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增钦
摘 要: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数学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渗透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目前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所共同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现状 思考
新课程改革方案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提倡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而不仅仅只限于传统的接受、记忆、联系或者模仿。”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传统的被动接受积极转变为主动创新。然而,在深入调查后发现,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种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提供借鉴。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的偏离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依然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数学知识的传授仅仅浮于表面,没有挖掘教材内容的实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即运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却偏离这个方向,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周密地预先设定提问的内容,完成哪些题目等,学生没有任何主动权,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预设走,从而出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累得不轻,学生收获极少的现象。
2.教学过程设计不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严密周到的预设太多,教学过程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使得学生被动地紧跟教师设计的步伐走,课堂看似紧张而充实,学生收获却相当少。如:
(1)提问过多
人们普遍认为,“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目前大部分数学课堂教学,始终贯彻提问教学法。从新课导入新知识的传授、课堂小结,每个教学环节都在模式化地利用问题进行,教师一味追求提问的“量”而轻视提问的“质”,所以师生互动只能流于形式。比如新知识的讲解环节,应该是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和情感,触发学生认知的矛盾,达到不愤不启,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由于教师设定的问题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致使学生没有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问非但没有引起学生的积极回应,而且使学生的思考浮于表层,这样的问题教学法不利于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2)练习过多
大部分教师认为,数学教学就是在大量练习中完成的。诚然,学生练习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运用知识的机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但是,很多教师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在讲完新知识后,往往立即组织学生根据预设进行练习,练完后又再讲解,讲完之后再练,教师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剥夺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出现“满堂练”的现象,使学生失去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锻炼过程,违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针对问题的解决策略
1.教师吃透教材
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更注重备课环节。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尽可能地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在吃透教材、理解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在广度、深度上超越教材。
2.有效组织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采用独特新颖的方式导入新课。新课的组织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生已有知识,善于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和教学方法进行新课教学。通过课堂提问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学习,诱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和教师答疑等形式。通过增加有效提问,减少无效或低效提问,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并激发学生思考,展示提问的有效性和目的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整体把握教材,化难为易
要让数学教学具有魅力,首先让学生喜爱数学,爱上数学课。如何才能使学生喜欢数学呢?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觉得数学并不难,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把知识学会了,并善于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无限乐趣。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教师能熟练地掌握教材,而后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所谓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指教师要具体掌握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例题和习题,并且从横向了解所教教材每一单元的重点、难点、要点,纵向了解这一册教材与前后各册教材的联系。只有教师熟练掌握教材,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注意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加速学生的认知过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学习难度,就能学得轻松,掌握得快,获得更多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