制作调查问卷。为增加研究样本地区分布的多样性,课题组在广西境内立意选择桂林市临桂县、贺州市八步区和富川县、崇左市的凭祥市(县级市)作为调查地点,在每个县(区/市)选择两个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乡镇,对所选乡镇的农村成年居民进行封闭式入户访谈。调查员由广西师范大学的硕士生组成,经过调查技术培训之后,在2012年和2013年的暑假开展入户调查。总共调查了511个农户,每户调查1人。
(一)家庭经济条件对农户参加“新农保”的意愿有明显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处理为分类变量,参保意愿为定距变量。用家庭经济条件处理与参保意愿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家庭经济条件与参保意愿的One-wayANOVA分析结果
如表1所示,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由差向好变化,农户在“参保意愿”量表上的得分由低向高变化,经济条件中等、好的农户的得分超过了总样本的平均得分,唯独经济条件差的农户的得分低于总样本的平均得分。多重比较检验也表明,经济条件好的农户与经济条件中等的农户都有比较强的意愿参加“新农保”,但经济条件差的农户的参保意愿则明显不及前两类农户那么强烈。
(二)家庭经济条件对农户是否参加“新农保”无明显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和是否参保都处理为分类变量。用家庭经济条件与是否参保进行交互分类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家庭经济状况与是否参保的交互分类结果(%;n=498)
如表1所示,有90.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新农保”,其中经济条件好的农户全部参加了“新农保”,经济条件居于中等和差的农户也分别有92.6%、93.0%参加了“新农保”。尽管经济条件不同的农户在参加“新农保”的具体比例上有些许不同,但卡方检验显示这种差异在统计上不具有统计意义。也就是说,家庭经济条件对农户是否参加“新农保”并无明显影响。不管经济条件好还是差,绝大多数农户都参加了“新农保”。
如表4所示,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由差向好变化,农户在“政策满意度”量表上的得分由低向高变化,经济条件中等、好的农户的得分超过了总样本的平均得分,唯独经济条件差的农户的得分低于总样本的平均得分。多重比较检验也表明,经济条件好的农户与经济条件中等的农户都对“新农保”政策比较满意,但经济条件差的农户的“新农保”政策满意度则明显不如前两类农户。
(三)家庭经济条件对农户选择参保缴费档次有明显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和参保缴费档次都处理为分类变量。用家庭经济条件与参保缴费档次进行交互分类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家庭经济条件与参保档次的交互分类结果(%,n=427)
如表3所示,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由差向好变化,选择100元缴费档次参保的农户逐渐减少,而选择200-500元缴费档次参保的农户逐渐增加。家庭经济条件差、中等、好的农户分别有88.6%、78.9%、75.0%选择了100元缴费档次参保,分别有25.0%、21.1%、11.4%选择了200-500元缴费档次参保,卡方检验这种差异非常明显。或者说,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影响了农村参保的缴费档次选择: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更可能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参保,而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更可能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参保。
(四)家庭经济条件对农户的“新农保”政策满意度有明显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处理为分类变量,“新农保”政策满意度为定距变量。用家庭经济条件处理与“新农保”政策满意度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家庭经济条件与政策满意度的One-way ANOVA分析结果
(一)研究的结论
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利用对桂林市临桂县、贺州市八步区和富川县、崇左市的凭祥市(县级)等县市农村511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影响到“新农保”政策的有效性这一问题。研究发现:
1.家庭经济条件对农户参加“新农保”的意愿有明显影响。尽管经济条件好的农户与经济条件中等的农户在参加“新农保”的意愿上没有明显区别,都有比较强的参保意愿,但经济条件差的农户的参保意愿则明显不及前两类农户那么强烈。
2.家庭经济条件对农户是否参加“新农保”无明显影响。不管经济条件好还是差,绝大多数农户都参加了“新农保”。尽管经济条件不同的农户在参加“新农保”的具体比例上有些许不同,但卡方检验显示相互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3.家庭经济条件对农户选择参保缴费档次有明显影响。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更可能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参保,而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更可能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参保。
4.家庭经济条件对农户的“新农保”政策满意度有明显影响。经济条件好的农户与经济条件中等的农户都对“新农保”政策比较满意,二者的政策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但经济条件差的农户的“新农保”政策满意度则明显不如前两类农户。
(二)相关问题讨论
本研究的结论支持已有相关研究的第一种结论,即家庭经济条件与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意愿和行为正相关。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意愿会更强,更可能选择比较高的缴费档次参保,更可能对“新农保”政策感到满意。经济条件好的农户与经济条件中等的农户在“新农保”政策的有效性上表现出较强的同质性,二者虽然在选择参保的缴费档次上有较大区别,但在参保意愿和政策满意度这两个主观指标上保持了一致。经济条件差的农户则在参保意愿、参保缴费档次、政策满意度等三项指标上都落后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可见,要进一步提高“新农保”政策的执行效果,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农户是重点的工作对象。只有以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农户作为工作对象的突破口,才可能补齐“新农保”政策执行效果的“短板”。
本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条件对农户是否参加“新农保”无明显影响。不管经济条件好还是差,绝大多数农户都参加了“新农保”,只有个别农户没有参加“新农保”。这一结论并不代表经济条件对于农民参加“新农保”不重要。如果实在没有余钱,哪怕是最低的缴费档次,即每年每人100元,都承担不起,那也只能站在“新农保”的门坎之外。现在还没有参加“新农保”的个别人就有可能是这个原因。但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不管是经济条件好还是差,对于每年每人100元的参保缴费标准还是可以承担得起的。但是要支付更高的参保费用,就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影响“新农保”有效性的因素是复杂的,有些现象用纯经济因素还解释不了,但经济因素无疑是基础性的影响因素。
影响“新农保”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分散在各个维度,居于各个层面。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究,一项具体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本研究参与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并且是基于新的调查数据得出的研究结论,这可以丰富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但对于整个研究问题来说还只是沧海一粟。而且本研究的结论需要谨慎对待,因为本研究的数据并非来自严格的随机抽样,研究结论至少在理论上是不能推论到总体的。当然,我们在立意选取样本时,尽可能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增加样本分布的多元性,以增加样本的代表性。至少,本研究的结论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证据。
[1] 林筱文,陈晓晨,林宗雄.“新农保”农户参保行为调查分析与政策建议[J].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4).
[2] 邓大松,董明媛.“新农保”中农民缴费能力评估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试点地区的调研数据[J].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4).
[3] 王良健,刘敏.新农保农户参保缴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西北人口,2015(2).
[4] 王永礼,林本喜,郑传芳.新农保制度下农民参保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对福建656户农民的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5] 黄宏伟,展进涛.收入水平、成员结构与农户新农保参加行为——基于全国 30省(区、市)4748户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12).
[6] 张朝华.农户参加新农保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广东珠海斗门、茂名茂南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0(6).
[7] 钟涨宝,李飞.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基于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的调查[J].社会学研究,2012(3).
[8] 常芳,杨矗,王爱琴,等.新农保实施现状及参保行为影响因素[J].管理世界,2014(3).
[9] 金刚,柳清瑞.新农保个人账户财政补贴激励效应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3(1).
Effect of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on Effectiveness of“New Rural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Policy: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Rural Areas in 4 Cities and Counties of Guangxi
XIAO Fu-qun1,CHENG Jie2,CHENG Meng-yuan1
(1.School of Law,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541004;2.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Nanning Wuxu International Airport,Nanning Guangxi 530048)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data from rural residents in Guangxi's 4 cities and counties,the issue that the effect of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New Rural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NRSPI)”policy has been discussed.The research shows: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had inconspicuous effect on whether peasants participate in the“NRSPI”,but impacted remarkably on the intention to attend in“NRSPI”、the selection of premium payment level and the satisfaction of“NRSPI”policy etc.So,it is helpful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NRSPI”policy by improving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of peasants.
New Rural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economic factors;intention to attend“NRSPI”;premium payment level;satisfaction of policy
F842.67
A
1673—8861(2016)02—0107—04
[责任编辑]张琴芳
2016-05-04
肖富群(1975-),男,湖南永兴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劳动与就业、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
广西高等学校一般科研资助项目(200103YB018)、2015“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培育项目(2015SHGZ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