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兰:一个西方学者的中国情怀

2016-10-08 10:23
今日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甲骨哈佛大学老师

刘新民

上善若水

最初看到艾兰教授的名字,是在她和李学勤先生、齐文心先生合编的《英国所藏甲骨集》上。我对一个外国人研究中国的甲骨文甚感新奇。不过,当时觉得艾兰教授离我太遥远了。

2012年,我博士毕业后来西安工作。2013年得知可以申请公派出国做访问学者。通过互联网,我搜到了艾兰老师的电子邮箱。试着联系,艾兰老师很快就回复了。接下来,来回又发了十几封邮件,反复沟通交流,老师终于给我发了“邀请函”。由于“邀请函”必须符合国家留学基金委规定的格式,才有可能被批准,所以,我请艾兰老师反复修改了好几次,老师不厌其烦每次都认真修改,这一点,我甚为感动。之前申请过加拿大的一所大学,那位教授已经给我发了邀请函,但是当我提出需要按格式把邀请函再修改一下时,大概是由于文化的差异,那位教授可能接受不了这种要求,不愿再修改邀请函,所以加拿大没去成。最有趣的是,在交流过程中,艾兰老师说她的生日和我的生日是同一天,真是有缘!

2014年8月,我的访学申请终于被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计划2015年1月份到美国。2014年10月,艾兰老师让另一位访问学者韩鼎老师给我发邮件,建议我3月下旬再来美国,因为1月份天气太冷了,而且也不好租房子。2015年3月21日,我终于如愿以偿走出国门。

刚到美国时,艾兰老师去芝加哥开会了。但是,在开会之余,老师还发邮件询问我的情况。

海纳百川

第一次走进艾兰老师的办公室,着实令人吃惊。高高的书架上摆满了诸如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文献学、哲学、宗教学、语言学之类的书籍。像甲骨文、金文、简帛之类的书籍,即使是中国人,如果不是专业研究人员,也很难看懂。而且,学科越分越细,即使是专业研究人员,能看懂甲骨文的人,也不一定能看懂简帛。一个外国人,要读懂这么多分属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书籍,是多么艰辛和不易!

艾兰老师于196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学士学位,196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硕士学位,1974年在该校获得博士学位。1972年始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教,1995年夏始任美国达慕思大学教授。她研究甲骨文、青铜器、竹简,长期教授中国古代哲学文献和古代汉语,对先秦的文献、考古、思想和文化颇多涉猎,在文字器物与思想哲学两大领域收获颇丰。

艾兰老师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她父亲是一位经济学家,她本人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完全可以生活得很轻松,但是,艾兰老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学生时代,她曾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会游行活动,抗议美国在越南发动的战争。1972年,艾兰老师和丈夫离开美国去英国。

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专家李学勤先生正在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艾兰老师与李学勤、齐文心合作,对英国所藏甲骨进行调查和施拓,拓集英国十一个公私单位所藏约3000片甲骨。经过辨伪,略去全伪和字迹不清的残片,选用甲骨2674片收入《英国所藏甲骨集》,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图版,下编为释文和附录,于1985年和199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的问世,为研究和澄清甲骨学和商史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提供了信而可征的材料。

艾兰老师对中国青铜器也颇有研究,她曾同李学勤先生合著《欧洲所藏中国青铜器遗珠》一书。艾兰教授对中国青铜器的研究是以对西方汉学及艺术史的通盘了解和独特审视作为理论的铺垫,提出的一些结论往往使人感到新颖且厚实。

令人惊叹的是,艾兰老师一直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她不只是单纯研究中国古文字,而是试图通过古文字的研究,进而探索理解中国古人的思想。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从艾兰老师的著作《龟之谜》《水之道与德之端》中可以看出,她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她运用西方哲学中的隐喻理论研究中国上古思想,运用结构主义理论研究中国上古神话,均有所创见。

《世袭与禅让》原是艾兰教授的博士论文。1970年开始写作该文,1974年交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1年,该文稍做修改后出版。该书中,艾兰老师出色地借鉴了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与方法,揭示出隐藏在传说背后的深层结构,显示出历史的本来面目。《世袭与禅让》是借用结构主义方法来研究中国远古传说的一部成功之作。

艾兰老师在《龟之谜》中对神话学理论的应用颇具匠心。她提出:“要理解中国古代神话思想,不能只看单个的、孤立的神话故事,而必须看神话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宗教思想的整个体系;在研究神话的同时,也研究艺术、宇宙观和祭祀占卜等内容。它们都是同一个底层结构上的产物,只有在这整个体系的语境中才能理解它们的含义。”这种广义的结构主义思想贯穿全书。神话、艺术、祭祀、占卜,还有宇宙观都是神话社会里一个完整的信仰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们都源自一个相同的宗教结构。

艾兰老师将她对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本喻的探讨写进了《水之道与德之端》一书。中国早期哲人认定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共同的原则,哲学思想的概念都以源于自然界的本喻为模型。例如,“道”这个概念尽管抽象,但它也是以水的隐喻为原型的。“道”的最初意象是指以泉为源的河流。由此,意象进一步拓展,尤其在道家文献中被扩展为无形无象的水自身,由坚冰到蒸汽的各种形态。艾兰教授认为,古代中国直接向自然界寻求对宇宙和人性的理解。这个自然界是农业社会的自然,水与植物便成了早期中国人理解宇宙的最为重要的基本隐喻。接着她便从隐喻理论的角度对先秦诸子思想中的道、无为、天命、万物、自然、人性等概念范畴进行具体而微的分析。

艾兰老师同时担任美国中国古代学会的会长,还主编了一本刊物《古代中国》 (《Early China》)。

和同龄人相比,艾兰老师生活得很充实,但的确很辛苦。艾兰老师生于1945年,今年已经71岁了,但是还要给本科生上课。除了上课,还要写论文、编杂志,参加学术会议。今年一直在忙着整理翻译一本新的专著《湮没的思想》。几乎每周都会看到从世界各地寄给艾兰老师的书籍和信件。总之,艾兰老师总是那么忙碌。

云布雨润

2015年4月10日,艾兰老师第一次带我们去哈佛大学。那天刚下过雪,沿途冰天雪地。那次去主要是听一个考古学的讲座。讲座没有开始之前,老师说她要去逛书店。讲座之后,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哈佛大学博物馆。那次参观,我第一次近距离观看专家怎样鉴定青铜器的真伪。最后,哈佛大学汪悦进教授请大家共进晚餐。

5月30~31日,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国文字系统及其与苏美尔、埃及、中美洲文字系统的对话”国际学术会议。艾兰老师原本要参加会议并当主持人的,但是由于有其他要事去不了,艾兰老师就派我去参加。在那次会议中,我有幸认识了很多知名的专家学者。在与大家的互动交流中,我也进一步知道了艾兰老师在学术界的分量,由于艾兰老师没有参加会议,很多学者深表遗憾。

会后,我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宋镇豪先生接到了达慕思大学。艾兰老师带领宋先生参观了达慕思大学校园,并参观了史学泰斗李学勤先生当年住过的房子。艾兰老师还安排宋先生给大家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6月4日早晨,艾兰老师带领大家去哈佛大学博物馆参观。这次在哈佛大学,我有幸第一次摸到了甲骨片,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甲骨片。我们戴上白手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每一个甲骨片和每一个字。

宋镇豪先生和他的两位同事认真地统计哈佛所藏的甲骨片数。原来这次哈佛之行,艾兰老师和宋先生有特殊使命在身。中午12:38分,我们终于走出了哈佛大学博物馆,宋先生兴奋地说,我们终于完成了三代甲骨学家的夙愿。过去学界一直传说哈佛大学收藏了一批甲骨片,但是究竟有多少片,没有准确的数字。三代甲骨学家都想弄清这个问题,但是,民国时期内忧外患,第一代甲骨学家根本就无法实现这个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又因为种种原因,第二代甲骨学家同样没有实现愿望。改革开放后,尽管国门打开了,但是开放的领域、层次、广度、深度都有一定限度,加之语言障碍、思想障碍、文化差异,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第三代甲骨学家还是没有实现愿望。直到2015年,若从1978年算起,改革开放都37年了,第四代甲骨学家才实现这个夙愿。

假若不是艾兰教授从中牵线联络,一般人很难进入哈佛大学博物馆统计收藏的稀世珍宝。联络人必须既懂甲骨文,又懂英语,既了解中国文化,又了解美国文化,在学术界还要有很高的威望,另外,还要有出色的社交能力,这样才会取得对方的许可。

这两次哈佛大学博物馆之行,让我大开眼界,也顿感一年的美国访学收获颇多。

春风沂水

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黄达先生说:“我们要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无障碍地自由漫游。”这种境界,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但是,作为一种理想,却激励着很多人为之奋斗。黄先生的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中国人,同样也适用于外国人。不管是中国的学者,还是外国的学者,若能既了解东方文化,又了解西方文化,不但会摆脱更多的偏见和盲从,而且对待世界的态度会更加包容和从容。

艾兰老师在英国生活23年,在美国生活将近50年,而一辈子又研究中国文化,既懂西方文化,又懂东方文化,因此,艾兰老师看待世界比一般人更加客观、公正、平和、包容。

这些年,有的人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例如,有的中国人盲目崇洋媚外,20世纪80年代有首歌曲唱道“外国的月亮比咱圆,外国的厕所洒香水”,认为欧美什么都好,中国什么都差,而对中国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和中国飞速发展的事实置之不顾。而有的人又妄自尊大,认为中国什么都是世界第一。不管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各有长短,谁也战胜不了谁,未来世界更多的是两种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我们不但要尊重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更要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世界才会变得日益美好。

艾兰教授作为一个外国人,都能历尽艰辛和磨难认真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我们中国人自己为什么不去认真读点古书,静心思考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呢?在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向艾兰教授学习,做一个既了解东方文化,又了解西方文化的“地球村”新居民呢?

猜你喜欢
甲骨哈佛大学老师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说甲骨新缀所见的“南孟”与“奠子方”
甲骨释字四则
看一眼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刻在甲骨上的爱情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