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捷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教师要给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以积极的引导,从生活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道德体会。
一、挖掘生活资源,引导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想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就要结合实际生活对教材上的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掌握学习内容。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七上第一课“我是中学生了”的时候,正好是开学阶段,教师可以借助这一实际情况来展开教学,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充分了解校园的一草一木,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对陌生的环境有更多的了解,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接下来的时间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面对新的环境,自己有什么感受?对校园内的环境设施是否满意?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讨论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发表意见,真正感受到学校新生活的含义。
二、结合生活情境,开展教学
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要想让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程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就要让学生对实际生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并且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所以说学生的这些生活经历也会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态度等都是影响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展开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生活当中的情境来开展教学,从学生最熟悉的现象或事物着手,真正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环境保护”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描述这样的生活情境,在公园内、马路上经常会看到有环卫工人在清扫垃圾,公园的水池里经常漂浮着各种各样的垃圾袋、食品包装袋、矿泉水瓶等,这些都需要环卫工人去打捞,有些环卫工人甚至为了捡起马路中间的一个矿泉水瓶而受伤甚至丧命,但是还是有人会随意地丢弃垃圾,特别是在各个旅游景点,这种现象更是随处可见,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这种现实生活情境能直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相关的生活情境的描述,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学生也会意识到环境保护是需要大家来共同努力的,每个人都应该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保护好环境。
三、设计生活问题,体会思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整合,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分析。为了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要想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就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简单的生活化问题的引导就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通过思考分析这些问题,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进而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比如,在学习“抵制不良诱惑”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身边的朋友递给你一根香烟,并且一味地怂恿你尝试,你会怎么做?”“如果有同学邀请你去网吧,你会怎么做?”“上网不小心点开了黄色网页,怎么办?”一些学生的自律性比较强,可能不会接受,但是有些学生却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因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一次的尝试应该不会有问题,所以说面对相同的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将后果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分析给学生听,让学生去联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面对不良诱惑的时候,学生能勇敢地说不,进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总之,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引导作用,让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