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大学生读“书”和大学教学

2016-10-09 15:48曾铁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学教学教学质量读书

曾铁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及其高品质发展的栋梁与主力,他们是读书人、学习者。大学生若不读“书”、少读书,后果严重。大学生不可远离纸质阅读、与之绝缘;数字阅读不能是学生的“正餐”;扩大文化视野,提升学生阅读力、思想力、批判力,纸媒阅读是首要与抓手。优化大学教学、达成高质量教学,端在教师“在场”,贵在师、生多交流、互动。上课,师、生是主角,教师是“讲师”,不能“隐身”;教学,电子设备只是配角、“辅料”,不能本末倒置。

关键词:读书,大学教学,教学质量,学生品质

中图分类号:G3640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生要多读书,尤其是纸质书和经典

(一)大学生理当认真地读“书”

大学生(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是社会及其高品质发展的栋梁,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主力,他们是当然的读书人、学习者。大学生若少读“书”或让读“书”旁落,后果严重、堪忧。实施、达成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及其目的,学生读“书”、读好书是要件与内需,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有智慧的现代人和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推动者需要全方位地营养,多读“书”则是基础与前提。大学生要潜心读书,不能与课本以外的书绝缘;大学生阅读不能只仰仗各种电子终端阅读(即电子化阅读、数字阅读,它含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等),大学生阅读、学习不等于电子化阅读。很大程度上,读书的多寡、读书质量决定着大学生学养、学力及其发展力以及大学生的“能量”与本领。台湾作家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此容颜指的是气质、素养、社交、应变等淑女或绅士风范。大学生是未来的高级劳动者和社会人,他们的质量、水平乃至社会进步、文明与其读“书”量正相关。现在与未来,大学生读书、学习均不可被“鼠标”等控制、牵引;长期依靠电子化阅读,对培塑大学生的儒雅、书卷气和全面提升其素养、能力无积极意义。一位语言学教授面向美国高校学生的最新调查显示,92%的大学生喜欢纸质图书,而非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数字阅读(该研究参与者来自日本、德国、斯洛文尼亚和美国)[1]。培养、造就素质高、能力强的现代劳动者,认真读书是要素与基本条件;知识殷实、文化积淀宽厚和体验丰富乃优秀人才的“底色”与“标配”。开阔眼界、激活思想,对自我、国情、民情和世情有清醒的认识,并使自己不浮躁、有上进心乃是大学生阅读、学习的本质与取向;丰满自己、提高素能,助促社会全方位发展,大学生不可仅是“知道分子”。数字阅读很多时候属看了也似不曾看,收益不大,肤皮潦草地读书、浮光掠影地看书均非“读书”;长智识、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眼睛当回归纸质书,理应精读本专业的元典,并向真正的学者、文化人致敬。

(二)大学生发展和实现人的现代化,读“书”是充分条件

以文化人、文化智人和实现人的现代化,读“书”是充分条件。大学生读书当以纸质书为主,而且要正儿八经,不可草率。学生读书、学习不可痴迷于数字阅读,被数字阅读捆绑、限制,长期地刷屏、沉迷于数字阅读将阻滞学生茁壮成长。“坐冷板凳”是大学生阅读、学习、进步的急需与保障,学生刷屏等兴趣、爱好当大力地自我克制。2015年6月,四川大学谢校长在该校毕业典礼上讲:“我建议大家多读一些经典去积累思想的深度,而不要总是把精力耗费在刷微信上;多用批判的眼光去反思那些现成的结论,而不是去盲目服从那些所谓的“大V”和“权威”;多去坚持自己理性的判断,而不是轻信那些网上的谣言和不负责任的言论;多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或误解,更不要去盲目羡慕和模仿别人的人生。因为随波逐流只能让我们迷失前进的方向,慎思明辨才能真正让我们驾驭未来。”读书是严肃的事,非随意、随便所成;不读“书”、唯数字阅读与“手机控”(与手机为伍、时刻都离不开它),其危害指数大。大量地读“书”是学生发展、壮大的“金钥匙”,此乃他们有内涵、有智有慧、有创造力的基点与进路。同年9月,在南京大学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该校陈校长直陈现代人读书“急”、“碎”、“窄”之病状,他提醒新生:“要成功,得读书”。陈校长说,读书“急”、“碎”、“窄”已成社会通病,这对我们的阅读和知识的获取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急”即读书目的性太强、功利性过重,一味贪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碎”即在大量信息面前人缺乏系统化的阅读,从微博、微信上随时随地“读”到某本书的某些段落,用只言片语理解作品无异于“盲人摸象”;“窄”即只在本专业领域深耕,误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地。很大程度上,手机等已是大学生学习、发展的大敌或“手雷”;热衷于电子化阅读,会为偏见和当下流行的事物所蒙蔽,所获也多是低营养、无营养的东西,久而久之当事者将“近视”、弱智。学习和转识为智需要思考、积淀和发酵。长期的碎片式阅读会使学生养成懒于思考、懒于知识加工的坏习惯,对唾手可得的大量碎片化知识、信息一目十行而不思索;点状化地阅读会使得知识与知识间的关联难以建立,习得的几乎是几无关联的东西,难以形成有意义的知识、文化网络。胡适曾说:“每天花一个钟点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读11万页。这11万页可使你成为一个学者。”此话永远不过时,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大学生们当践行之。

(三)数字阅读不能是大学生读书的唯一方式

基于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绿色化发展之需,大学生不能只是、仅满足于“知道”,理应做‘思考先生。手机、网络上零零星星的信息不足以支撑起完整、稳定的知识、文化体系,通过潜心、系统地书本阅读才能获得有效知识和颇大的精神空间以及构建起知识体系。全面地认知先进文化、人类文明和思想解放、活在21世纪并为社会进步多献力,书本阅读、努力学习乃不二之法;知识富足、知识结构合理和文化视界宽泛的学生,创新力、领导力等会较强,日后将有大作为。大学生进步,读“书”不可或缺;有益地阅读需要认真地圈点、批注与记录,需要静心、全神贯注。大学生全面发展、有“高度”需要品质阅读,而非刷屏直至沦为“键人、鼠辈、触生”;看需要用点“力气”的优质纸质书当主宰大学生的阅读、学习乃至生活。为此,大学教师应关心、指导和辅助、点拨。2015年6月,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在西南科技大学开讲座时提醒学生,应追求“有难度的阅读”,不要单纯地追求消费的愉悦。现在,获取信息很便捷,微信朋友圈里每天都有大量信息,很多人在“知晓”上浪费了许多时光,别让自己变成知道多、思考少的人。大量时间被碎片式浏览占满,这样的阅读多无价值;有所读、有所不读是高质量阅读的现实诉求,也是大学生学习的要务。数字阅读的时间、内容大学生当把控好,它不能成为学生阅读的唯一。中国韬奋基金会聂理事长说:“数字化阅读出现碎片化、娱乐化、功利化、快餐化的浅阅读趋势,这不利于塑造深度的人文修养。”[6 ]大学生需要、需有深度阅读、完整阅读和耐心地阅读,不完整的知识、资讯,必须被理性梳理并建构起系统化的体系,才能体现出知识的力量,继而助学生健康发展。快阅读本质上已背离了阅读的初衷,它非学生及进步所需的“阅读”,这类阅读对人的发展、进步几乎无用;真正的读“书”要心平气静,“沉潜往复,从容含玩”(王元化)。作家贾平凹在上海“思南读书会”上提出:“看书和在网上、手机上看是不一样的,就像男人抽烟一样,对烟斗特别讲究。看纸质书跟看手机的感觉不一样,起码大部分人还是有这种感觉”。大学生阅读不可图省事,刻苦精神、行为不可少,其阅读不能“轻”、俗、快;他们应注意不能被数字阅读羁绊,更不可“跌倒”在数字阅读上。

当下,外事、内事均可问“百度”等,大学生可在网络上找到他们所需的学习资源等。但是,长此以往凡事一“搜”了事,头脑中无“书”、少书或没什么“内存”,这不利于学生储备知识、对知识的加工以及学生的智力、能力之发展。文化是整体性的,不是以碎片的方式存在的;知识、文化有体系,并以一完整的系统来解释世界,推进世界进步。过分、无度的电子化阅读是有害的,阅读的零散化、随便化将让学生专注度降低,学习深度、学习实效下降。阅读非匆匆过目、蜻蜓点水,它须“安静”、在状态;大学生的电子化阅读只能是其读书的补充,不能成为主流。学生课内、外阅读、学习,不能只有、全靠数字阅读;大学生数字阅读的数量需科学地管控。阅读,不能、不会速成,它需要慢工细火;很多时候数字阅读貌似看“书”,效益却空空。大学生属刷屏者、电脑衷爱者或低头e族,长期、高度地信赖手机、电脑阅读,学生将被这些产品牵导、会失去自我,尤其会弱化思想力。大学教师是燃灯者与导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实力和创造力,给力其终身发展,借助一切方法让学生用心读些“书”,教师责无旁贷、理应主动作为,要在力助学生“拨乱反正”。大学生阅读非休闲式阅读,其要义是吸收、集纳、整合知识、文化,进而健全、完备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美丽”自己;大学生阅读需要纸本阅读,特别是细读、精读,学生学习需“青灯黄卷”,不可娱乐化、轻松化。

二、大学电子化教、学不能泛滥、无限度

(一)上课,不能高频度使用PPT等

优化大学教学、达成高质量教学,端在教师“在场”,要在师、生多交流、互动。优效化教学和教育信息化并非电子设备全面进入教学环节,也非教育、教学资源都要做信息化处理和有相关的要求。大学教学当少用PPT、多媒体设备等,上课,教师不能长时段地低头读电子文稿。大学的电子化教学(PPT、多媒体教学、在线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和学习全域性使用电脑)不可泛滥,教师培训专家帕·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里强调:“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提拉大学教学质量,完善、提升教师综合文化素质、能力和提高教师敬业度是关键与保证,教学,使用机器是次要或非必须的。教学信息化应与传统的教学方式配合、融合,不能厚此薄彼或让传统教学法、传统的作业消亡。教师“上课”、“讲课”应是大学常态,这不可稀缺,上课不宜高频度地使用PPT等。北大陈平原教授说:不能过分推崇课件,滥用课件会让教学思路变得狭隘。“是否使用课件,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异,怎么能成为一个评价标准呢?我也会使用课件,但不是每门课、每堂课都使用。因课程不一样,听众不一样,有时候使用,有时候不使用,取决于我讲授这节课的目标。我的体会是,讲得最精彩的,往往是不使PPT。”他提出:“有了课件,你很容易受课件的牵引,没有那种在课堂上突然间迸发出来的激情。当老师的,就像舞台上的优秀演员一样,有基本的剧本,但演出时可以有一些即兴发挥的。如果只是念讲稿,那不叫好老师,很快就会被机器取代的。好老师都会有在台上即兴发挥的欲望与能力,而且,讲到你自己都很兴奋,下课铃响了,还意犹未尽。可这个状态,自从大量使用课件以后,被严重压抑了。课件的使用,确实能帮助你完成教学任务,上课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但由于思路早就限定了,无法随现场学生的眼光和趣味做适当的调整,因此,也就没法自由发挥。这样的课,缺乏激情,也不会特别出彩。”他强调:“上课的时候,老师必须盯着学生的眼睛,照顾大多数学生的趣味和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这是当老师的基本要求,可也是一个很高的境界。”[8]教学,机器仅是拐杖、帮手;大学教学,教师不能是“助教”,应当是“讲师”。上课,电子化教学手段使用过多或只见机器、不见教师,会使学生视觉疲劳和障蔽教师的才华、丰采,从而降低教学效能和学生的获得感。

(二)教学,教师站讲台、使用板书等不能丢

大学教学的主体和重心是师生,电子设备只是配角、“辅料”;上课,师、生是主角;上课应“实”,教师要“在现场”,不能“隐身”。教师“在”课堂和上课有肢体语言、视觉交流很重要;教师站讲台、板书是教学及其目标达成的基石与核心。面对面讲解、分析和及时沟通,教师的感染力和教学渗透力大,教学的有效性较强,且可很好地展现教师之魅力。板书,是教师教学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送信息的最基本方式,它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设计板书、借助板书上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教学素养,从而有助于提升教学品质。合理地使用板书,其教学亲和力、向心力与感召力颇强,大学教学板书、教师讲课不能边缘化或退位,上课恰当地运用板书可以让学生较系统的接受、理解知识,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创新等。教学,教师须有“声”有“形”;力保大学教学水平、实现大学教育目的,上课,各学科教师不能只有、仅用机器,学生只听、只见“声、光、电”。大学文、理科教学,板书不可沦为“旁门左道”或绝迹;上课,教师仍需用板书——排版、色彩、绘画等形式展开教学,以导引学生学习、思考。2013年,英国“学联”大会指出,英国大学生仍喜欢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英国学联副主席皮尔斯在大会发言中援引了“全英学联”对网络教学的调查结果。她指出:尽管同学们在自学中多使用网络,但他们对本专业课还是更倾向于由老师带领完成。她说:那些对网络资源不感兴趣、或不建议使用网络资源的老师讲授的课程,反而更有效果。皮尔斯讲:“我惊奇地发现,同学们如此强烈地希望留住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通常人们总以为,这种课堂讲授的方式已过时。”皮尔斯女士质疑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报告《雪崩来临:高等教育面临革命》。该报告警告,若高校不重视迅猛增长的在线教学,即便是名校也难逃未来关门之险。皮尔斯说:“什么雪崩?什么高教面临革命?这种结论的基点在于,他们认为未来大学生不愿在教室听课,因为他们能从网上和很多地方获取资源。但我们的调查显示,同学们更喜欢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获得知识等。”皮氏说:大家都知道,拧成一股绳,我们能取得更大成绩。单兵作战、自己学自己的,能成什么气候呢?[9]传道、授业,解惑,提高文科、医科、理科、工科大学生素能,助其永续发展,教与学,使用机器不可频繁;机器不能称霸课堂、教室与图书馆,电脑、手机等不可一统大学生的“天下”。大学各科教学,教师不能只在线上、后台,理应在前台、站讲台;刻下与将来,大学的课堂教学、教学面授等基本形态不能淘汰、消亡。

(三)在线作业等不可全面化,要适度、适宜

无论网络及其技术如何发展、发达,大学教师均要牢记教育、培养人才是大学及发展的核心目标,互联网等只是提升、变革教育的一种手段。大学教学当坚持“学生为本、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原则,从教育的基本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等,而非滥用技术让教育、教师“矮子”或“褪了色”。许多事实说明,并非所有学科的作业都能、都要依靠电子设备完成,一些作业需要学生实际操作,有些还需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的书面作业、书面考试等不能少。在线教学内容、在线作业过多容易让学生对电子设备产生依赖,多媒体所展示的巨量的教学素材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但也压缩了学生的反刍时间与想象空间,甚至会让学生丧失部分独立思考能力。依靠电子设备完成作业可能将本应系统的知识反馈转变为碎片式的答案收集,如此反映出的并非是真实的教学效果,此类作业还会构成不费脑力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水平,大学教师还要注意给网络课程、在线教学、在线作业等“温度”,端在突出“人”,以学生及其发展的需求为上。

(四)学习、探究过程不能全时空地依赖电脑等

电脑是重要的学习、研究工具,不过它不能完全地代替人手、人脑,大学生上课、作业和探究等不宜100%的依靠电脑。2013年10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物理学家彼·希格斯接受《新科学家》杂志记者采访时说:“即使我们现在有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也不能只依赖电脑,如果你自己不努力的话,还将是一事无成”。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奥·史密斯在上海演讲时,将其保留近半个世纪的纸质科学笔记一一呈现:从井井有条的方程式,到优美匀称的路径图,工整的笔记令人叹为观止。他说:“尽管现在电脑很方便,但我仍觉得笔记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笔记上的细节,总会提示我转瞬即逝的灵感。”“在科学旅途上,我的每个突破性时刻,都与科学笔记密不可分。”史密斯教授告诉青年人:电脑会记录下你以为有用的东西,但许多真正有用的东西转瞬即逝,来不及记下。比如,有的实验短短30秒钟,却已发生了沉淀、沉淀物溶解等一系列过程,你必须将每一步骤每个变化都原原本本记录下来,才可能为找寻答案提供所有线索。[10]现下,大学生上课做纸质笔记者已很少,大多都用手机、平板电脑快速地拍摄、留存。懒惰、不思考、怕动手是学习、进步之克星,基于提拉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发展,听课、写纸质笔记应倡导、呼吁、鼓励,学生手写课堂笔记的“风景”不能成为历史。

三、小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数字阅读和大学电子化教、学拟纠偏,重在增加其实效性、科学性,不可无限量全面“开花”。纸本阅读与“重”阅读、“硬”阅读可助学生生成淘金式思维(质疑地选择知识等)、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大学生不可有意、无意地与纸质阅读绝缘;数字阅读的内容量、时间当消减,它不能是学生的“正餐”,扩大文化视野,提升学生阅读力、判断力、分析力、批判力和提高学生的涵养、修养,纸媒阅读是首要与抓手。大学生要抓住大好时光用心力地多读“书”,“尽可能广泛地吸收古今中外的精神资源”,为自己进步“打下知识和精神的底子”(钱理群,2015)。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在讲台上春风化雨;上课用PPT等“狂轰滥炸”不足取,它非教改的路向与主标准。电子化教学是手段,非目的,其运用要有方、得体,不可图轻松或为用而用;电子化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维度,它不能成为教学主干,更非教学法宝。大学生虽是成人,但他们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干扰,“网瘾”大、沉迷于网游,被其俘虏,继而精神不振、不思进步、荒废学业之例不鲜见。让学生汲取高知识性内容,并扩大其知识、文化图谱,进而使学生“饱满”、成熟是教师的使命与重要工作。对学生数字阅读过滥或因网游等常逃课之事,学校、教师等不可无视、不管。否则,就是失责。

参考文献

[1]张帅.美国:高校学生更喜欢纸质图书[N].中国教育报,2016-3-25:5.

[2]江世亮.少用手机,多一点面对面交流[N].文汇报,2014-6-7:1.

[3]王珺.如何阅读 怎样行动[N].中国教育报,2015-9-21:6.

[4]覃元理.“花式打卡”活了课堂学风[N].中国教育报,2016-3-28:8.

[5]曹卫东.恪守良知 拒绝犬儒[N].光明日报,2015-7-6:6.

[6]李苑.数字出版 瓶颈在哪儿[N].光明日报,2015-7-16:9.

[7]梁晓声.阅读的好处[N].图书馆报,2013-8-9:B7.

[8]陈平原:大一统教学的弊端要反省[EB/OL].http://news.ifeng.com/a/20150713/44158349_0.shtml,2015-7-13.

[9]胡乐乐.传统教学方法更受英国学生青睐[N].东方教育时报,2013-9-11:10

[10]顾泳.科学笔记,留住瞬间灵感[N].解放日报,2012-10-16:3.

猜你喜欢
大学教学教学质量读书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探析
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E—learning在美国大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与借鉴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教学的影响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