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析

2016-09-29 16:01黄志娇成冬元
广西教育·D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边线五角星评析

黄志娇 成冬元

一、创设情境,引出周长的概念

(一)感知边线和周长

师:(播放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老鼠绕着圆圈跑了一周。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还用了一个词语“一周”。

师:(播放视频)在这幅图里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农夫绕着菜地跑了一周。

师:谁听到他说了一个什么词?

生:一周。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生:绕着物体跑一周。

师:是的,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一周”。(播放视频)小红沿着操场的边线跑了一周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小红没有沿着操场的边线跑完一圈。

师:我们说“一周”时要注意什么?

生1:沿着物体的边线。

生2:从原点回到终点。

【评析】概念的建立需要经历重复感知和直观的操作活动,通过操作活动,可以将抽象的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执教老师先是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周长”的概念,如观看视频老鼠跑圆圈、农夫围着菜地跑一周、小红沿着操场的边线跑一圈。

(二)引出课题

师:小红沿着操场边线跑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操场的周长。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这位新朋友。

生1:什么是周长?

生2:如何测量周长?

【评析】执教老师通过“提—好问题,提好—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概念。

二、亲身体验,认识周长

(一)指一指

师:谁能够指出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认真观察,这位同学是从哪里开始又回到了哪里?

学生用手指出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

师:你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又回到哪里?请同学们拿出课本,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课本封面的周长。(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拉功能,呈现学生的操作活动,同时进行小结:无论从哪一点出发,我们只要沿着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绕一周,这就是课本封面的周长。)

(二)找一找

师:除了数学课本封面有周长,你还能找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请同学们用手指出来。

生1:我可以指出铅笔盒表面的周长。

生2:我可以指出钥匙表面的周长。

(三)描一描

师: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周长,那么,平面图形有周长吗?(利用电子白板、教学工具画长方形)谁能指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指出长方形的周长。

师:请看这个图形(见图1),如果你认为可以描出它的周长,请你上来描一描,如果认为不可以,说一说原因。

生1:这个图形有缺口,无法指出它的周长。

师:说得好!这个图形有缺口,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图形,这种图形就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我们才能找到它的周长。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吗?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真了不起!你们通过思考和动手操作知道了什么是周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对于周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怎么知道周长有多长呢?

【评析】教师结合实际,通过让学生指一指、找一找、描一描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感知的过程,进而获得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起丰富的表象关系,从而认识到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知道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周长,也明白了一般图形的周长。

三、实际操作,测量周长

(一)小组合作

师:我们要知道周长的长度,如长方形的周长,你有什么办法?

生:测量。

师:你的想法真妙!下面,我们动手量一量下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测量完成后,和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出来的。

【评析】从认识生活中的物体表面周长到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另外,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进一步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并体会到了周长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小组反馈

师:我们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展示。你们选择测量什么图形的周长?是如何测量的呢?

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测量三角形的周长,用直尺分别测量出三角形3条边的长度,并将3条边的长度相加。

师:你们同意这个小组的做法吗?测量三角形的周长,你们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用软尺沿着三角形的边线绕一圈,直接读取软尺上的数字,这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师:做得好!这也是一种办法。现在请另一个小组来汇报展示,你们是怎样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小组成员展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先用毛线把五角星的边线围一圈,然后拉直毛线,毛线的长度就是五角星的周长。

师:做得好!你们还想到了其他方法吗?

生1:用直尺量出五角星一条边的长度,然后乘以10,就得出五角星的周长了。

生2:用软尺围着五角星的边线一周,然后看软尺上的刻度就得出五角星的周长了。

【评析】学生通过度量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办法,也为探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积累了经验。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在展示活动中总结经验,从而深入理解“周长”的含义。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一)算一算

师:同学们真能干,不但认识了周长,还知道如何测量图形的周长。现在,我们来学习如何计算周长。(电子白板出示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

生1:正方形的周长是10×4=40厘米。

师:正确。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2:正方形的周长是10+10+10+10=40厘米。

师:你说的也对。看好了,老师要变魔术了,谁能指出它的周长?(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拉复制功能将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变成两个并列的正方形。见图2)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生1:10×6=60厘米。

师:谁有不同的算法?

生2:10+10+10+10+10+10=60厘米。

生3:(10+10+10)×2=60厘米。

(二)比一比

用4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列图形(见图3),请思考: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生:最后一个组合图形的周长最短,周长是8厘米。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计算周长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同意,要注意以每个图形的边线为准计算周长。

(三)多媒体课件出示图形

师:有一块玻璃裂开了(见图4),现在老师要用胶布把玻璃的边线包一周。猜一猜,甲、乙两块玻璃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是如何选择的?

生1:(1)甲用的胶布长。

生2:(2)乙用的胶布长。

生3:(3)一样长。

师:哪位同学分别指一指甲乙两块玻璃的周长?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甲的长边和乙的长边一样长,它们的短边也一样长,而中间的裂痕是甲、乙的共同边,所以甲、乙两块玻璃的周长相等。

【评析】通过对比、辨析,学生加深了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体会到了图形的转化思想。在初步建立了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周长的含义,领会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总结反思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长,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你还想学习关于周长的什么内容呢?

学生交流后进行总结、反思。

【评析】执教老师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

【总评】

《周长的认识》一课教学设计新颖,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思路清晰,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是一节扎实、高效的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趣。执教老师制作了“小老鼠绕着圆圈跑一周”“农夫绕着菜地跑一圈”“小红沿着操场的边线跑一圈”等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此外,执教老师很好地诠释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有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如让学生指出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测量图形的周长。

第二,实。如果数学课堂无法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快乐,得到思维品质的优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那么数学的本质力量也就无法得到体现。学生对于“周长”的概念的建构,经历了以下几个层次。①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引出“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的数学化结果,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设了认知桥梁,这是学生初步接受周长的概念的建构过程。②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有缺口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该图形没有周长?学生思考之后,知道了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完善了对周长的概念的理解。该教学环节是教学的亮点,凸显了数学教学最本真的追求,即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活。为了在一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执教老师精心设计练习题,在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不同的测量方法,体现了从多种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第四,美。执教老师的教学语言简洁明了,干净利索,问题指向明确,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还用美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表现,如“真是一个认真观察的孩子“你们真了不起”。此外,教师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直观形象的视听语言,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注:该课荣获2015年广西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一等奖。)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边线五角星评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海岸水边线提取方法在GF-2卫星影像中的适应性研究
巧摆五角星
评析复数创新题
“好玩”的五角星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认识足球(六)
突破矩形上边线买入法(1)
五角星
《车营叩答合编浅说》评析