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林
顾名思义,乡土地理就是本土的地理,说的是家乡的地理及生态环境,提出来的问题必然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乡土地理知识无疑拥有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特点,其印象是具体的、可感的、生动的、可摸的,自然无需借助太多花拳绣腿式的手段就能把地理环境展示给学生。所以,它对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并强化地理分析能力起着很好的作用。如此,更体现地理课程创新意识的理念,更促进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实践能力,并更深层次地增进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在教学中潜意识地认真挖掘和整合乡土知识的教学资源,使教学素材更丰富,并把有趣的地理事物、现象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来,使它的多层次作用尽可能发挥出来,展现其独特魅力。
一、借助乡土知识,拨动兴趣之琴
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和持久性的驱动力,能否使学生学习充满积极性,取决于学习兴趣这一方法是否充满驱力。乡土知识是诱发地理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毕竟,乡土环境是生活中能够直接触摸得到的,也是学生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又有兴趣了解的知识。如教学“中国地形”时,教师故意提问:“谁从家里骑自行车来上学?”部分同学都举起了手,我特意问:“不举手的同学是什么原因。”学生的兴致被调动了起来,整个课堂充满着议论的声音,“从马踢石骑马都下不来,自行车的刹皮怎么能抵得住”,“赤水一来,自行车被淹走了”,“龙地龙翻身”,“栢叶颤巍巍”,等等。我再接着问:“为什么我们上学会遇到这些问题呢?”学生开始有所思:“因为我镇是丘陵地形。”“那么,中国有哪几种地形呢?”学生联系西坪镇的实际,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加深对教材内容的了解、掌握;并由乡土知识学习中诱发的潜意识的兴趣,并更进一步移植到教材的学习中。乡土知识内容多姿多彩,并使学生感到无以表达的亲切感,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掘乡土知识并运用于课堂,必然极大地丰富教材教学内容,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知识,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从而大大强化教学效果。
二、借助乡土知识,开发创新思维
横跨太平洋、纵越喜马山,可对学生来说,仿佛是遥远的事情,由于物力人力的关系,确实少有身临其境的机会,只能“纸上谈地理”,感受难真切,兴致阑珊。乡土知识最能让学生有莫名的亲切感,学习地理既是有趣的,又是好用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常常要用到比较的方法。选取同类对象,比较异同,就近取材才方便,乡土知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讲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时,我先借助家乡西坪的一种现象导入———西坪是一个生态城镇,其植被面积广,是中国、世界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的发源地,蜚声中外的乌龙茶之乡,闽南乌龙茶的重要集散地,也是我县乡镇重要的茶叶交易市场之一。为什么自清朝时期就是远近闻名的茶市和商品交易市场?学生一下子有了兴趣,引导学生尝试用气候知识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发现,一方面是气候原因,西坪镇延戴云山南麓,位于东经117°50′,北纬25°01′,西坪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6-19℃之间,年降水量在1700-2100mm之间,湿润的气候适合茶叶的生长。由此更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当下做空调茶,要如何调整湿度,才能使茶具有鲜度,又耐品,且质优。分析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地理知识,又激发了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之心。教学中,尽可能利用乡土知识,以通俗化、生活化的方式展现教材内容,析疑解疑,和学生一起探寻身边的地理知识,在那善于发现的眼睛的察觉中,原来,地理就在身边。我们应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其探究能力,使其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运用到生活中,进而化为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借助乡土知识,激发爱乡情感
“掬月西楼袖底凉,孤鸾玉锁鬓如霜。似闻廊外吹横笛,漫逐游丝入梦乡”,故乡的花草虫鱼、日月星辰,无不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乡土知识对学生来说无不如此。生于斯,长于斯,了解家乡,也爱家乡。因此,教师要能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旧貌新颜,收集相关资料。如善用生活媒体、新闻热点,有助于乡土地理的展开,进而丰富地理学科知识,拓宽视野。因此,我让学生不时关注安溪电视台“走近安溪”、《安溪报》、《铁观音》、《梅影仙踪》等相关内容,这些都涉及乡土地理信息。在各种相关内容的拓展中,学生了解到竹藤工艺产业是西坪新兴的朝阳产业,和稳定发展的茶叶产业齐驱并驾,成为西坪镇的两大支柱产业。同学们在乡土地理中感悟了要发展家乡经济,就应该充分发挥铁观音发源地、茶文化旅游区优势,开创西坪山清水秀,茶香氤氲的茶业新局面。在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挖掘并运用乡土知识资源,以乡土知识作为地理学科知识的双翼,让地理学科课堂教学更生动,使课堂充满魅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促使学生激起爱乡情怀,且付诸实践。
地理学科教学中,对乡土知识教学的渗透,能使学生尽可能感受到地理知识不再是天边的那颗模糊的星,不再风云变幻般的抽象,就在我们足下,如此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必然更加多姿多彩、过程会更加生趣盎然,学生对于身边与地理有关的现象、事物将更乐意揣摩研究,从而使得地理课堂的外延得以拓展,把课堂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