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教学评价探究

2016-10-08 08:30李晓琼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9期
关键词:优点评价孩子

李晓琼

一、困境与反思

1.当前学校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现状

“大统一”的思想格局。学校长期以来一直沿用“大统一”的思想格局,统一试题、统一时间、统一批卷、统一答案、统一的结果处理,唯上级试卷为学生评价的法宝,不能更改、变动试卷。更为统一的是每个学校都是考试前10分钟才能统一拆开密封线。绝对的统一,绝对的单一。

唯分数的优生优干评价。当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完全是以考试成绩论高低。期末,我校根据语数外、品德与社会、科学五门课程的总分,依次排名,以此确定校级三好学生和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如果总成绩达标,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的成绩没达到规定的分数,仍不能评选校先进。每学期开学,学校都将上学期评出的优等生署上班级姓名张榜公布在橱窗里,接受全校师生及社会、家长的评议。

默默无声的运动会发奖。无论是学生的单项奖,还是团体奖,都是在运动会期间,由某某老师“及时”地发给领奖者。发奖的人不是领导,发奖时间不是安排在隆重的时刻,发完后也没有听到领导对获奖学生的表彰。我们许多为关注健康、发展体育运动辛勤工作的教师没有听到一句肯定之辞,那些积极锻炼身体、发展体育特长的同学也没有得到该有的掌声。

2.反思现状存在的不足

以上现象说明,来自教育及社会环境中的功利思想支配下的重智倾向,以及由此建构起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质量观在很多地方依然根深蒂固。在很多人眼里,教育的意义就是现在考高分,将来考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或出名、或发财、或升官、或进城。于是,为了能让孩子取得好成绩,教师不惜占用孩子们的课余时间,甚至不顾及他们的个体差异。应试教育的重压使教育渐渐地远离了生命、远离了生活、远离了时代、远离了大自然。

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就指出:我们的教育信念应当是培养真正的人!不能让竞技代替了本该属于孩子们的快乐,警惕‘超值的利益诉求,损害了孩子的健康,家长应该理性,社会更有责任,没有生活的‘考试机器也很难有创新的能力。然而现实却是:不少孩子上学后,原本明亮的眼睛渐渐变得暗淡无光;不少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竟连一个为什么也问不出来了;上学前个个都有“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上学后却被“坏孩子”的标签替代了。求知本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多数孩子上学后却不再觉得幸福,人最宝贵的善良、自信、快乐,求知欲、主动性、创造性,正逐渐离孩子们而去。我们的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精英,但同时也制造了更大一批带着失败心理走向社会的学生。

不仅如此,许多教师也同样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心理不健康者大有人在。许多教师感觉有时发火、生气是自己没办法控制的,烦躁忧郁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师情绪。“教育本应该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

二、理想与争鸣

1.改变现状,实施发展性评价

新课程积极倡导发展性评价,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发展。

作为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教育评价,发展性评价因其不再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发展性评价,主要是基于发展者自身的现实状态与过去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发展者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做出综合的判断,自己与自己比,通过纵向比较分析来明确主体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估计信息、明确防线,以追求更快、更好的进步。

它有以下重要特征:以评价者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注重过程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2.确立评价总目标

新的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就小学阶段而言,班主任的工作总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健体,启迪学生学会学习,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学会审美和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围绕这些具体目标,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学生每个阶段的成长目标。既全面培养,又突出重点。尤其要注重通过发展性评价方案的引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今年一开学,我就给学生发了一份“我要做个好孩子”的调查问卷,要求他们认真填写。当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和孩子们就感恩父母、保护视力、发展特长、三闲(闲思、闲话、闲事)等问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为期几周的热烈讨论,期间采用了口头作文、日记、开展班队活动等形式来交流思想。通过学习交流,学生逐渐认识到了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性。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了学期班级总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并承诺,只要本学期实现或部分实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就可以得奖。奖由自己命名,分低、中、高三个层次,即,我认为我可以得到什么奖?我很想得到什么奖?我最想得到什么奖?每个奖项下面都由自己拟定几条具体标准,不同层次的奖项,拟定的标准不同。学生在一片欢呼声后,都很认真地写下了自己希望得到的荣誉称号和标准。

有了可行性目标的召唤,班上那些做事不积极、学习不主动的孩子渐渐有了变化。虽然他们仍有懈怠,或者忍不住犯错,但只要我悄悄地提醒他们:“不要忘了你的目标哦!”“还要努力才行啊!”每当这时,学生就会羞愧地点点头,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每个月,我都会以问卷形式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平时则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渐渐地,孩子们的表现越来越好。

问卷调查和由此展开的讨论,转变了学生的思想。而荣誉称号的自主选择,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差异,发展差异的育人理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选定了极富召唤性的实际目标,方向明确,主动性强,全面和谐地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摸索与学步

1.做好书面评价

目标是方向,是幸福成长的一个个里程碑。但光有发展性目标还远远不够,学生的幸福成长还必须有具体的评价策略。

用好一张表。评价表是最常用的评价工具。它以“质性评价”为主,既可以反映学业成绩又可以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评价主体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表填写方便,可长时间使用,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上大有可为。

用在培养好习惯上。如,受课业负担重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普遍不喜欢读课外书,为此教师和家长都十分担心孩子的精神成长。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了课外阅读评价表。以每天的自我评价为主,周评则由老师、家长、同学或自己填写。开始几周最好由教师写周评,评语做到热情激励和友情提醒。为了鼓励学生主动阅读,不要给学生下达任务,更不要建立监督机制,唯一的要求就是诚实填写。每周小结则做到评而不比,赞而不责,以榜样示范,以舆论引领。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强(见附表一)。

用在纠正坏习惯上。每个班都有习惯差的学生,他们往往因为习惯差而成为老师工作的“重点”。实际工作中,许多负责任的老师都会靠“守”来矫正他们的坏习惯,可往往因为难以坚持,没能守住。有的老师则使用另外一个字——“逼”,但庄家不能拔,孩子不能逼,效果不佳。笔者推荐,为习惯差的学生制定特殊的成长记录表,动员他们填写,使他们自己跟自己斗,达到分化瓦解坏习惯的目的。以下就是我为听讲习惯差的郭子豪同学制定的“我要听讲”评价表(见附表二):

第一周,他有一天半的时间听讲,我在周评中写道:在五天中,你能有一天半的时间调动“好我”打败“坏我”,真的很难得。相信下一周你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第二周他有三天听讲,我立即为他写了优点卡,贴在教室的光荣榜上。第四周他几乎天天都能认真听讲并且主动发言,我为他发了优点卡和奖品。

学生自行设计表格,进行自我教育。班主任可以先找可以信赖的学生来试行,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在学生自我感觉不错时,及时调查了解,检验学生自我填表评价的效果。如果效果好,可以鼓励班上学生都来设计表格,坚持填写,进行自我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各具特色的评价表,充分体现了“纲要”的指导精神,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用好优点卡。优点卡是用来表扬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所取得的较大进步。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评价工具,获得它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

使用前,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优点卡虽然形同书签,但却不是一张普通的书签。因为它不仅证明自己有优点、有进步,更代表着教师、家长、同学对获得者的肯定。因此,它很珍贵。有了它,获得的同学便能吸取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去继续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更大的成功。

优点卡的制作一定要精美,要求在设计上充分体现获得的意义和获得者的心情。低年级可统一印刷,中高年级则可以发动学生制作。优点卡的发放分两种情况:一种为学生主动申请获得;一种为教师带给学生的意外惊喜。学生主动申请要以填写的“评价表”为依据,一般看近两周的记录情况。意外惊喜则由班主任联合所有任课教师来观察学生,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可以写。优点卡的拟写要抓住五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细节、教师点评,缺一不可。其中“细节”表扬是关键,但不要像“操行评语”那样空泛。

优点卡的发放为每周一次,时间选在每次班队活动时间,发放时一定要隆重。获得优点卡的学生将在一周的朝会课上被反复表扬,优点卡可以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可以带回家给爸爸妈妈欣赏,可以作为书签夹在课本里。

“优点卡”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培养自己身上的“好我”、发展“好我”、让“好我”越来越强大。它既改变了过去口语激励的瞬间性,又满足了学生希望得到肯定的心理需求,优点卡形式新颖、内容充实,既具观赏性,又具有收藏价值。更重要的是一个孩子的优点通过宣传成为全班孩子的优点,成为全班孩子努力的目标;一个星期颁发、宣传一批优点卡,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正确的舆论氛围,形成了一个健康的舆论导向,此时的力量就大了。每一个小小的优点,通过分享机制放大,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做好口头评价

日常工作中,更多的评价是教师的话语。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他们用放大镜找问题,以训斥的方式解决问题,结果弄得学生灰头土脸,情绪低落,得不到积极发展。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又太过“积极”,有时竟对学生错误的做法也给予肯定,美其名曰尊重个性。其实,以上两种做法都会让学生迷失方向,发展受阻。

为了避免一味地批评或一味地表扬,杨瑞清开出了这样一个比例,激励占9%,包容占90%,然后留有1%去提醒。他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要保留这个提醒的底线,但提醒不能太多,激励也不能太多,孩子的成长更多的是在一种自主的状态下完成的。魏书生老师则说:“我总引导学生多学习,少批判,大家互学长处,长处越来越多,大家关系越来越融洽,班级就好管理了。”两位老师的评价观都值得借鉴。

前段时间我和几位同事一起指导学生排练“诵读”节目。由于学生有五十多人,个体差异明显,排练不太顺利。有的教师着急,一会训斥这个不守纪律,一会训斥那个动作难看,学生一脸不高兴,做得好的就埋怨做得差的,做得差的要么沮丧,要么无所谓,要么不服气。一见这种情形,我总会抢着指导,把状态好的同学请到前面,让他们单独示范,有时由我模仿示范。学生都很享受这种肯定,很欢迎这种示范,大家互相学习,气氛融洽了,效果也好了。

其中一个叫郭栩睿的孩子领悟能力强,独诵时气宇轩昂,感情充沛,但他个性过于张扬,只要一闲下来,就不老实。教师总是批评他。他有时乖乖听,收敛一会,有时明显不服气。由于郭栩睿好表现,我便多次单独指导他诵读,每次他有较大进步我都会当着大家的面肯定他,并让他单独示范。积极的评价和指导让他十分舒展愉悦,我也偶尔提醒他约束自己,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虽然他仍然会犯错误,但明显次数少了,看着他的变化,教师也给予了他最大的包容,他更是乐在其中。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先生的话启示我们: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育评价一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幸福成长,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幸福。人性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教育评价一定要多肯定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成长。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白岩小学)

猜你喜欢
优点评价孩子
学生的优点单
12星座之优点大集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