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荣斌,吉文林,赵旭庭,周春宝,宋成义,王日君,杨廷桂,
掌子凯3,王宵燕1,彭德旺4,杨元清5,韩大勇6,倪黎钢6
(1.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2.江苏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3.江苏省畜牧总站,南京 220000;4.泰州市农业委员会,江苏 泰州 225300;5.姜堰市种猪场,江苏 姜堰 225500;6.江苏姜曲海猪种猪场,江苏 泰州 225300)
苏姜猪新品种培育及展望
经荣斌1,吉文林2,赵旭庭2,周春宝2,宋成义1,王日君2,杨廷桂2,
掌子凯3,王宵燕1,彭德旺4,杨元清5,韩大勇6,倪黎钢6
(1.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2.江苏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3.江苏省畜牧总站,南京 220000;4.泰州市农业委员会,江苏 泰州 225300;5.姜堰市种猪场,江苏 姜堰 225500;6.江苏姜曲海猪种猪场,江苏 泰州 225300)
由江苏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大学、江苏省畜牧总站、泰州市农业委员会、姜堰市种猪场、江苏姜曲海猪种猪场等单位共同承担培育的苏姜猪新品种,自1996年开始,历经16年,完成6个世代的选育,达到了预定的育种目标,于2013年通过了国家新品种的审定。
1.1 选育目标
育成产仔数多,肉质优良且有较高瘦肉率的瘦肉型新品种猪。
1)体形外貌:全身被毛黑色,耳中等大小、下垂,嘴筒中等长且直,背腰平,腹线较平,后躯丰满,有效乳头7对以上。2)繁殖性能:母猪初产仔数10.5头以上,经产仔数达13.5头。3)肥育及胴体性能:体重20~90 kg,肥育期间平均日增重550 g以上,料重比3.3∶1,90 g体重时屠宰胴体瘦肉率56%以上。4)肉质优良:肌肉pH1,6.0以上,肉色评分3.0以上,肌内脂肪3%以上。5)杂交利用:杂交猪体重20~90 kg,肥育期间日增重650 g以上,胴体瘦肉率60%以上,肉质优良。
2.1 亲本猪群来源及血统
苏姜猪新品种父本、母本来源较广,且血统丰富。
父本杜洛克公猪共有22个血统(美系16个,台系6个)28头公猪,来源于深圳市、广东省、江西省、湖北省、浙江省和江苏省的8个杜洛克种猪场。
母本姜曲海猪来源于江苏省姜堰市种猪场的12个血统22头母猪;枫泾猪来源于上海市松江县种猪场2个血统2头公猪。
2.2 基础群组建方案
为了使育成的苏姜猪新品种具有优良遗传背景,父本杜洛克猪,母本姜曲海猪和枫泾猪,均在杂交前进行氟烷基因检测,剔除掉Haln等位基因个体。通过杂交组建选育基础群时,共含有15个家系血统,其中10个正交家系,5个反交家系。
基础群的血缘成分杜洛克猪占62.5%,姜曲海猪和枫泾猪各占18.75%。
2.3 选育方案
育种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方法,自基础群组建后进入0世代,以后连续5~6个世代,1~1.5年为一个世代,头胎留种。每一世代种猪的选择分4个阶段,即45日龄断奶、120日龄、180日龄和初产母猪断奶。
1)第一阶段选择
选择时间:仔猪45日龄断奶时。
选择原则:多留初选,尽可能保留公猪血统。
选择方法:首先,淘汰出现遗传损征的全窝仔猪或在其中留少数母猪和外形失格个体(指毛色、头型、乳头数不符合品种要求):主要选择窝产仔数,结合仔猪生长发育以窝选为主。每窝仔猪中至少选择1头公仔猪,2~3头母仔猪。
选留比例:公猪约选40%(在断奶仔猪中选择);母猪约选75%(在断奶仔猪中选择)。
2)第二阶段选择
选择时间:120日龄。
选择原则:酌情淘汰少数公猪个体和较多母猪个体。
选择方法:个体表型选择,淘汰体形外貌差,45~120日龄阶段平均日增重低于群体平均数1.5个标准差以下者和患病者。体形外貌要求符合瘦肉型:颈、肩部紧凑、背腰长、腿臀丰满。
3)第三阶段选择
选择时间:180日龄。
选择原则:是重点选择阶段,在提高选择准确性的目标下,加强选择强度,多淘汰。
选择方法:进行外形鉴定(外形鉴定标准见表1),不合格者不参加指数选择;采用选择指数法。
180日龄采用指数计算公式:
I=3.22x1+3.88x2-35.84x3
选留比例:公猪选择为断奶阶段选留数的20%~30%,母猪选择为断奶阶段选留数的30%左右。
4)第四阶段选择
选择时间:母猪初产后断奶时。
选择原则:母猪以本身的繁殖成绩选择,公猪以同胞母猪繁殖成绩选择。
选择方法:按照母猪繁殖成绩(窝产仔数、断乳窝重等)进行选择,凡是生殖器官有疾患而且屡配不孕,后代中出现遗传缺陷者不予进行选择。
图1 基础群组建杂交方案
2.4 选配方法
1)杜枫姜猪与杜杜枫姜猪选配时为随机交配,同时结合同质选配,以增加群体内基因随机组合频率,多出现优秀个体,经过选择建立基础群。
2)第1世代选配原则是家系内避开全同胞和半同胞的随机交配和适当跨相邻家系间选配;第2世代采用家系间随机交配(避开半同胞);第3世代以后则又采用家系内交配,同时注意优秀个体的重复交配。
3.1 毛色分离与纯合
基于选育目标,选育过程中选留毛色为黑色的个体,淘汰非黑毛色个体,同时采用选种选配来控制非黑毛色个体出现的频率,所得后代中黑毛色个体的比例明显增加。经过选育,苏姜猪非黑毛色个体出现的频率稳定在2.0%以下。统计育种场第6世代401窝,4 536头苏姜猪仔猪,其中全黑毛色个体4 465头,占 98.43%;非黑毛色个体71头,占1.57%。毛色选育结果见表2。
表1 苏姜猪6月龄品种特征、体质外形评分表
表2 苏姜猪各世代毛色分离情况 头
3.2 繁殖性能
3.2.1 母猪初情期与初配体重
苏姜猪母猪初情期159.05±20.06 d,发情周期为20.31±2.05 d,初次配种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通常在第2~3次情期配种,初配体重为78.29±6.15 kg。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苏姜母猪发情配种情况
3.2.2 母猪窝产仔数
苏姜猪各世代产仔情况见表4。苏姜猪各世代的初产母猪平均总产仔数在10.5头以上,经产母猪3~6胎平均窝总产仔数由0世代13.41头提高到6世代13.90头,变异系数由13.18%降低到11.04 %。统计分析表明:苏姜猪0~6世代初产母猪平均总产仔数的群体遗传进展为0.34,平均每世代的遗传进展为0.06,经产母猪平均窝总产仔数的群体遗传进展为0.49,平均每世代的遗传进展为0.08。
表4 苏姜猪各世代产仔性状 头
表5 苏姜猪各世代肥育性状
3.3 肥育、胴体和肉质性状
3.3.1 肥育性状
苏姜猪各世代肥育性状测定结果见表5。肥育期试验结果表明,苏姜猪平均日增重由0世代657.28 g提高到6世代700 g,变异系数由10.55%降低到6.14%;说明苏姜猪平均日增重逐步提高,变异系数逐步降低。
3.3.2 胴体性状
胴体性状测定结果见表6。苏姜猪第6世代的屠宰率达72.4%,胴体瘦肉率由0世代55.27%提高到6世代56.6%,变异系数由9.48%降低到6.18%,平均背膘厚由0世代29.81 mm降低到6世代28.45 mm,说明苏姜猪的胴体性状指标逐步提高,变异系数呈降低趋势。
表6 苏姜猪各世代胴体性状
3.3.3 肉质性状
苏姜猪肉质性状见表7。苏姜猪第6世代的pH1为6.20,无PSE肉和DFD肉,肉色评分为3.1,肌内脂肪含量为3.2%。另外,对苏姜猪第6世代背最长肌中脂肪酸组成比例、风味物质,组织学结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为55.58%,肌苷酸含量为1.68 g/kg,肌纤维直径为66.90μm。
表7 苏姜猪各世代肉质分析结果
苏姜猪培育目的是可以直接生产优质黑猪肉,也可以作为母本品种,与国外引进瘦肉型父本品种进行商品猪杂交生产,因此在培育过程中,我们多次进行苏姜猪与长白猪、大约克夏猪的杂交配合力测定(表8),试验结束后随机选取部分个体进行屠宰,测定其胴体性状(表9)。试验数据显示,苏姜猪与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杂交效果都具有较好的配合力(表8、表9)。
表8 苏姜杂交猪肥育性状测定结果
表9 苏姜杂交猪胴体性状测定结果
表10 苏姜猪ESR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
在苏姜猪世代选育中,我们探讨苏姜猪ESR基因的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在世代选育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及与猪群产仔数的关系,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906头、2~6世代苏姜猪ESR基因PvuⅡ酶切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和单因子方差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苏姜猪群的产仔数的关联效应,结果,ESR基因在苏姜猪的第2~6世代中B等位基因频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BB基因型个体从第3世代开始出现,并且频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表10)。仅考虑公猪基因型,与配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死胎数之间无显著差异(表11),但不同基因型公、母猪交配后母猪产仔数则有显著差异(P <0.05)(表12)。ESR基因的PvuⅡ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对不同基因型公、母猪交配后母猪的产仔数有显著影响。
表11 公猪不同ESR基因型对母猪产仔数性状的影响
表12 不同基因型公、母猪配种对产仔数性状的影响
1)今后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进一步增强推广力度,扩大推广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
2)开展持续选育,不断提高苏姜猪生产性能,重点提高产仔数,保持优良肉质。同时以苏姜猪为母本,开展配套系选育,提高苏姜猪生命力。
3)有计划地进行苏姜猪种质特性测定和肉质优、抗病性的分子水平的创新研究。
4)探索产业化开发新模式。以加工企业和苏姜猪育种场为双核心,联合养殖企业(合作社),形成“育种场+扩繁场+养殖企业(合作社)+深加工企业”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增强与养殖企业的利益联结,共同建设苏姜猪生产基地,发挥市场品牌效应,形成苏姜猪产业品牌优势。
略
2016-05-23)
江苏省科技厅“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姜曲海猪瘦肉型品系的选育” (BE2001364);江苏省科技厅高新技术项目:“应用现代遗传育种技术选育姜曲海猪瘦肉型品系(3-5世代)(BG2006303);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应用多基因聚合技术辅助选育姜曲海猪瘦肉型品系"(BE2009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