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行与垂直》片断谈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处理问题

2016-10-08 02:25田兴
教育界·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小棒平行交叉

田兴

近日,笔者听了校内新教师的教研课,课题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觉得新教师在课堂教学处理方面确实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我把其中的几个片断实录整理如下。

片断1:新授环节

师:根据大家的充分想象,我们整理了在同一平面上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样子。

师:想一想,给这些情况分分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把分得的序号写在纸上。(以下是师生交流,教师把学生的分类情况进行板书,带括号部分是学生“个性化”的解释)

生1:1、8(竖横)。

6、9(像梯形的)。

4、5(是分开两条线)。

2、3(有角的)。

7(有交叉)。

生2:1、4、5、8、9(不连在一起)。

2、3、6、7(连在一起)。

生3:1、8(平平的)。

2、4、5(没有交叉的)。

3(有直角的)。

7(交叉)。

6、9(像梯子)。

(还有一些举手的学生,教师不再请学生回答了)

师:如果这两根小棒是孙悟空的金箍棒,谁来说金箍棒有什么特征呀?

生:会变长变粗,会无限延长。

师:谁能上来给这些直线延长。

生:我来延长5。

生:我来延长4。

生:我来延长2。

生:我来延长3。

……

(继续请学生作其他几组直线的延长线)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现在我们的分类是不是应该变一下了?

生:4、5、7分为一类,它们都是会相交的,其他的分为一类。

生:1、8不会相交,1、3、4、5、6、7、9相交的。

师:1、8会不会碰到一起呢?为什么?

生:它们都是直直的,延长后不会相交。

师:我们给这种情况取个名字?

生:平行。

(教师随即把前面3种分类从板书中擦除)

点评:请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9种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很好地体现了自主探究的思想,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当学生的发言出现了太多个性色彩的时候,教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只好重走旧路,返回来回想直线的特征,给每一组直线作延长线,以此来表明我们必须有一种新的分类,一种正确的分类。到此,我们发现了影响新教师课堂教学处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案教。当学生的思路不能纳入教师的预设,我们是为因势利导作有效点拨呢?还是为回归教案而重新开始?答案肯定是前者。课堂的时效性决定了教师不能做过多重复的教学行为,而是需要从学生的发言中寻找可利用因素,把握教学契机。以上案例,教学引导是到位的,但顺势引导出了问题,那么,如何针对3位学生的发言进行顺势引导呢?操作办法主要是对这3种分类进行讨论,而不是避而不谈。

方案1:

针对生2的连在一起与不连在一起的分类,教师可作这样的顺势引导:

师:这位同学说把1、4、5、8、9分为一类,那么这一类里还可以继续分类吗?

(教师意在引导学生把1、8先分离出来,并讲出1、8是永远不会相交的,而4、5、9是延长后会相交的,再后来把这种延长后会相交的和一看就连在一起的分到同一类中去,形成新的分类:相交)1、8和2、3、4、5、6、7、9

方案2:

针对生1的个性化分类,教师可做适当的整合。如可以引导学生讨论:

师:根据直线的特征,6、9会不会交叉?那4、5?2、3?7呢?

(学生把6、9独立出来,也有一定的好处,它可以方便下面相交以后的分类:分成一般相交和垂直相交)

方案3:

针对生3的分类,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师:这位同学说2、4、5没有交叉,这种没有交叉与1、8一类有什么不同?(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平行与相交)根据直线的特征,哪些是始终不会相交的,哪些延长后会相交?

本案启示:作为新教师,正确处理好引导与顺势引导的关系非常重要,这种教学处理当然需要一定的智慧与能力,但最基本的前提还是在脑子里储备好这种意识。

片断2:巩固环节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与垂直的有关知识。学得好不好,通过下面的贴小棒的活动就知道了。(每位学生手上都有两根小棒)现在,我在上面置一根小棒,请同学们再来贴一根,要求与这根小棒平行。

师呈现:请大家上来再贴一贴小棒,要求与这根小棒垂直。

(教师小结,课完)

点评:新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充分利用这对关系时常不容易把握,有的是利用过度,有的是利用不到位。在这个环节,应该说贴平行与垂直的小棒这个设计是比较好的,它可以考查学生对于平行与垂直知识的掌握情况,但这个教学素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和展开,而只像走马观花式地过了堂。这里固然有学生思维单调的因素,但这和教师的教学引导也是分不开的。那么这个环节该怎么操作呢?其实只要做适当的引导,增加一定的变式练习即可:在学生贴平行与垂直时,要求他们尽量贴得与众不同而显得有创意。相信在不断的鼓励中,对于垂直,贴出(1)这样的效果应该是有可能的,贴出(2)这样的平行效果也不会很难。

贴了以后还要请学生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贴?怎么证明它们是平行的或垂直的?这样的练习设计拓展了思维的空间,为帮助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建立了一种较为科学的表象。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更深入的理解,我们可以设问: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垂线)可以画几条?(渗透无限思想)这些被画出来的直线彼此之间又有什么联系?(渗透平行线的传递性)为增进对平行与垂直这两者关系的理解,我们可以增加一个环节,演示两条直线从“一般相交—平行—垂直相交—一般相交—垂直”相交这样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以此来揭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情况,不是平行就是相交。如下图示,如学生还表示怀疑,则可请学生举反例。

本案启示:如果把教学设想搞复杂一些,那么我们的教学操作就会显得简单一些。上好一节数学课,我们不仅要关注好的教学点子,更要关注如何把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进行有效的落实。

综上两个片断分析,我们认为,新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处理,必须以先进的理念做向导,继而进行教学手段的锤炼。我们的目标是努力使数学课体现出应有的厚度与深度。

猜你喜欢
小棒平行交叉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逃离平行世界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连一连
再顶平行进口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