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舸
[摘 要]自主学习,即自觉主动学习,简言之,就是自己学习。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观进行研究,从自主学习观的含义和特征、树立自主学习观的意义、如何树立自主学习观三个方面阐述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学习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49-03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观的含义和特征
学习是学习主体(学生)对各种知识不断接触、理解、吸收、消化、内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对知识和观点以及蕴含其中的原理、定理或理论的把握和应用,锻炼学习主体(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使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追求,从而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这一过程的顺利完成与学习主体(学生)自身的状况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自主学习,即自觉主动学习,简言之,就是自己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学习主体(学生)自己主导学习。它是在学习目标、学习进程及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实施、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
自主学习观具有三层含义。1.自主学习是针对被动学习而言的,是学生自主意识的外化和显现,也是个体内在的本质力量的展现。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主见地进行整体规划,自激学习热情、自主安排时间、自定学习目标、自选学习内容、自营学习氛围、自创学习方法。2.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注重启发和激励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自觉、自律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3.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成为学习的主人、时间的主人,是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必然选择。自主学习,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动力,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从自主学习观的含义,归纳出自主学习观具有四大特征。1.自主性。自主学习不同于被动学习、依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启发引导学生,学生的角色转变为积极主动思考,教学双方良性互动,共同优化和完成学习过程。2.主动性。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用高度负责任的精神、热情和蔼的态度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形成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产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不断趋向主动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3.创新性。自主学习过程不仅体现了教师进行创新性教学,而且体现了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这种创新性是相互融合的过程,需要师生双方共同默契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教与学的整个过程。4.协调性。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如认知、情感、个性、意志、爱好等,这些心理品质相互发挥作用的过程,需要学生全方位协调自身的心理状态。同时,要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过程,师生双方必须进行良好的互动和配合。所以,学生的心理品质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就至关重要。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熟悉和了解大学生自主学习观的含义和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自主学习观,这是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观,有助于大学生建立乐学、好学和喜欢学习的情感;有助于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学习方法和学习小窍门,不断推动学习进程,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智商水平,为智力发展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情商水平,使学生自身内在的人格个性、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情商因素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的意义
“按照现代学习论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本质要求。从根本上来说,在学习社会中,教育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的实践活动。”[1]
大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必须树立科学的自主学习观。目前,国内高校的基本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完全建立,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完全发挥。教学重“教”轻“学”;重视“教”的研究,轻视“学”的研究;注重如何“教”,忽视如何“学”。教学,教与学,本质上是一项双向活动,但现在却退变为教师“教”的单向活动,学生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即“要我学”,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发挥出来。这样的被动学习状态,不仅影响学习效果,同时阻碍个性发展,严重束缚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与新世纪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高要求相去甚远。为了解决当前高校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强化以“教”为主导、“学”为自主的教学意识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共同构成的双向互动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学的实质,首先是教师的指导,然后是学生的认知。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转化过程。换言之,在教学这个双向互动活动中,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很难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配合,教学所能让学生学到和掌握的知识必然极为有限。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观,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激励学生主动驾驭学习活动,确立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消化知识、整合知识、内化知识、批判知识和创造知识。教师是学习的向导,而不仅仅只是机械式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仅仅只是只知道机械式吸收知识的一块海绵。学生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这样才能吸收、消化、体会、领悟、内化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实质,进而创新创造知识。
(二)强化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意识
从人的成长规律角度考虑,大学生已经具备比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具备初步的专业理论知识。大学阶段,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在迅速增强,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审视、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等方面的优缺点都有一定的认识。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心态、个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自主学习所具备的自主性、主动性、创新性、协调性等特点是一致的。通过自主学习,大学生能够获取、积累、整合和内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将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转化为自身内在的综合素质。同时,自主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困难艰辛的求知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抵抗挫折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磨砺和锻炼,进而能够培养坚定不移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在自主学习这个过程中,“一切知识和技能,要为学生所掌握和运用,就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身的认知结构的筛选和转化,所学的知识必须被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所吸收、结合和同化,知识和技能被纳入到学生自己的理解、解释和记忆系统中,并且经过自己的转换,内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2]
三、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
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在自主学习观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又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大学生自主学习观的造就不是朝夕之功,需要长期培养和积累才能建立起来。对教师而言,最为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进行启发式教学指导;对学生而言,更为迫切的则是自己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同时注重提高学习能力。
(一)学校管理方面
第一,学校宣传部门可以充分利用校报采访、新闻报道、电台广播,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观的宣传力度。第二,学工部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大学生讲座、大学生论坛,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第三,教务部门可以从学籍管理入手,实行弹性学分制或完全学分制,使大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学习年限,鼓励大学生跨专业、跨院系甚至跨校选课,使大学生能够充分自主支配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第四,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各种类型的课余活动,比如第二课堂、学术讲座、实习实验、社会实践等,启发思维、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而言,面向全校一年级新生,我校结合课堂教学,开设大学学习课,开展“学习与研究”为主题的创新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对大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同时,结合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如外语、数学、物理等课程的改革,编写相关导读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也加强渗透自主学习观教育。另外,我校还建立了全方位的教学基地、实验中心、工程中心等场所,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验实践场所。这些具体措施能极大促进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使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
(二)教师教学方面
大学生自主学习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分析、理解、吸收、消化、实践、质疑、探索、创新等学习过程来实现学习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强调接受式学习,简单认为教学只是单向活动,即教师讲学生听,习惯于提供不容置疑、固定不变的现成答案。由于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很大的依赖性,只会闷头傻学,不会主动思考,更不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极大束缚了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导致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缺乏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
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改变过于强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启发式教学和激励式教学,调动和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将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主动学习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获取吸收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学生自身方面
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两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自身也必须对此进行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多数大学生在生活方面已经能够自主,但在学习方面却还没能完全自主,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多数高校已经实行课程体系改革,同时推行弹性学分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部分学生却没有珍惜和利用充足的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而是整天无所事事,沉迷于网吧、电子游戏,浪费大把的宝贵时间。因此,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其主体意识、主动精神、自我发展的动力,以及如何合理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有效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活动,就成为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最重要的关键环节。
此外,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锻炼也能够帮助自己树立自主学习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和课程的传统特点以及最新发展动态,通过各种实验课、实习课、社会调查等学习方式,查阅相关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提出独特见解,在实习实验和社会实践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以之来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
“如果是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就会把自己固有的各方面的内在的本质力量调动起来、整合起来,积极推进自己的心智结构的更新、完善和提高。如果学生不是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而是不情愿地被动地学习,那么他自身具有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各方面的内在的本质力量就焕发不出来,他就不可能促使自己的心智结构实现自我完善。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也很难转换为学生自身的东西,不能被学生所接纳和同化。”[3]
四、结语
中国古代有凿壁借光、囊萤夜读、高凤流麦、温舒编蒲、牛角挂书、映月读书,讲的都是珍惜时光勤奋好学的典故,至今这些故事仍能不断激励菁菁学子主动学习。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唐朝大诗人韩愈说过:“学知不足,业精于勤”;现代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法国著名科普作家法布尔说过:“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学习主要是自己的事情,他人的作用有限,正所谓“自助者,天助之”。“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人的内在动因,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学习的内在潜能,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4]我国高等教育要培养出高层次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必须进行大学生自主学习观教育,努力开展启发式学习、激励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探索式学习,通过大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合格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韩清林.论自主学习的地位和作用[J].河北教育,2000(8).
[2] 张红丹.“慕课”背景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教育评论,2015(1).
[3] 张俐,等.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2).
[4] 李黎明.地方院校工科大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教学策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5).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