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HPV分型在东莞石碣妇女中的分布特点及易感因素研究

2016-10-10 19:00赖放颖梁广智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宫颈癌

赖放颖 梁广智

[摘要]目的 了解东莞市石碣镇户籍35~60岁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情况及亚型分布,并查找分析可能的行为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对石碣镇户籍35~60岁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收集宫颈口及宫颈管的脱落上皮细胞标本,检测高危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的感染情况及分型的分布特点,并调查受试者的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个数、性伴侣的性对象数目、孕次、文化程度、有无不良爱好,包括是否吸烟与酗酒等,并探讨其与高危型HPV感染率的相关性。结果 石碣镇户籍35~60岁妇女有约7000例接受宫颈癌筛查,有256例为高危型HPV阳性,2例考虑为高危亚型HPV,其中单一高危型HPV感染者223例,多重感染者33例。主要感染的高危型HPV是HPV-52(23.08%)、HPV-16(14.38%)、HPV-36(12.04%)、HPV-18(11.04%)。妇女的年龄越大、初次性行为年龄越早、性伴侣数量越多、文化程度越低高危型HPV感染越高。结论 石碣镇户籍35~60岁妇女主要感染的高危型HPV是HPV-52,16,36和18型,且年龄越大、初次性行为年龄越早、性伴侣数量越多、文化程度越低高危型HPV感染率越高。

[关键词]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布特点;易感因素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6-105-04

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发展中国家有明显上升趋势,患者趋于年轻化。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超过99%的宫颈癌患者感染HPV,所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主要通过积极干预HPV感染。HPV根据致病性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不同亚型HPV的感染地域分布、致癌性、临床症状及危险因素皆有差异,为减少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及为今后选择的宫颈癌筛查方案和健康保健指导提供依据,本研究调查石碣镇户籍妇女的高危型HPV分型的分布特点及易感因素,由于有98.8%以上的宫颈癌的发生与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这13种高危亚型有关,因此本研究主要研究者13种HPV亚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近7000例石碣镇户籍35~60岁妇女中,将HPV阳性的病例纳入本研究。纳入标准:(1)HPV阳性;(2)已婚或已有性生活史;(3)24 h内无性生活;(4)3d内均无阴道灌洗上药史:(5)自愿加入本研究。共纳入256例患者,年龄35~60岁,平均(42.6±11.3)岁。

1.2标本采集和HPV检测

拭去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后,将采样刷置于宫颈口轻轻旋转5周,然后在装有细胞保存液的样品管置于中轻摇洗涤采样刷头部,以收集宫颈口及宫颈管的脱落上皮细胞。立即送检或置于4℃冰箱内保存,并保证能在2周内,通过设置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空白对照,对上述标本进行HPV检测及基因分型,主要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13种高危亚型。并调查受试者的年龄、职业、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个数、性伴侣的性对象数目、孕次、产次、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有无不良爱好,包括是否吸烟与酗酒等。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0.0,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再用x2检验进行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等级资料,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计算优势比(OR),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HPV检测结果

在约7000例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妇女中,有256例为高危型HPV阳性,2例考虑为高危亚型HPV,HPV的感染率为3.66%,其中单一高危型HPV感染者223例,占87.1%,多重感染者33例,占12.9%。其中感染率居前4位的分别是HPV-52(23.08%)、HPV-16(14.38%)、HPV-36(12.04%)、HPV-18(11.04%)。13种高危型HPV亚型感染的情况具体如表1。

2.2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2.2.1单因素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数量、文化程度的妇女之间及吸烟与不吸烟妇女,感染高危型HP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妇女不同的行为危险因素与感染高危型HPV的具体情况如表2。

2.2.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妇女的文化程度、初次性生活年龄和性伴侣人数与其感染高危型HPV相关。年龄越大、初次性行为年龄越早、性伴侣数量越多、文化程度越低的妇女,感染高危型HPV可能性越高。见表3。

3.讨论

生殖道感染高危型HPV是妇女发生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只要控制女性生殖道不被高危型HPV感染就能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报道称我国正常人群妇女生殖道感染高危型HPV的概率(11%~37%)远高于世界5%~10%的感染水平,但是单纯HPV阳性不代表宫颈癌的发生,HPV感染后有可能长期仅存在于皮肤黏膜组织而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经一定时期后逐渐消失,仅有一部分经一定的潜伏期后进一步发展成有临床表现的尖锐湿疣、肿瘤。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生殖道导致病毒基因整合到宫颈细胞,含有病毒基因的宫颈细胞继续存活并增生,就有可能发展为癌前病变或宫颈癌,演变成癌的潜伏期较长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目前有学者认为某些HPV亚型需要其他HPV亚型的协同作用才有致癌,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级别有明显相关性,且有实验证明宫颈疾病患者HPV多重感染(两种以上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即HPV多重感染更易导致宫颈瘤变的发生。

本地区妇女高危型HPV的感染率为3.6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37%,与曾维英等报道的28.1%相差甚远,说明本地区高危型HPV总体感染水平较低,也验证了我国地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其感染状况也有差异的说法。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制由于持续感染HPV-16和HPV-18型导致宫颈癌的预防性疫苗,但是由于不同亚型HPV的感染地域分布、致癌性、临床症状及危险因素皆有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石碣镇户籍35~60岁妇女感染的主要的高危型别是HPV-52、HPV-16、HPV-36和HPV-18亚型,所以已有的疫苗不能覆盖石碣镇户籍35~60岁妇女常见的HPV感染型别,所以必须掌握本地区女性宫颈HPV感染亚型分布的流行病资料,才能研制针对性的HPV预防性疫苗,从而提高HPV的免疫效果,达到预防宫颈癌发生的目的。

有研究表明持续感染HPV的35岁以上女性是宫颈癌的高发人群,本研究结果显示35~60岁的石碣镇户籍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高,高危型HPV感染率逐渐增高,可能与35~45岁妇女的性生活比较活跃有关,而45~60岁妇女处于绝经围期,机体激素较紊乱,导致抵抗力下降,所以高危型HPV的感染率相对较高。由于高危型HPV一般由于感染生殖道导致宫颈癌,所以宫颈癌的行为危险因素中性行为与HPV感染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初次性行为年龄越早、性伴侣数量越多的妇女感染率越高,同时文化程度越低的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也越高,所以要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加强宫颈癌的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妇女对宫颈癌防治的意识和加强宫颈癌的普查力度是必不可少的。

猜你喜欢
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临床筛选的临床价值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宫颈癌,不是那么可怕
如何选择不同效价的宫颈癌疫苗?
和我们有关的宫颈癌疫苗,你了解多少?
宫颈癌疫苗在我国获批上市
宫颈癌疫苗作用有多大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22例近期疗效分析
VEGF在宫颈癌术后放疗的临床观察
ERK及JNK/MAPK通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